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模式

恭城是"道行谦恭、福惠之城"。《恭城赋》曰:"五岭之南,有宝地焉。隋末置县,大号恭城。斯地也,形胜若乾坤八卦,江流分阴阳太极。山状凤凰,翼垂东南;关名龙虎,雄峙湘桂。"

恭城模式

第四节 恭城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主攻方向

恭城县委在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同意桂林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批复》中提出的“实施自然景观资源保育、生态旅游、生态农业、文化康养等行动”要求的同时,把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与县委提出的“一城二区三生四大”总体工作思路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把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文化可持续发展和健康可持续发展作为恭城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主攻方向。

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现实经济困境分析

长期以来,恭城以“生态农业”作为立县之本,而黄龙病的蔓延使得柑橘产业遭遇沉重的打击,加上矿山的禁止开采,使恭城步入经济困境。如何走出困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还要看看恭城具有什么样的资源优势与特点。恭城拥有三个突出特点。

1.环境优美,生态宜居

恭城县地处低纬度,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湿冬干,夏长冬短,四季分明,光照多,热量足。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9.7℃,最冷月平均气温9.1℃ ,最热月平均气温28.5℃。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600 毫米,年无霜期319 天,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森林覆盖率81.14%,境内自然风光旖旎,瑶族风情浓郁。恭城县是中国“长寿之乡”,是享誉全国的生态农业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素有“生态果甜瑶乡美”的美誉。30多年来,恭城历届领导换班子不换思路,一本蓝图绘到底,坚持走生态立县之路,为恭城留下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国家气候中心经过62年的跟踪观测,分析各种气候指标,认为恭城是极其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于2018年5月授予恭城“中国气候宜居县”称号。这是中国第一个被权威部门认定的气候宜居县。

气候宜居县(县委办 提供)

邓扒风光(李庆才 摄)

2.文化丰富,底蕴深厚

恭城县南望粤梧,北邻三湘,自古就是中原进入岭南的咽喉要道,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互相交融,造就了独特的瑶汉融合文化,是瑶族文化发祥地。瑶族多彩文化、传统忠孝文化、油茶民俗文化、桂北民居建筑文化、田园农耕文化等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民间每年都自发举行盘王节、婆王节、花炮节等民俗活动。非物质文化丰富多彩,《瑶族吹笙挞鼓舞》《瑶族羊角舞》《瑶族八音》等9个非物质文化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瑶医瑶药古老神奇,恭城油茶历史悠久,是瑶乡健康长寿的“养生汤”。

全国四大孔庙之一的文庙和全国关帝庙十大理事之一的武庙相邻而建、互相辉映,周渭祠、湖南会馆等古建筑精美绝伦,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恭城镇乐湾村、栗木镇常家屯、栗木镇大合村大合屯、栗木镇石头村石头屯、莲花镇凤岩村、莲花镇红岩老村屯、莲花镇矮寨屯、莲花镇朗山村、莲花镇高桂屯、西岭镇费村屯、西岭镇杨溪村杨溪屯、西岭镇西岭屯、观音乡狮塘村蕉山屯、观音乡水滨村、龙虎乡龙岭村实乐屯、平安乡巨塘村巨塘屯等16 个村屯被列入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单,是广西中国传统古村落最多的县之一。

中国保存完好的历史久远的文庙、武庙为数不多,而两个庙又相邻而建的县,唯有恭城了。这种现象居然出现在瑶族地区,更显稀奇。这恰恰印证了恭城瑶族文化之包容和民风之淳朴。肃穆而深邃的文武庙近700年伫立在恭城,教化着恭城人民崇文尚武、知书达理。恭城人特别喜欢读书,虽是人口小县,但却是民族地区教育大县。每年都有许多优秀学子考入各类重点大学。2016年广西高考文科状元花落恭城,2018年广西高考文科状元又是恭城学子,引发了不少人的好奇。诸多文化的交融,加上历史长河的洗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恭城文化,的确值得回味与深思。

瑶族盘王节(李庆才摄)

还盘王愿(李庆才摄)

瑶族婚嫁(林善武摄)

吹笙挞鼓舞(李庆才摄)

点睛(徐平摄)

恭城武庙(梁辉 提供)

周渭祠(梁辉 提供)

归来(林善武摄)

恭城文庙(梁辉 提供)

3.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2008年9月,通过恭城积极争取,贵广高铁经过恭城并设站。2014年12月26日,贵广高铁开通,恭城迎来了“高铁时代”,每天有50对高铁列车过境停站,至阳朔仅需10 分钟,到桂林只需半个小时,至广州、贵阳需2小时,至深圳、南宁需2.5—3 小时。恭城高铁站旅客辐射至阳朔、平乐、荔浦、灌阳及湖南江永等周边县市,“半小时高铁生活圈”和“2—3 小时高铁经济圈”已经形成。特别是乘高铁至广州仅用2小时,使恭城从交通相对不便利的桂林东南角落,一跃成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面向珠三角的门户。由于恭城位置处在桂林、阳朔至广东珠三角的必经旅游通道上,每年有2000多万人次的广东方向的游客到桂林旅游。这给恭城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不可忽视的巨大潜在发展优势。

恭城动车站(徐平 摄)

(二)战略选择

农业遇到瓶颈、矿业停滞的严酷状况迫使本届恭城县委首要考虑的是恭城产业发展问题。我们这届党代会认为,要“把产业发展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小打小闹发展是消极的,是没有出路的,它不能解决恭城面临的现实矛盾和潜在危机。恭城迫切需要来一次大发展,但是,大发展的前提是不能破坏生态环境。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实践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努力使恭城水更绿,山更青,天更蓝,地更净,民更富,县更强。这需要恭城经济发展从生态农业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根据恭城的优势特点,县委选择了“养生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方向,其中,旅游应当放在重要发展地位,实施旅游突破战略,着力打造健康旅游目的地、乡村旅游目的地、文化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是典型的朝阳产业,融合度高、拉动力强,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研究表明,旅游项目投资每增加1元,可以带动综合投资5元;旅游产业收入1元,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增收4.3元。全世界旅游者每年以15%的高速度增长,旅游消费不断升级,带动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蕴含着巨大商机。恭城必须把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带动各方面产业协同发展,激活外部客源市场,以外促内、以外托内、以外强内,发展新业态,形成新动能,强力拉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具有恭城特色的生态产业体系。

(三)战略重点

实施旅游突破战略,恭城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导入大量客源,提升通达能力;二是打造特色旅游景区,提升吸引能力;三是完善旅游产业链,提升承载能力。我们的战略重点放在了“一园一镇一带”建设上。

1.高铁经济产业园

编制高铁片区产业发展控制性规划,以高铁站为支点,构建桂林(阳朔)—恭城—广东省际旅游大通道,打造广东—恭城—阳朔最便捷的通路,完善县域内部交通网络,提高旅游通行能力,实现旅游交通向多元化、便利化发展,建设大桂林旅游交通枢纽和面向珠三角的旅游集散中心。具体布局交通枢纽游客服务中心、互联网影视旅游基地、瑶汉养寿城·瑶医医院、健康文化村、瑶族文化村、民族文化中心、民族高级中学等重大项目,形成独具恭城文化吸引力的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打造以健康养生、健康养老为主要特征的平安康养特色小镇,为构建大旅游发展格局打下坚实基础。

高铁经济产业园(县委办 提供)

2.恭城旅游文化小镇

以“三庙两馆”景区为核心,加快滨江东路、油茶特色小镇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茶江环城风情水系;改造县城三条古街,挖掘千年古城老字号、老习俗,将深厚的民俗文化、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恭城独特的古建文化、丰富的节庆资源、美丽的茶江山水风光,与特色、精致、干净的县城风貌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商业价值的旅游文化街区。通过改造提升县城文化旅游特色和游客承载力,整合景区景点、酒店、旅行社、购物店、新媒体等资源,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全力提升“恭城旅游”的整体品牌形象,促进健康旅游、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旅游文化小镇(县委办 提供)

3.全域旅游示范带

以平安—莲花—同安旅游精品线路为载体,突出以“一道两园一镇一水系”为主要内容的莲花月柿特色小镇建设,充分利用沿线良好的自然生态、独特的生态农业和新农村资源,串点成线,高标准、高品质打造融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基层党建示范区、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区及养生养老示范区为一体的全域旅游示范带。制定旅游示范带发展规划,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促进旅游与生态农业融合;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大力开发利用传统村落,促进旅游与乡村建设融合;大力推进旅游休闲与医疗保健、健康养生互动发展,促进旅游与健康养生养老产业融合,力求打造以48千米骑行道为主线,连接12个新农村、18个国际村驿站的世界乡村之窗旅游田园综合体。

全域旅游示范带(县委办 提供)

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一)现实文化困境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恭城与其他地区一样,相当多的干部和群众荷包鼓了,头脑却空了,地方经济发展了,道德却滑坡了,出现了文化困境。这种现象主要源于以下几点:

1.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不足

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也就是说当人失去了怜悯的情怀就不配做人。在我们悠久而博大的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的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孔子提出仁、义、礼、智、信的观点,将“仁”视为做人的本质,逐渐形成了以“孝”“仁”为核心的道德体系,形成了全社会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它们支撑了中国人几千年和谐相处,并使中国人创造了灿烂的古老文明。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中华传统美德没有被很好地继承和发扬,相当一部分人丧失了“孝、仁”道德、同情心和社会正义感。

2.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异化

改革开放促进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我国成功克服短缺经济之时,人们在市场经济中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一部分人沉湎于物质财富的感性享受,吃喝玩乐,甚至有些人走上了犯罪道路。价值虚无、信仰缺失、拜金主义已严重地侵蚀我们的社会肌体。相当多的人把获取金钱视为衡量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标准,把追求金钱当作人生唯一目标。当把生活的目标价值建立在金钱至上的时候,人就不可避免地异化成了金钱的奴隶。

3.在道德宣传教育上存在失误

有些人一提到道德教育,便是指“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无私奉献”。其实,道德是有层次性的。不分层次、方式陈旧的宣传教化,不仅使道德宣传给人一种假、大、空的感觉,而且在这种道德追求下,个人的正当利益被抹杀了。这在很大程度上迫使人们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戴着一副假面具生活。这样发展下去,造成公民道德冷漠、人对人失去信任、人对社会失去信任。

(二)战略选择

我国从全盘西化到以苏联为师,再到学习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所遭遇的文化困境和价值危机,实际上是由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缺乏文化自信所引发的。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说:“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清代思想家、改良主义先驱龚自珍曾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要与历史虚无主义做坚决斗争,不能无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五千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

该《意见》为恭城推动文化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依托于文庙所诠释的“仁、孝”、武庙所诠释的“忠、义”的恭城文化基因,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工程,是恭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工程既是贯彻执行中央战略部署的举措,又是解决恭城现实文化困境、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新途径,可以达到“一举两得”的双重功效。

(三)战略重点

1.核心思想理念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般意义上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就恭城地方而言,则要进一步从地缘文化上寻找其核心文化根基。恭城的文庙是供奉孔子的,传导的是“仁、孝”思想,而武庙是供奉关公的,传导的是“忠、义”思想。“忠、孝、仁、义”影响了恭城近千年,是恭城的精神文化基因,同时这四个字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要以倡导“忠、孝、仁、义”这种本土文化精神为切入点,逐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2.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孝老爱亲、建设家乡的家国情怀,把中华传统美德转化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强大动力。我们大力推动中华传统美德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特别是进学校、进农村,要融入农村、融入生产生活,以每个行政村都成立“党旗领航·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合会”为载体,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全面推动乡村文明风尚的形成。

3.中华人文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要坚持全党动手、全社会参与、贯穿教育始终,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打造文化恭城,建设民族地区教育强县。

瑶族水上婚嫁(县委办 提供)

瑶圩巡游(梁辉 摄)

三、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一)现实健康文化困境分析

西医是鸦片战争以后,在国民空前崇拜西方文化而践踏中华文化,伴随着科学和民主的旗帜被引进中国的。在医学领域,我国从观念、人才、管理、科研、诊断、临床路径等,都是在西医体系下架构起来的。我曾经读到一篇关于胡适看病的文章,很有感慨。1920年,胡适身患肾炎,北京西医专家久治不愈。朋友建议他采用中医的方法,居然治愈了。这把胡适推到了一个尴尬境地。一方面,他推崇西医,认为西医是科学的,但没能把他的病治好;另一方面,他认为中医是不科学的,却治好了他的病。长期以来,中医不被重视。不可否认,西医有它的优势,如诊断技术、外科技术、抗生素、可比对的研究数据分析等。它在医学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科学主义旗帜下,西医这种疾病医学模式隐藏着鲜为人知的局限。

从西医的哲学思维上看,它是一种“对抗”的思维, 其将疾病看作人类自身之外的存在物, 并希望通过药物、手术等方法祛除它。西医遵循笛卡儿哲学认为的“人体是机器,疾病是机器失灵,医生的任务是修理失灵的机器”,医生看的是“人的病”,并把疾病只看作部件有了病灶,而不是在社会中生活的人这个活体出了问题,这显然忽视了人的系统性、整体性,忽视了导致疾病的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

任何人在世界上都处于三种关系中: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社会的关系,三是人与自我的关系。医学不应当脱离这三种关系。疾病的产生、发展、演变不仅仅局限于生理本身,在相当大程度上来源于心理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因素。对于某些疾病患者,用现代医学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的结果仅仅提示了其局部病变的一般情况。这是只注意了事物的局限性,而忽略了事物的整体性和联系性。西医对抗医学的脚痛医脚、头痛医头,治标不治本现象,其主要根源就是忽视人的三大关系,从而陷入孤立、唯实证的片面医学认识。

从西医的还原论上看,对人体研究遇到了不可回避的局限问题, 我们先前在细胞水平了解人体,后来发展到分子水平,现在又探索到了基因水平,至于基因以后还有什么,依然有太多人体之谜。这种还原理论已经背离人体整体而走向从器官、疾病角度的过分细化,在医学科学进步的同时伴随着分科过细、过窄的明显缺陷和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从整体上认识生命、治病救人的根本职责。

从西医医疗费用上看,长期居高不下是各国政府头痛的难题。《美国医疗卫生的困境》揭示,1960年美国对医疗的投入仅占其GDP的5.2%,到2004年已增加到16%,并超过了对食品投入的比例。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从一开始就已经深植这个领域,资本的主要目标不是治“人的病”,而是为资本增值和利润最大化服务。在资本的统领下,以生物医学模式为特征的西方现代医学,用医药和检测赚取高额利润是普遍的、大量的、持续的,医疗费用居高不下也是不可避免的。

对健康文化困境进行反思后,我们发现人的生命远非一种自然生理现象,人的社会性与文化性使它从根本上有别于动物。人们长期对健康存在严重的片面认识,只关注生物学上的量变,而忽视了工作压力、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环境污染等因素;只重视身体健康,而忽略了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关系健康。这种片面认识,简单认为医院能够解决健康问题,往往把身体健康交给医院,导致了人们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权威机构揭示,医院对于人体健康所发挥的作用力仅仅是8%。从消极的方面看,西医疾病医学模式关闭了从社会文化的视角探讨健康与疾病之门,还伴随着明显对整体功能性疾病无能为力和大量副作用困扰,以及滑向过度医疗的危险境地。由此可见,以疾病为中心的错误健康文化必须改变。

(二)战略选择

现代医学发展到今天,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体各个系统的调控不是独立进行的,只有各系统相互联系才能共同完成调节生理状态平衡的任务。所以,将人体看成一个生命整体进行分析,必将成为未来医学发展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所必需的一种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在《21世纪的挑战》报告中强调,21世纪的医学, 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领域, 应当以人的健康作为医学的主要发展方向。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明确提出“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将成为我国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追溯医学的历史渊源,我国传统中医一直是从哲学的角度将人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借助于经验和辨证进行研究与施治。中国传统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提到:“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认为“正邪相争”是疾病发生的关键。正胜邪却——保持健康,正虚邪盛——发生疾病。这个正气,可以看作人体的自愈功能,也被称为“健康力”。人体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 损害超过了人体的“健康力”,人体不能代偿, 身体结构、功能发生变化, 进入失稳态, 就会产生疾病。2003年出现的非典、2020年春节前出现的新冠肺炎,运用中医辨证施治,都取得了出人意料的疗效。一个老中医说:“我们中医看病,不必去搞清楚敌人是谁,把人体调整到正常状态就行了。谁去杀敌,用什么武器杀敌,那是人体自组织系统的事情。”可见, 维护和发挥人体自组织系统的“健康力”, 是维护健康的关键。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中医学、民族医学为代表的自然医学,重视人体能够自发地走向有序结构目标的自组织修复功能, 从科学中医角度进一步认识生命,探索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的发展道路。这是恭城推动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

(三)战略重点

1.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要大力开展广泛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倡导道法、活法、吃法、动法、疗法“五法养生”。《黄帝内经素问译解·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载:“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推动以“健康”为中心, 最终要落到个人对健康的责任承担上来,落在养成合乎自然的健康生活方式上,健康知识、保健方法结合外在的医生和医疗手段的协助,才真正有意义。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落实“总额预付、结余留用、超额合理分担”医保改革政策,必须坚持中西医并重发展,大力推动中医现代化,否则,还是不能打破以“治病”为中心的模式,以“健康”为中心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法真正落地。

传习健康讲堂(李茂香 摄)

2.挖掘中华传统医学技术

要高度重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医学资源,特别是中医各流派、瑶医等各少数民族医、民间特色医术医技的传承与发展,形成有恭城特色的诊疗体系。中华传统医学是系统思维、整体思维的理论,中医认为人类正常的生命活动和人体健康是阴阳保持平衡、协调与和谐的结果,生病是阴阳不平衡、不协调或不和谐的结果。分辨阴阳、辨证施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总纲,其治病方向就是达到人体一种平衡状态,那就是“医原人、平阴阳、致中和”。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要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瑶医药、民族医药的独特优势,切实把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另外, 我国传统养生运动太极、南无拳等,也是维护和提升人体自愈能力的典型方法, 但传统功法体系庞杂, 不够简洁,针对性不强, 要邀请专家以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学为依据, 以维护身心整体健康为目标, 把太极、南无拳等的训练内容重新进行科学的提炼组合, 形成身心整合健康干预技术, 通过形体、意识等的身心整合训练, 提高人体自愈能力, 更好地发挥维护人民健康、防病治病的作用。

3.推进中西医并重的健康医学

发挥各自优势、各取所长,将对人、生命、身与心、疾病与健康的知识视为一个系统,将药物、手术等医疗手段看作他组织干预方式, 将自身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等的改变提升自身健康力看作自组织干预方式, 通过自组织和他组织实现对所有医疗手段和健康管理手段等的整合统一。要把维护和发挥病人自愈能力作为医疗干预的考虑因素和目标之一, 自主地学习和掌握维护与提升自愈能力的方法, 鼓励医生实施“双处方”(治疗处方和健康处方),要通过健康处方引导患者通过自身的行动提升健康水平。对于已经被疾病折磨的病人, 仍然要以治疗疾病为主要目标, 同时要将健康处方有机整合进来, 把提升自愈功能作为一种必要的医疗手段,更快、更好地治疗疾病, 以恢复健康;对于亚健康、尚未被疾病折磨的人, 主要开设健康处方,进行健康管理, 提高自愈功能, 达到保持健康、预防疾病的目的。

长寿老人打油茶(县委党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