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是"道行谦恭、福惠之城"。《恭城赋》曰:"五岭之南,有宝地焉。隋末置县,大号恭城。斯地也,形胜若乾坤八卦,江流分阴阳太极。山状凤凰,翼垂东南;关名龙虎,雄峙湘桂。"
第九节 构建大流通格局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达荣·阿斯莫格教授与哈佛大学詹姆斯·罗宾森教授15年的研究成果《权力、繁荣与贫穷的根源:为什么国家会失败?》揭示,两个相似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结果却迥异,根本的原因就是包容性制度和汲取性制度区别。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从汲取性制度向包容性制度的转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不断地开放。中国没有大开放就没有大发展。恭城的情况同样如此。恭城长期以来以生态农业立县,作为交通相对偏远的农业县,人民的思想趋于保守、产业趋于内向,特别需要对外开放。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开放则进、开放则活,通过大开放促进大流通,使人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政策流集聚恭城,是恭城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促进大开放、大流通,把握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重大机遇
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当前国际发展合作的共同任务和共同责任,恭城要借这个东风,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视野,借鉴、汇集外部各类智力、资本及资源。恭城要用好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部际联席会议、协调工作机制,针对恭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选择一批比较优势强、带动系数大的项目,积极申报、争取资金支持可持续发展项目建设。恭城要建立健全多主体、多渠道、多形式的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对恭城可持续发展三个主攻方向的投入。积极与高校、团体、企业合作,推进新“三位一体”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健康旅游国际交流合作示范基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基地建设。近年来,我们与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艺术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央民族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深圳大学、崇华中医研究院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有力促进了恭城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
签署县校合作协议( 王晓 摄)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王晓 摄)
二、促进大开放、大流通,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农业县的基本特征是相对封闭、散漫、自足,恭城相当部分干部小农意识比较重;加上恭城生态环境好,没有大灾大难,生活也比较安逸,一部分干部闯劲显得不足,觉得小富即安。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必须破除“僵性”,破除墨守成规的封闭思想,自觉跳出恭城看恭城,以更宽广的胸襟容纳四海、放眼五洲;必须破除“惯性”,努力以“为人所不为”的手笔、“成人所未成”的气魄,突破思维瓶颈,开启创新闸门,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必须破除 “惰性”,不断强化忧患意识、能动意识,积极想事、善于谋事、努力干事,着力形成你追我赶、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三年来,在县委持之以恒的推动下,恭城干部的视野逐步打开了,胸襟逐步开放了,劲头也逐步增大了。令人感到欣慰的是,2019年11月23日南宁恭城商会成立,一批年富力强的恭城籍年轻人脱颖而出,开始抱团发展、互助发展,标志着恭城人从重农、重文走向重商、重工,从相对封闭思想走向逐步开放观念,从单个发展走向组团发展,恭城走上了自我解放、自我觉醒的对外开放发展道路。
县领导赴外县考察(李茂香 摄)
推介会在广州举行(李四晶 摄)
县委书记邓晓强作恭城县投资环境和项目介绍(李四晶 摄)
三、促进大开放、大流通,坚持优化营商发展环境
发展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竞争力水平。要牢固树立“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的观念,深入开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活动,推动各级干部下基层、接地气,察民情、办实事,使全县每个层面、每个领域都沐浴在“真诚服务”的春风之中,努力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政策环境、人文环境、法治环境和生态环境。通过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树立“引进企业只求所得、不求所有,引进技术和智力只求所用、不求所属”的观念,坚持用最优惠的政策吸引投资者,用最优良的服务留住投资者,用最完善的法制保护投资者,确保资本、人才、信息、产业等生产要素在恭城聚集无障碍。恭城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有三个突出问题:一是政府及其各部门行政效率需要提升,二是产业发展各要素成本需要降低,三是矿产、花岗岩、大理石等资源需要有序开发,避免没有实力的企业以各种手段抢占资源、低水平粗犷开采。几年来,尽管这些问题有了明显改善,但是还需要持之以恒抓下去。
推介会现场(李四晶 摄)
举行集中签约仪式(李四晶 摄)
四、促进大开放、大流通,坚持在产业布局上拉开气势
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努力抢占健康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发展制高点,特别要发挥恭城作为桂林面向珠三角门户区位优势和生态、文化、养生融合的资源优势,积极融入粤桂黔高铁经济圈,特别是着力推动广东企业、产业、人才、技术、理念等向恭城流动;主动融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粤桂黔区域合作与交流,将高铁片区建设成为桂林面向珠三角地区的落地窗口、恭城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着力培育“一园一镇一带”服务业产业集群,打造大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新一极、大桂林健康旅游目的地、大桂林乡村旅游目的地。要在县域发展格局上拉开气势,突出规划引领,突出地域文化,从整体到局部到细节,都要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体现宜居益养,体现大气大度,彰显恭城特色和魅力。特别是旅游产业链条向西要延伸到阳朔,向东要延伸到广州、深圳,一根扁担挑两个框(广东、阳朔两个大游客客源市场),形成阳朔—恭城—广州,广州—恭城—阳朔紧密型旅游产业带,形成在这个旅游产业带上,恭城是支点、枢纽和重要旅游目的地产业发展格局。
五、促进大开放、大流通,坚持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
招商引资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是实施开放战略、增创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是巩固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保障。牢固树立抓招商引资就是抓改革创新、抓经济发展、抓民生保障的战略思维。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股权招商、以商引商等,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集聚,精准有效承接旅游、文化、养生等优势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各类民间组织、商协会、本地企业的资源与渠道,吸引大企业、大项目落地。充分发挥遍布各地的恭城学子人脉资源,掀起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回馈家乡热潮,推动开放合作向纵深拓展。增强亲商、爱商、帮商意识,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完善县四家班子领导联系企业制度,选派一批干部进驻企业实行“一对一”精准帮扶,畅通政府与企业的沟通渠道,切实解决企业用地、融资、审批、办证等实际问题。全县上下掀起大开发大招商热潮,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大会战。招商的区域重点在广东、湖南,力争恢复广东会馆、湖南会馆之繁荣景象。招商的抓手重点是在外工作、打拼的恭城人,他们是率先走出去的恭城人,具有开放意识、广泛资源和家乡情结。
南宁恭城商会揭牌仪式(县投资促进局提供)
六、促进大开放、大流通,坚持打造开放合作平台
中国—东盟博览会自2004年永久落户广西南宁以来,搭建了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发展。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会2015年永久落户桂林后,促进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十三五”期间,按照中央部署,广西将继续深化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根据这一广西战略定位,恭城要主动对接中国—东盟博览会相关机构,推动中国—东盟博览会设立中国东盟乡村可持续发展论坛,并推动论坛永久落户恭城,以恭城深厚的文化资源、乡村资源、养生资源为依托,大力开展旅游、康养、农业、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东盟地区分享可持续发展经验,开拓恭城经济社会合作发展的国际化新市场和新领域,培育新的社会与经济合作发展增长点。要充分发挥茶江书院的文化引领作用,集聚各方国学思想与中医技术,打造新时期恭城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国学文化和中医文化交流平台。
通过大开放、大流通,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人才流、政策流的聚集,恭城必将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开放新格局,推动恭城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实现经济社会大跨越,赢得恭城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