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是"道行谦恭、福惠之城"。《恭城赋》曰:"五岭之南,有宝地焉。隋末置县,大号恭城。斯地也,形胜若乾坤八卦,江流分阴阳太极。山状凤凰,翼垂东南;关名龙虎,雄峙湘桂。"
第四节 基层组织机制创新
积极探索推行基层组织设置创新、组织活动方式创新、亮点工作考评创新,积极探索党员干部发挥作用的新途径和新形式,努力构建“一带两基三化”全县基层党建新格局,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
党旗引领 乡村振兴(钟波摄)
一、构建“一带两基三化”基层党建新格局
(一)抓好“一带”建设,充分发挥“领头羊”的带头作用
实施村级党组织带头人培育工程,通过培养、优选、调整、委派、储备等多种举措,努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清正廉洁、群众认可的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使之成为党建带头人、发展带头人、致富带头人、扶贫带头人,充分发挥其在基层党建、经济发展、引领致富、脱贫摘帽等方面的带头示范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培养一批带头人。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开展以“把党员培养成各类带头人,把各类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各类带头人不断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双培双带”活动。重点培养50岁以下有劳动力的党员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术或技能,并引导发展其成为“党旗领航·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合会、管委会、法规监督委员会等基层自治组织或民宿产业合作社、健康饮食产业合作社等经济社会组织负责人、骨干,重点关注以上自治组织、经济社会组织带头人,及时将其中条件成熟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努力培养一支素质优良、清正廉洁、群众认可的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一批农村致富能手成为村党组织书记,一批村党组织书记成为优秀经纪人。这些党性强、懂经济的党支部书记在基层党建、经济发展、引领致富、脱贫摘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名副其实的党建带头人、发展带头人、致富带头人、扶贫带头人。如,恭城镇洲塘村党总支部书记官杰,从一名总资产上千万元的农村致富能人成为村党总支部书记以来,充分发挥其致富带头作用,组织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大力发展葡萄种植,洲塘村形成了规模达900亩的葡萄产业,年产值达1 800万元。
县委书记邓晓强调研第一书记创业产业园(李茂香 摄)
二是选派一批带头人。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全县选派318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含工作分队长、第一书记)驻村开展工作,并充分发挥他们作为惠民政策的宣传员、农村发展的领航员、基层建设的服务员、矛盾纠纷的化解员、党建工作的督导员“五员”作用,强化了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建设,推动了全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比如派驻恭城镇庄埠村第一书记段宗元同志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组织成立了庄埠村荷花塘种养专业合作社,以“6∶3∶1”的分红比例(合作社占60%,入股村民占30%,村集体经济占10%),吸引了40多户农户以土地入股,一期建成荷花塘35亩,养殖禾花鲤6万尾,年收益可达30万元。
调研杨溪村“一带两基三化”基层党建实体化示范基地(西岭镇党委供)
三是储备一批带头人。通过群众推荐、组织选拔、挂职锻炼等方式,积极吸引农村致富能人、外出经商务工优秀青年、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参与到村级公益事业中来,不断加大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储备力度。目前,全县共储备村级后备干部达800人。这些村级后备干部成为增收致富的标杆。如,西岭镇下宋村莫家坪屯水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唐维聪,以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为己任,创新推行“6∶2∶2”利润分成模式(农户占60%,合作社占20%,提留公益金20%),鼓励社员以土地入股方式将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实行集约化种植管理,带动周边村屯群众发展三华李种植1000多亩,抱团发展的效应明显。
县委书记邓晓强调研“一带两基三化”基层组织建设( 王晓 摄)
(二)夯实“两基”工作,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模式
1.提升基层党支部组织力
在全县各基层党组织创新开展“党旗领航·周五学习日”活动,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相融合,要求各基层党组织每周五下午用半天时间组织支部党员通过读原著、听专题讲座、外出考察、交流讨论等形式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促进党内组织生活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创新推行“书记谈书记”基层党建例会制度,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让成效明显的单位做经验发言,让工作滞后的单位做表态发言,进一步传导了“书记抓、抓书记”的责任压力,围绕打造“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村级党组织,强化村级党组织“星级化”管理、党员“积分制”管理和抓实“直评联考”工作,实现村级党组织晋位升级。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全县上下形成了基层党建创新争优的良好氛围。
尽管如此,面对我县农村现实状况,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仍然存在挑战。一方面,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一部分年轻党员离家打工了,留在村里的多数是年纪比较大的党员,文化水平偏低、活跃度不高;另一方面,村“两委”干部一般5—6名,而一个行政村往往有十几个甚至三十多个自然村屯,村民居住分散,白天还要下地干活。村“两委”干部要应付这么一个工作局面,客观上的确力不从心,组织一次党员活动也非常难。县委的声音传达到普通村民耳中需要很长时间,甚至出现真空情况。
县委书记邓晓强调研走访贫困户(李茂香 摄)
经过大量调研,我们探索创新了“组甲制”工作机制,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打通党组织面向群众“最后一公里”。按照地域相邻、居住相邻、易于集中、便于活动的原则,在行政村下辖的各自然屯,选择10—15户相邻的农户,按照自愿原则组成小甲,推选党员或积极分子担任甲长;3—5个小甲设一个组长;每个组设一个党小组,由这个组里的所有党员组成;党小组接受党支部领导。打造一个村党支部—党小组—组甲联动网络,构建三级联动共建的全新基层党组织架构。建立值日道德村长、值日道德甲长制度,全体党员、村干部、组长、甲长及自愿参加的进步村民按照值日道德村长两人值日两天、值日道德甲长每人值日两天的形式做好轮值活动。甲既是联户单位,又是一个小的责任区块,党组织延伸到甲后,直接引领带动了甲的行动,起到了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作用。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大大提升了,群众发动起来了,责任片区也得到较好的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开展“我是党员,一线争先”主题活动。一是统一佩戴党徽,党员在工作时间、党支部召开党内重要会议期间、举办党内重大活动期间、服务群众期间以及其他需要亮出党员身份的场合,都必须佩戴党徽。二是设岗定责,按照“就近、分片”的原则,结合组甲制区块,设立党员责任区,对党员进行责任区范围划分,在责任区亮明党员工作职责,公开承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党员争做“三个表率”:争做道德的表率,带头参加周末道德讲堂,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头参与“值日道德村长”活动,争做群众身边的“道德模范”;争做健康的表率,带头学习健康养生知识,弘扬健康文化,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做到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健康;争做社会治理的表率,牢记党规党纪,带头学习法律法规,遵守村规民约,涵养好家风,滋养好作风,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2.提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向心力
由于农村特殊的居住环境和工作作息,群众之间的往来变得越来越少;加上物化思潮的影响,农村人情也变得越来越淡漠。正向文化不占领思想主阵地,一些地下宗教组织就会乘虚而入,给村民思想造成混乱。因此,我们积极探索建立屯级理事会、“党旗领航·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合会,建立健全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基层自治组织治理体系。深入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为内容的“六进”活动,倡导“忠、孝、仁、义”文明新风。同时,创新开展以“忠孝心、互助心、敬畏心,自治、德治、法治,守规矩”为内容的“三心三治一守”活动,将法治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结合起来,以法律为准绳,以道德为基石,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着力提升基层自治组织的向心力。目前,全县共建立“党旗领航·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合会100多个,屯级理事会300多个,在发动群众、服务群众、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例如,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莲花镇门等村、平安乡新街村分别获得住建部授予的“美丽乡村示范村”“环境整治示范村”荣誉称号。2019年在桥头村创新开展“党建引领·两示范一模式”(以党建为引领,创建道德自治示范村、健康文化示范村,推行“三心三治一守”乡村治理模式)活动,构建“一约三会”。党支部引领,发动村民加强自治,由党员带头,建设好“一约三会”。一是各村屯党小组引领各村屯引入新理念,结合新要求,制定好各村屯的村规民约。二是党支部指导新村管理和发展委员会建设,党员带头积极参与、配合新村管理和发展委员会管理,构建村级经济发展新业态。三是充分发挥“党旗领航·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合会的作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与传统节庆活动,传承佳节文化,弘扬红色精神。四是以公、检、法、司、镇、村、组人员组建法规监督委员会,鼓励党员带头加入法规监督委员会,主动学习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咨询等服务。通过构建以“一约三会”为载体的“三心三治一守”活动,进一步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强群众自治管理,引领道德提升、健康养生、社会治理、乡村建设。
看望慰问基层困难党员(龙有意 摄)
(三)推进“三化”建设,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一是深入推进组织实体化,为基层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围绕县委关于生态农业发展“一心二合三化四重点”的工作思路,按照就近、方便、利于管理和服务的要求,以产业链条和各种组织形式为依托,组建以村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为主体的实体化组织。探索把党支部建立在产业链上,有效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重点抓好以“一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一支‘双带’能力强的党员队伍、一个考核激励工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建设。目前,全县127个村(居)民合作社完成注册登记和发证,并完成公章雕刻、银行账户开设等工作;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07家、家庭农场50多家;申报自治区、市、县、乡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12个;恭城甜蜜柿业(核心)示范区被评为自治区四星级示范区。
二是扎实推进农村社区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大力推进行政村办公场所达标建设,把村委所在地建成全村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重点抓好以“一个农事服务窗口、一个村民理事会、一支文艺宣传队、一个文化娱乐场所、一个功能完善的组织阵地”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建设,按照组织强、管理强、服务强、经济强、法治强、文化强、生态强的“七强”农村社区建设标准,结合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提升“十有一超一规范”要求,分类指导各乡镇抓实抓好农村社区化建设。建设“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员书吧、戏台、篮球场等,引入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加快便民服务社区化平台构建,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2016年以来,共整合资金1 200多万元,对60多个村级阵地分类进行“升级改造”,全县127个村(社区)办公场所面积均在200平方米以上,其中300平方米以上的村(社区)达70个,占全县村(社区)总数的55.1 %。使村委办公楼披上了独具瑶族特色的“华丽盛装”,植入了众多内涵丰富的党建元素,搭建起了集惠民便民、民主议事、教育培训、文化宣传、社会管理于一身的服务平台,提升了为民服务水平,全面加强了农村社区化建设,加快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
三是持续推进党建信息化,为党员教育搭建新平台。积极借助互联网优势资源,重点抓好以“远程教育平台、指尖党建平台、视频互动平台”为主要内容的“三个平台”建设,努力实现传统党建向信息化党建的跨越式发展。
发挥远程教育平台资源优势,促进“三会一课”正常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2018年,恭城县被列为全市“八桂先锋”手机App“三会一课”功能模块使用试点县,依托远程教育平台和“八桂先锋”手机App资源优势,通过创新自选动作,自行设计了操作性和针对性强的“八桂先锋”手机App线上线下操作流程,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得到了区、市远程办的充分肯定,在区、市两级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会议暨学用工作现场会上做了典型经验发言。
推广“恭城党建”微信公众号、微信工作群,通过推送发布各类党建信息,达到“手指一滑上党课,指尖一点受教育”、方便信息通达及相互联系的目的。
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李杭远摄)
开发运行“双向视频”系统,促进村干部值班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驻村正常化、培训教育便捷化。“双向视频”系统开通以来,定期播放党务知识、农村实用技术和党建先进经验等各类视频40多个,受教党员群众达8 000人次,该系统成为名副其实的远程教育“直播站”。构建了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的党建信息化管理体系。
二、创新组织活动方式,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活力
创建党群服务中心,以经济关系和社会联系为纽带,以各种组织形式和产业链条为依托,探索推行以“实体化组织+党支部”“区域化设置+党支部”“群众组织+党支部”“人才服务中心+党支部”等多种模式来设置党组织,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的新型网络系统,实现组织功能提升、党员作用发挥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着眼于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找准开展活动和发挥作用的着力点,探索推行“流动讲堂”、设定“主题党日”、强化“文化创建”等不同形式的组织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不断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活动实效性,增强组织活动的吸引力,使活动真正“活动”起来。
三、创新乡镇亮点工作项目化管理
按照“年初乡镇申报亮点项目—县委办和县政府办审核立项—终考评打分—考评结果运用”的乡镇“亮点工作”项目实施流程,各乡镇党委根据自身实际,围绕基层党建、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打造亮点项目。县绩效办牵头各责任单位,制定可量化、易操作的亮点工作评分细则,指导各乡镇抓好落实,严格验收,完善考评程序。由县委办、县政府办负责组织实施考评工作,考评结果由县绩效办牵头汇总,采取“现场打分+评定基础分”的方式进行考评。县绩效办核定总分后,经县绩效考评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后,报县委常委会审定考评结果。由县委办和县政府办对考评结果进行通报,并作为绩效考评得分的依据。同时,强化考评结果运用。考评结果分为四个等次,考评结果为一等的,该乡镇在年度评优评先和干部推荐时优先考虑,将具有推广价值的亮点工作在全县范围内积极推广;考评结果为四等的,该乡镇当年年度考核不能评定为优秀等次,由县委对该乡镇党委书记进行约谈,责令限期整改;连续两年位列四等的乡镇,对该乡镇党委书记进行岗位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