南国早报记者 黎莹遐/文 苏华/图
近期,南宁的天气热“晴”似火,高温天气持续发力,连续几天预报的南宁市最高气温都在35℃以上。不少市民好奇:天气预报的数据从哪来,为什么感觉天气比预报的还要热?8月7日,记者走进位于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张村的南宁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了解天气预报的那些事。
天气预报的数据是怎么来的?
百叶箱、雨量传感器、紫外线传感器、风向风速传感器……在一块25米×35米的草地上,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大小不一的20种气象观测设备,这就是南宁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的观测场。
据了解,南宁城区预报的气温以南宁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为基准。“这个百叶箱就是用来测量气温的设备,里面放置有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南宁国家基本气象站站长韦雨汶说,百叶箱不能打开太久,否则传感器受到太阳直接辐射后测出来的气温会偏高,就会不够准确。
“百叶箱要架设在距离地面1.5米的草坪上,在这个高度的大气变化比较稳定,工作人员工作也方便。”韦雨汶说,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百叶箱叶片的倾斜角度也有讲究,当叶片呈45度角倾斜时,既能防止阳光直接照射,又能保证一定程度的通风,可以最好地模拟自由流动的空气状态,让所测气温真实感应外界空气温度的变化,更具有准确性。
在地面综合观测业务软件的界面上,记者看到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数据均实时更新,并有“已发送”“异常”等标记不同状态的字样。韦雨汶介绍,随着科技发展,包括温度在内的多种气象要素,2003年以后已经实现自动观测,并可以分钟级采集和传输数据,更好地辅助预报员们开展天气预报工作。
百叶箱要架设在距离地面1.5米的草坪上。
体感温度为何高于预报气温?
天气预报准确吗?8月7日,南宁市气象台预计当天最高气温为36℃,南宁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的实测数据显示,当天南宁最高气温为35.5℃,出现在下午2时27分。两个数据相比,还是比较接近的。
“由于影响天气的因素太多,且数值预报只有几十年的发展时间,目前天气预报的科技水平无法达到百分百精准,预报温度和实测温度会存在一定偏差。”南宁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梁岱云说,一般来说预报温度和实测温度相差在2℃之内即为准确,目前南宁市气温预报准确率平均为88%左右。
既然观测站实测的最高气温接近预报的最高气温,为什么人们会有“实际的天气更热”这种感觉呢?梁岱云解释道,这是因为体感温度和预报温度是两个概念。“预报温度是参考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测出来的气温,并考虑城市热岛效应等因素得出来的数据;体感温度是人体感受到的温度,因人因场景而异,湿度和风速的大小影响排汗,从而也影响身体感受。”梁岱云举了一个例子,同样的气温下,处于湿度大、无风的环境中,而且正在进行运动的人,体感温度会比在湿度小、有风,正处于休息状态的人要高。
百叶箱里放置的温度和湿度传感器。
手机软件的天气预报准确吗?
出门前,有的市民习惯查看手机软件的天气预报,这种方式靠谱吗?8月7日,记者手机软件显示当天南宁最高气温为35℃,与气象部门预报的最高气温36℃比较接近。
“手机天气软件一般是通过获取各地气象台发布并汇总到中央气象台的预报来进行显示,理论上是与各地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是一致的。”不过,梁岱云提醒,气象台每日制作并发布3次滚动订正天气预报,有时手机天气软件由于获取资料、更新不及时也会出现两者不一致的情况。同时,手机软件获取的实况气温信息会出现几十分钟到一个小时左右的延迟,和真正的实时测量的气温不完全一致。
还有细心的市民发现,同在一个城市,所在的城区不同,手机软件上显示的气温有时也会不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呢?梁岱云称,受地形、风速、湿度、气压、下垫面、地层高度等因素影响,不同地方的气温会存在差异。为更好地提供气象服务,目前气象部门在南宁市区各街道、景区等布点了区域自动站,为网格精细化预报提供了基础。数据显示,8月7日上午9时,位于南宁市西乡塘区的广西农业科学院站点气温为32.9℃,兴宁区的广西药用植物园站点气温为28.5℃,青秀区的青秀山站点气温为27.3℃。
据了解,目前南宁市有1个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设立在空旷、周围无遮挡物、能较好地反映本地较大范围的气象要素特点的地方。此外,全市还有337个区域自动站,主城区安装了30多个,分布较为均匀。
在南宁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的观测场,放置有雨量计、百叶箱、湿度观测仪、风速风向仪等各类气象观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