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从“留得下”到“过得好” (您是本帖第9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0)
|
头衔:注册会员
:106 | :0 |
经验:75 |
主帖:34 | 回帖:33 |
注册时间:2023-09-11 |
来自: |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体制机制。当前,我国正处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时期。新型城镇化要让农业转移人口不仅能“进得来”,也要“留得下”,更要“过得好”。
提升城镇承载能力,为民。
新时代贯彻人民城市理念的内在要求不断提升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目前部分县城基础设施、产业配套、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诸多短板,难以匹配其作为城镇化重要载体的使命。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以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政交通设施、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健全防洪排涝体系、强化防灾减灾能力、改造老化管网、推进老旧小区及数字化改造为重点,切实提升其承载能力。
共建共享公共服务,引民。
为适应城市发展规律和趋势,必须加快实现“一网通办”,提升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通过智慧化、精准化、公平化的服务手段,让居民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享受到各项公共服务。同时,还应加强县城的公共服务供给,确保新落户人口与县城居民享有同等服务,提高县城的“吸引力”。特别是要保障农民等非户籍常住人口在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基本权益。同时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权益,支持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使其更多地从城镇化中获益。
发展优势“新”“优”产业,保民。
为确保农民进城后“有饭吃”、“安居乐业”,县城必须大力发展、创新具有明显优势、能够带动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产业,这包括统筹培育本地产业和承接外部产业转移,创新产业发展,以增强县城的产业支撑和就业吸纳能力。还可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农资供应、技术集成、仓储物流、农产品营销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同时打造物流中心和专业市场,成为工业品和农产品的分拨中转地。
综合运用多项政策,利民。
为了推动潜力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我们需要综合运用财政、土地、金融、产业等政策手段。通过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如利用“互联网+农业”模式搭建农业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农技指导、农资购买、农产品销售等一站式服务,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积极推进“金融+乡村振兴”模式,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精准对接乡村振兴需求,为新型城镇化打下基础。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