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厅局在线频道 > 厅局专稿 > 正文

全国生态日,带你领略广西这些地方的“七十二变”

2024年08月15日 21:17 来源:广西新闻网 作者:朱映伊 植小敏 黄飞波 袁文馨 蒙翠萍 编辑:柳思羽 实习生 黄茜

广西新闻网南宁8月15日讯(记者 朱映伊 通讯员 植小敏 黄飞波 袁文馨 实习生 蒙翠萍)今年8月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在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进一个个鲜活的生态修复成功案例,了解广西生态修复工作背后的故事。

城市“伤疤”变身城市公园

初秋时节,柳州市桂柳路西北段的银花山旁,绿植茂盛,鸟语花香……很难想象,这个公园似的地方,在10多年前,曾是一座废弃的采石场,山体破损、植被破坏、危岩裸露,坡面上时常还有滚石滑落,让人望而却步。

为了修复这道柳州市的城市“伤疤”,在广西自然资源厅指导下,柳州市政府采取矿山生态修复与土地开发整理相结合的模式,由市土地交易储备中心作为实施主体,通过收储矿山治理开发的土地进行融资以解决废弃矿山治理经费。同时,开展适宜性评价,确定矿山生态修复方向,利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监管平台开展项目全周期监管。

经过多年努力,现在的银花山不仅解除了山体的危险,生物多样性也得到了改善,桂柳路已跻身柳州市的城市主干道。

柳州市桂柳路西北段银花山生态修复治理前。柳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供图

柳州市桂柳路西北段银花山生态修复治理后。柳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供图

桃花江两岸的“金山银山”

桃花江发源于灵川县公平乡,流经桂林市临桂区和秀峰区后汇入漓江,因沿江春季盛开桃花而得名,是桂林“两江四湖”山水名片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桂林市经济、旅游的加速发展和自然灾害的蚕食,桃花江的生态环境一度遭到破坏。为了修复桃花江的生态系统,桂林市政府在自然资源部门的技术支持下,用“近自然”的理念,打出了一套“治源头、清河道、修护堤”的桃花江生态修复“组合拳”。最终,桃花江生态修复项目共清理河道11.24千米、构建生态码头20座、补种桃花4528株、恢复动植物种群20多个,两岸植被覆盖面积达95%以上。

桂林市临桂区临桂镇大宅村桃花江大宅村节点堰坝生态修复前。桂林市自然资源局供图

桂林市临桂区临桂镇大宅村桃花江大宅村节点堰坝生态修复后。桂林市自然资源局供图

2023年,桃花江景区接待游客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50亿元,给沿江4个村委、24个自然村提供了上万个就业岗位。

桂林市桃花江“桃花春”景区生态码头修复前。桂林市自然资源局供图

桂林市桃花江“桃花春”景区生态码头修复后。桂林市自然资源局供图

生态海堤修复治理的“广西样板”

2012年以前,由于护坡年久失修、滨海植被生态环境恶劣、海岸侵蚀等问题,防城港市西湾红沙环海堤安全面临巨大威胁,滨海湿地环境质量堪忧。

为破难题,防城港市通过修复潜坝后侧和堤前滩涂红树林、建设堤前潜坝和铰链护坡砖、投放堤脚人工渔礁、构建海陆过渡带植被群落等举措,形成了“红树林+海堤+滨海植被”的生态海堤模式,实现了生态与减灾协同增效。2023年9月,由广西海洋局推荐的防城港市西湾红沙环海堤生态化建设案例,入选全球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国际案例。

防城港市西湾红沙环海堤遥感影像对比图(左2011年、中2013年、右2020年)。防城港市自然资源局供图

防城港市西湾红沙环海堤周边航拍图。防城港市自然资源局供图

西湾红沙环生态海堤保护修复模式不仅在广西16条海堤的生态化改造中应用推广,还走向全国,成为生态海堤修复治理的“广西样板”。

记者从广西自然资源厅了解到,近年来,广西已完成左右江流域(百色、崇左、南宁)革命老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项目;正在加快实施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工程,并全力统筹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和平陆运河土石方综合利用等工作。“十四五”期间,广西将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面积15899公顷,切实筑牢祖国南方生态安全屏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