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是"道行谦恭、福惠之城"。《恭城赋》曰:"五岭之南,有宝地焉。隋末置县,大号恭城。斯地也,形胜若乾坤八卦,江流分阴阳太极。山状凤凰,翼垂东南;关名龙虎,雄峙湘桂。"
第六节 构建大旅游格局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恭城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构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东大门、桂林康养旅游目的地、桂林文化旅游目的地、桂林乡村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新格局。经过三年努力,恭城拿到了“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奖牌。从“创特”第一年的500分左右,到第二年的800分左右,再到第三年的900多分,一路走来非常艰难、非常难得,实现了旅游突破。由此,恭城翻开了旅游大发展的新篇章。
一、立足大旅游理念发展恭城旅游产业
恭城是瑶族集聚地,民族特色显著,具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新农村建设、宜居环境等优势,具有旅游开发空间和发展潜力,但在全国各地旅游产业迅速发展的强劲势头下,恭城旅游景点景区小、散、乱,不仅自身面临发展动力不足、传统旅游模式突破难度大等问题,而且处于周边地区旅游发展的竞争压力之中。因此,有必要从“大旅游”视角来对恭城旅游产业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使其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
燕子山天仙草原(李庆才 摄)
村民俗活动(李庆才 摄)
“大旅游”着眼于三个方面:(1)着眼于旅游产业集群。构建以旅游六要素为基点,以健康服务业、民族文化业、特色农业、相关加工业等为辅助,以产业资源重组、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结构优化等为运行方式的综合性旅游产业集群;(2)着眼于旅游发展模式。通过促使旅游各系统产业要素间形成协调联动机制,谋求整个大旅游产业系统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和整个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3)着眼于全域旅游理念。以旅游业为先导产业,通过对县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
推进恭城大旅游发展需要实现九大转变:一是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和管理向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二是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三是从导游必须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闭式管理体制向导游依法自由有序流动的开放式管理转变。四是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五是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六是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七是从景点景区围墙内的“民团式”治安管理向全域旅游依法治理转变。八是从单一旅游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形成综合产业综合抓的局面。九是从仅是景点景区接待国际游客和狭窄的国际合作向全域接待国际游客,全方位、多层次国际交流合作转变。经过上述九大转变,最终实现从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变。
二、构建“一门三地”恭城旅游发展体系
增长极理论代表人物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指出,经济发展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以关注某个中心点的配置来扩大经济综合体,并以此目标的不断扩大与刺激来实现行业带动和经济发展。恭城的大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是以有恭城特色的旅游业为中心的多产业联动融合发展。纵观恭城的旅游资源,以优秀生态资源、一流气候资源、多姿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深厚神奇的瑶医瑶药、美丽宜居的新乡村资源为基础的健康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是恭城旅游的特点与优势。打造健康旅游目的地、文化旅游目的地和乡村旅游目的地,是有恭城特色的大旅游产业的中心观察点和中心联动点。
桂林在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的过程中,一直在寻求从以桂林山水为核心的观光型旅游向健康、文化、乡村等复合型旅游的转型升级。背靠每年1亿以上游客的桂林旅游胜地,尤其是3000多万游客的阳朔县,以及1亿以上高质量游客客源地粤港澳大湾区,恭城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健康旅游目的地、文化旅游目的地和乡村旅游目的地是具有巨大地缘优势的。恭城需要紧扣“三个目的地”的构建,使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相融相盛,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旅游目的地的聚合作用,催化、集成相关产业插上“旅游”翅膀,形成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整个县域作为大景区、大旅游目的地整体建设、整体推进,丰富恭城在游客心目中的特殊形象记忆。强调“大产业”,做好“旅游+”这篇大文章,跳出旅游抓旅游,加快旅游同医疗、文化、教育、工业、农业等深度融合,实现恭城旅游业整体从数量的增长向质量的提升转变,向效益的扩大转变。强调“大市场”,进一步突出游客需求导向,对传统特色产品进行深挖掘,对新兴产品强开拓,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旅游消费需求,让游客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强调“大服务”,在交通、食宿、城市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让游客宾至如归、流连忘返。实现大旅游理念指导下的恭城产业优化升级,形成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恭城产业联动,形成对恭城整体区域带动的聚集和极化效益。
三、以“一园一镇一带”为旅游主要载体
本届县委执政期间,打造健康旅游目的地、文化旅游目的地、乡村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载体是高铁经济产业园、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和全域旅游示范带(简称“一园一镇一带”)。
(一)高铁经济产业园(平安康养特色小镇)
如果乘汽车从桂林到恭城,要经过阳朔县和平乐县,需要两个小时,恭城是距离桂林最远的县。而贵广高铁通车后,拥有高铁站的恭城从位置偏远的瑶族自治县一跃成为桂林面向广东的门户县,恭城至广州仅两小时,桂林至恭城乘高铁时间距离也缩短到33分钟。这个交通变化,对于恭城而言至关重要。从理论上说,每年珠三角地区2800万人次的游客可以从广州乘火车2小时到达恭城站,转乘汽车50分钟到阳朔,这是从广州到阳朔的时间最少、成本最低、行程最便捷的旅游通道。
恭城位于广东至桂林、阳朔大旅游通道节点上这一事实,给恭城旅游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客源优势和地缘优势。要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恭城必须主动融入贵阳—桂林—阳朔—恭城—广东省际旅游大通道,必须花大力气建设高铁经济产业园,打造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协同合作新亮点,凸显中转快捷、出入通畅、产业集聚、文化独特、服务周全的功能性供给,使之成为桂林面向广东的旅游交通枢纽和游客集散中心,从而导入大批高质量的珠三角游客和大量阳朔游客在此周转、停留、体验,进而深入恭城全境旅游。因此,高铁经济产业园(平安康养特色小镇)所承担的使命与责任是重大的。平安康养特色小镇(高铁经济产业园)的定位是恭城的旅游门户,面向广东、阳朔的旅游集散中心,具有旅游集聚效应的康养文化特色小镇。
基础设施建设四纵六横10条市政道路共10.8千米,地下管廊、六座桥(两座交通桥四座景观桥)、四座雍水钢坝、5.2千米防洪堤(双边),以及景观亮化、绿化等配套基础设施。主要布局以下重点项目。
1.旅游交通枢纽项目
建设一体化的综合客运枢纽站,通过廊道与高铁站连通、零接驳,站级为国家一级站。项目建成后,不仅是恭城瑶族自治县旅游第一形象窗口,而且是多种功能融为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站“旅游客服中心”,为进入恭城瑶族自治县内的游客提供更加完善的旅游服务;作为旅游交通换乘中心恭城形象的窗口,有利于分流交通压力、节约资源,有利于为恭城导入四面八方客流。旅游交通枢纽项目将为恭城作为珠三角大湾区进入桂林第一站及大湾区通往阳朔的中转集散中心奠定重要的交通基础。
2.瑶汉养寿城项目
该项目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设计和建设服务体系,是一个融生态旅游、生命科学、医养结合、文化传承为一体的智能化养生基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健康管理中心、体检中心、人民健康系统工程、科学中医(筋膜学)、瑶医医院、瑶汉中医馆、民族特色医馆、调理保健中心、药浴中心、茶江膳食坊、养生酒店、茶江艺术美居、康养公寓、自然研究所、茶江书院等,重点突出民族文化元素,彰显养生修心特点,内部健康旅游功能齐全,满足人民对健康养生、修身养心的需求,打造一流的民族医养服务业集聚区、健康旅游示范区、国医国学传承发展交流平台,对恭城的生态养生产业起到示范引领和核心支撑作用。
瑶汉养寿城(县住建局提供)
3.茶江书院项目
茶江书院,得名于恭城人民的母亲河——茶江。恭城县内穿境而过的茶江贯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正是千年茶江上往来的风帆打破了大瑶山的闭塞,给恭城人民带来了开放的目光与交往的力量。湘、粤、闽、赣的商贾或从艺者,沿着茶江水路进入恭城。清同治、光绪年间,县城相继建有福建会馆、江西会馆、广东会馆、湖南会馆,龙虎关一带也建有粤东会馆。这些会馆的设立,有力地促进了当时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他们的思想、文化和异域智慧,使茶江的古朴文明焕发出更加旺盛的活力。正是茶江这条交通大动脉,给恭城带来了多民族的和谐交融,带来了民族文化、商业文化、开放文化、创新文化。恭城人的开放心态与包容心理,正是在茶江通达三江的江水中形成的。茶江的水脉造就了恭城的文脉,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恭城儿女,带来了恭城文化的兴盛。茶江书院项目传承了恭城茶江的历史文脉,在新时代、新阶段,茶江因书院又被赋予了新内涵,书院因茶江也被赋予了新担当。茶江书院作为恭城文化窗口,与广西师范大学联手打造,性质是公益性的,引入的公益基金取之八方,用之八方,目标是发展成为融国学国医研究、学术交流、公益讲堂、研学旅行、文化传承与发展为一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与文化交流基地,成为恭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文化新地标、高校服务民族地区发展的新典范、桂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标杆,一座传承中华文化的桥梁,一条链接产学研的纽带,一张让恭城这座文化名县在新时代绽放文化异彩的名片。
茶江书院(城投公司提供)
4.瑶医医院项目
瑶医医院与瑶汉养寿城同步规划建设,定位为以瑶族民族医药为特色,医疗事业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疗养、养生、民族医药文化传承于一身,与现代生活、科技发展、健康养生相结合的医疗机构。
瑶医医院(城投公司提供)
5.桂林恭城瑶家大院互联网影视旅游基地
该项目按照4A级景区规划建设,第一期老广州影视街区是开放式影视街区,以两广传统文化组织游客参与互动式旅游,有两广特色小吃街及本县的优质农产品旅游产品供应。老广州影视街区主要供微电影,网络大电影,网络电视剧、院线片和传统电视剧入场拍摄。项目第二期建设内容为全国最大的单一式瑶族建筑大院——瑶家大院及瑶式民宿建筑群:具有瑶族建筑文化风格,结合恭城本土瑶族建筑特点的瑶族建筑风格院落,用于电视剧《瑶家大院》拍摄后,成为集瑶族建筑传统文化、瑶医馆、瑶族特色歌舞表演于一身的旅游热点。
互联网影视旅游基地(县交通局提供)
6.健康文化村项目
以桥头、盘龙村为基础进行城中村改造,按照3A级旅游景区进行规划建设。该项目立足于建设健康文化示范村、道德自治示范村、“三心三治一守”乡村治理模式,创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样板。依托以水街为核心的“两街两场二十四节气”等功能区板块进行产业布局,打造融身体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关系健康、道德健康为一体的“中国健康养生第一村”。
健康文化村(城投公司提供)
7.瑶族文化村项目
这是以韦家厂为基础的城中村改造项目,按照3A级景区进行规划建设。该项目突出“恭城瑶圩”文化,力求打造恭城民族文化之旅,集聚恭城民族民俗节庆习俗活动,形成融民俗文化、生态乡村、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瑶族文化村。景区设置瑶族文化街、瑶族文化广场、油茶文化馆、瑶族文化健康生活戏楼、瑶族文化生活体验区、客栈及商业配套,开展形式多样的瑶乐歌舞表演,是珠三角大湾区进入桂林的第一村。
瑶族文化村(城投公司提供)
8.民族高级中学项目
民族高级中学项目,在建筑风格上既有现代化的气息和国际化的风范,又不失民族特色,将以著名教育家、恭城人马君武的名字命名(君武中学),立志于传承马君武精神,与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密切合作,打造一流的有特色的民族高级中学,进一步提升恭城教育水平和影响力。规划占地面积约175.5亩,规划容纳72个班3600名学生。建设完成后可以顺利撤并莲花中学、栗木中学。
民族高中(县教育局提供)
9.恭城民族文化中心项目
恭城瑶族自治县民族文化活动中心是融公益性社会文化活动、艺术培训、演艺、图书阅览、文化展览等为一体的文化活动交流中心。挖掘、传承、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以文化中心项目建设为载体,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主要内容有多功能厅、小剧场、展览厅、宣传廊、辅导培训教室、排练室、学习室(音乐、书法、美术、曲艺等)、娱乐活动室、一般阅览室、少年儿童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报告厅、自修室等。
民族文化中心(县文广体旅局提供)
10.北洞源河水系改造项目
北洞源河位于平安康养特色小镇的核心区域,是小镇的灵秀之源,第一期几个重要项目都依河而布局。因此,水系的美化、绿化、清化、亮化改造非常重要,水系改造目标是打造水质清秀、灵动平缓、生态绿色、夜景优美的开放式滨水公园。该项目河道长2.6千米,两边河道加起来河堤长5.2千米。水系项目建成后,全线由来回5千米的滨水河堤、4座壅水坝、2座交通桥、4座跨河人行景观桥、60 000平方米水系景观组成。河道每隔约400米设置一座壅水坝,壅水坝壅水后,河道水深平均约2米,河道宽度平均约35米。河道两岸建有稳固防洪堤、绿化乔木、景观平台、夜景灯光等,形成一个波光粼粼、草地绿植舒心的开放式生态休闲滨水带,成为平安康养特色小镇的绿肺,方便居民和游客闲庭信步,沿河酒吧茶吧街也会成为恭城夜晚交流、文化娱乐的好去处。
北洞源河(城投公司提供)
平安康养特色小镇共征用土地约2 800亩,第一期公共基础设施投入约7亿元、项目投资10多亿元。曾经有不少人担心财政投入过多,会拖垮本不宽裕的县财政,为后人留下债务包袱。为消除大家的疑惑,县委专门派出了由审计、国资、财政组成的调查小组,对平安康养特色小镇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地毯式调查。结论是每年财政投入资金仅仅占预算资金的1.2%,政府财政投入资金不多、完全在财政风险承受范围内,绝大多数资金是引入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实现了产业发展、城市建设、财政收支的良性互动。平安康养特色小镇第一期除去所有在建项目、公共设施、水系、安置用地、公益划拨用地等已占用土地以外,可以用于商业住宅开发的土地还剩有约1 360亩,价值20多亿元。这笔土地财富既为进一步产城融合可持续发展留下了比较大的拓展空间,又实现了通过土地升值收益全面覆盖前期土地征用和基础设施投入的预计目标。
平安康养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速推进,第一期项目已经布局完成。康养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导思想是以融资建设为主,以长期融资补短期投入,以拉长时间换得发展空间,通过打造旅游文化与康养产业集群,集聚人气,集聚产业,从而拉动土地升值覆盖前期投入,同时形成产业拉动力,以产业促进新城发展,以新城发展进一步助推产业升级,形成产城融合、产城互动可持续发展局面。从第一期项目的实践来看,初步显现了成效。平安康养特色小镇从策划、规划,到土地征用、拆迁,到基础设施建设,到精确招商第一期项目落地建设,强劲推动、克难攻坚,仅仅用了两年半时间,创下了恭城历史上投入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产业集聚最好、经济拉动力最强的记录。
(二)文化旅游特色小镇
恭城县城的建设是比较有特色的,自从20周年大庆对县城进行穿衣戴帽改造后,县城一直给人以小巧、干净、别致的感觉,第一印象还是挺好的,居民也其乐融融。然而,恭城要发展大旅游,县城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还显得旅游功能欠缺、文化特色不足。因此,需要对县城进行改造提升,打造成为文化旅游特色小镇,以增强吸附力、承载力、消费力。
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的定位是打造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的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着重布局和建设以下项目。
1.滨江东路建设项目
滨江东路项目位于县城段茶江西侧,由一条主线及三条支线组成,道路全长2498.914米,工程建设包括道路、桥涵、绿化、给排水、电力、通信、燃气、路灯、公厕等方面,将建设成为集交通、防洪、文化旅游、观光休闲于一身的城市特色休闲临江景观带。
滨江东路(恭城镇提供)
2.三庙一馆改造项目
以盘王阁为载体,完善瑶族博物馆,做好瑶族文化发祥地文章,打造瑶族文化核心区;以文庙、武庙为集中点,涵盖忠孝仁义文化园、文武广场,展现千年文脉和传承忠孝仁义文化,利用县直一小传统文化教育基础,建设孔子学校,展现儒家文化与瑶族文化融合;完善文庙、武庙、周王庙、湖南会馆四大古建筑群,形成文、武、官、商、情等浓郁的旅游文化氛围,尤其是建于明代的文、武两庙,气势恢宏,为恭城实验区赢得了“华南小曲阜”的美誉,要深度挖掘文化价值、显现文化力量。
恭城文庙(县委办 提供)
恭城武庙(县委办 提供)
3.忠孝园项目
忠孝园位于恭城县文、武庙之间,以西山脚至盘王阁上山步道为基础,依山而建。东北近180米文化通道,全方位诠释了中华孝、仁文化内涵;东南文化长廊由60米忠义经典故事和80米中华家训经典、恭城地方文化经典组合而成,中间叠级通道则由9个平台依次展示中华传统文化核心之“一元、两仪、三才、四维、五伦、六艺、七情、八目、九思”。忠孝园两侧孝仁、忠义文化长廊,分别自文、武庙蜿蜒而上,宛如双龙戏珠,中间传统文化9个艺术雕塑平台恰如龙珠升腾,与两侧双龙交相辉映,浑然天成。园中巧妙融合四季花木,终年美景怡人。忠孝园的建设,旨在传播中华民族忠孝仁义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通俗易懂的艺术形式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忠孝园切实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的生态教育基地。
忠孝园(县文广体旅局提供)
4.油茶特色小镇项目
油茶特色小镇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项目按照3A级景区标准进行设计,以恭城油茶文化为主题,集民族文化与风情展示、油茶特色餐饮、旅游休闲、养生度假、商业购物、主题酒店、品质住宅等多种业态于一身,成为恭城首席以油茶文化为主题的大型文旅商住综合体。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恭城油茶文化商业街(民俗风情街),恭城民俗文化演艺广场(油茶广场),恭城油茶文化展示中心(油茶博物馆),恭城名优土特产品购物中心,恭城民族特色酒店,游客服务中心,住宅小区等。
油茶特色小镇(县科技局提供)
5.古街改造项目
以县城古街为集中点,改造吉祥街、傅家街等古街,提升品位,挖掘千年古城老字号、老习俗,充分挖掘民族民俗资源和马君武等恭城籍名人历史遗存,讲好恭城故事,打造民俗文化核心区。
古街改造(县委办 提供)
6.县城至高铁经济产业园一级路改造项目
恭城县城至高铁经济产业园公路工程总里程2.453千米,起点位于茶江桥头,途经江贝村、凤凰山脚,终于平安乡桥头村岔路口,按照一级公路的技术标准进行改扩建。该公路改扩建完成后,将大大便利老城区与新城区的旅游交通通达,改善恭城的城市形象,拓宽城市疆域面积,为加快新老城区连片连城开发打下基础。
县城至高铁区公路改造(县交通局提供)
7.县委党校搬迁改造项目
中共恭城县委党校原校址狭窄,功能不全,学校与居民区混杂。县委高度重视党校搬迁,决定将其搬迁到原城厢中学,坚持党校“立党、兴党、强党”的定位,多渠道筹措、整合项目建设资金,通过符号提取、空间规划、景观协同,强化瑶乡的文脉与特色,凸显恭城的生态与协调,将新党校打造成集党员干部教育、优秀文化传承、生态文明示范于一身的综合性多功能培训交流中心,自治区优秀示范党校。新党校占地面积45亩,总建筑面积为16 273.81平方米。
党校搬迁改造(县委党校提供)
(三)全域旅游示范带
恭城的新农村建设很有基础。在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下,集中力量在平安乡至莲花镇沿线打造了一批有品位、有特色的美丽新农村示范。其中,红岩村获得了“全国最美乡村”美誉,江泽民、贾庆林、汪洋等国家领导人曾莅临该村考察指导;黄岭村、红岩村、门等村、矮寨村曾经是第二次全国人居环境建设现场会的参观现场。牛路头乡村旅游度假区是近两年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项目,势头良好、发展速度快。恭城发展乡村旅游,这个区域必定是主要拓展方向。
首要突破着力点是莲花月柿特色小镇,确定“中国柿都、莲花古镇、乡村公园”的目标定位,主要项目布局是“两园一镇一道一水系”,形成4A级乡村旅游景区。“两园一镇一道一水系”,即月柿科技产业园、甜蜜柿业核心示范园、中国月柿第一镇、世界乡村之窗骑行步道、莲花河水系。建设思路是:结合我县实施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核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桂林市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等建设,梳理了一批建设项目,拟通过实施这些项目,扩大产业空间、加速产业聚集、拉长产业链条,实现产城融合、一二三产业可持续发展。
莲花月柿特色小镇(项目指挥部提供)
莲花月柿特色小镇(杨超 摄)
月柿特色小镇培育聚焦“月柿”特色优势产业,向做特、做精、做强发展。一是新建月柿育苗基地,提升月柿品质。二是全力推动月柿深加工,以燕兴工业集中区、月柿科创产业园建设为重点,引进柿饼加工和饮料等深加工企业,突出解决月柿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不强的问题,力争实现年加工量超100万吨。三是打造甜蜜柿园,以新建农业科技示范园为重点,建立月柿研发机构,提高月柿科技附加值。四是大力推动小镇核心区建设,建设月柿文化馆、研发中心、文化商品街等项目,形成具有月柿特色、民族文化的核心区。五是拓展销售网络,加大出口和电商销售。六是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建设环莲花慢行系统和红岩4A级景区。预计特色小镇培育完成后,全产业链产值将超过50亿元。
区域旅游示范带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生态农业旅游项目。重点发展“旅游+农业”休闲旅游模式。结合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园、采摘园、体验园,让游客参与农业观赏、采摘、垂钓、饲养等农耕体验活动。依托现有国省干线,完善自驾游服务设施,修建红岩至门等路段的骑行绿道和徒步道。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景区建设,鼓励群众建设家庭客栈和家庭餐馆,扶持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农家乐”,积极开展“农家乐“创”星”活动。推动这个区域旅游示范带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国家级水平的开放式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
邓扒新村(李庆才 摄)
四、着力实施旅游业提升七大行动
(一)旅游景区景点提升大行动
充分利用宏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两大投融资平台,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对现有的和有基础的景点景区进行提质升级,加快推进红岩莲花河治理开发、月柿博览园、文化体育公园等建设,建设精品商业一条街,形成规模接待能力; 按照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三庙两馆”、莲花特色小镇、瑶汉养寿城、瑶家大院互联网影视旅游基地、油茶小镇,按照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瑶族文化村、健康文化村,将牛路头乡村旅游度假区提升为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将西岭镇杨溪、平安乡北洞源、嘉会镇泗安打造为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不断完善“三庙两馆”、红岩、 龙虎关、矮寨、社山 5 个景区的基础设施,实现景区智慧旅游全覆盖,修建矮寨、龙虎关景区停车场,在矮寨新建游客中心,新建五指山、矮寨 2 个三星级以上汽车营地。积极推进莲花镇朗山、东寨,西岭镇杨溪古民居等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在恭城镇往桂林方向、莲花镇接广东方向两大入县口处建设景观县门。
(二)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大行动
完善旅游交通标识标牌,规划设置跨区域、乡村公路旅游交通指引标识,重点设置高铁站、汽车站、高速路和国道入县口等重要节点交通指引标识,实现县城区、旅游道路沿线、乡村旅游点等地的交通和旅游标识标牌全覆盖,增强引导服务功能。实施建设高铁交通枢纽、莲花五指山大型旅游集散中心,在油茶小镇建设游客中心,在高铁站、县城汽车站、千钧国际大酒店、白天鹅大酒店、信合大酒店和“三庙两馆”等景点景区、各旅行社(营业部)建设 10 个以上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点),为游客提供便捷服务。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在县城区域、景区及沿线建设A级旅游厕所20座以上。鼓励公交公司、新能源汽车公司投放新能源公交车、新能源汽车,推进城乡公交服务网络向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延伸,完善公共汽车、新能源汽车互补的旅游交通体系,实现高铁站、汽车站与景区及景区之间无缝快捷通达。鼓励企业投放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方便“最后一公里”出行。加快推进通用机场、灌(恭)平高速等重大旅游交通干线建设;加快推进高铁交通枢纽项目建设,打通连接阳朔旅游大通道,实现与阳朔旅游无缝对接;加大通景区公路改造提升力度,推动建设莲花老舞台至红岩、健康骑行道等景点景区道路新建(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平安新街至邓扒、社山景区公路,不断增强旅游道路可进入性。各乡镇结合实际在果园、古村落等景点建设休闲慢行步道、绿道,形成“快旅慢游”交通体系。
(三)旅游精品线路提升大行动
打造南线、 中线、北线各具特色的康养、文化、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南线:以红岩为中心点,辐射门等(矮寨)、东寨、社山、邓扒、古城,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加快莲花特色小镇项目建设,推进莲花河治理开发、文化体育公园、月柿博览园、精品民宿、商业街打造等项目建设,在红岩体验住精品民宿、赏万亩柿园、游恭城山水、购恭城月柿;在社山村开展水上婚庆演出,在矮寨村开展花棍迎宾等民俗展演,形成常态;在邓扒、矮寨突出瑶族风情建筑,品恭城油茶、住特色民宿、赏田园风光,形成独具特色的“村村有奇俗、月月有节庆、家家打油茶”乡村游,形成规模旅游团队接待能力,提升全链条旅游服务质量,打造南线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中线:以县城+平安康养特色小镇为核心,打造文化康养精品线路。加强对“三庙两馆”文化内涵的发掘打造、宣传推广,丰富祭孔大典、成人礼、开笔礼等参观活动形式,不断提升和丰富景区核心内涵。文庙要深入系统梳理孔子“仁、孝”文化对人类的影响、对恭城教育的影响。武庙要做好关公“忠、义”故事和文化的内涵梳理、发掘,引导民间丰富关公文化节活动内容,吸引游客主动参与。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加快建设文街、武街,丰富景区内容。周渭祠要充实周渭故事内容,讲好清廉故事,加强与上级纪检部门和党校部门联动,打造廉政教育现场教学示范点。充分发掘湖南会馆悠久的商业文化及精湛的古建文化,增强历史体验性和观赏性。合理充实瑶族博物馆展厅内容,一楼现当代展厅丰富“一城二区三生四大”总体工作思路和创建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等内容;二楼恭城历史馆要与各旅游特色村结合,充分展现各旅游点的历史文化及景观价值。开发县城晚间驻场演出产品,在文武广场、武庙戏台开展晚间演出,丰富旅游业态,增加过夜游客量,让一日观光游成为两日体验游。加快推进瑶族文化村、健康文化村、瑶汉养寿城、瑶家大院互联网影视旅游基地及县城油茶小镇、乐湾油茶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快北洞源新村精品民宿建设。以上项目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后将形成中线文化康养精品线路。
关公巡游(李庆才摄)
瑶族盘王节(李庆才摄)
北线:以文化+体育+民俗文化为主线,打造民俗文化精品线路。利用岭脚、杨溪古民居,泗安月柿主题民俗体育活动、龙虎关文化历史、常家划龙舟赛事等文化、体育、历史资源,将岭脚、杨溪、泗安、龙虎关、常家、石头、水滨、石坪瑶寨等民族历史文化、精品古建、民俗活动、体育赛事点连接起来,推出具有浓厚民俗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四)旅游商品提升大行动
加大旅游文创商品研发力度,做大做强传统旅游商品,持续开展恭城旅游商品创意大赛活动,推出系列瑶族服饰、瑶族乐器、木雕竹雕等精品旅游纪念“伴手礼”产品。加快旅游商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恭城月柿、甜酒、浓缩油茶及配套糕点等特产品质,引入企业规模生产,打响恭城绿色无公害产品品牌,让游客快乐、安心购物消费。在各大旅游景区景点、乡村旅游区建立有特色的购物点,满足游客购物需要。
(五)旅游节庆提升大行动
通过政府引导、民间主导、市场运作,按照瑶族民俗节日和中华传统节日相结合,持续举办炸龙节、花炮节、桃花节、婆王节、瑶族农具节、端午药王节、关帝庙会、油茶文化节、尝新节、河灯节、孔子文化节、月柿节、盘王节、冬至腊菜节、瑶族婚嫁等民俗文化节庆精品活动,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向旅游产品转化,做到“月月有节庆,村村有奇俗”。
(六)旅游服务品质提升大行动
不断加强和改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全面提升全县旅游业服务水平。
1.“食”的方面
依托“中国长寿之乡”品牌,巩固和提升“恭城油茶”的知名度,大力推广以“恭城油茶”搭配“恭城十大小吃”为代表的特色餐饮食品,培育一批旅游特色餐馆,积极引导特色餐饮企业做出特色、做出精品、做出品牌,对优秀餐饮企业进行“推荐特色餐饮企业”授牌,发展特色养生饮食文化;依托互联网影视旅游基地项目,引入广东上千种特色小吃,丰富和发展两广饮食文化;依托瑶汉养寿城项目,引入茶江膳食坊、三养健康食堂等健康饮食特色餐馆,丰富和发展长寿养生文化;鼓励开发长寿系列养生食品,鼓励特色食品开发企业与餐饮企业联合促销,鼓励餐饮企业研发长寿养生新菜品,鼓励传统民俗文化和非遗展演与餐饮文化相融合。
2.“住”的方面
加快金茶江国际大酒店、新世纪大酒店、维也纳酒店等县城星级酒店建设,在平安康养特色小镇、油茶特色小镇、莲花月柿特色小镇引入星级特色酒店,形成星级酒店群。依托现有的传统村落、古民居、新农村,积极引入精品民宿开发运营企业,大力发展特色民宿,积极推进农家乐向特色精品民宿转型升级,打造有恭城特色的民宿品牌系列,围绕“住”下来,推动形成恭城旅游文化生活产业配套项目,不断提高游客接待能力、接待档次和水平。
3.“行”的方面
依托高铁片区交通枢纽工程和游客集散中心,积极搭建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智慧导游导购服务系统,建设智慧交通管理运营系统,发展以高铁旅游交通枢纽为中心,通达县域各景区景点、阳朔等邻近地区的旅游交通系统,以及1路、2路、3路通达景区的旅游公交系统,建设特色公交站台,规范出租车、自助车、旅游车市场,引进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加快形成快速、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在通往景区的交通要道设立旅游标识和旅游导览图,满足游客需求。
4.“游”的方面
在积极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发挥传统村落的人文精神与文化魅力,扶持发展“旅游+农业+文化”休闲旅游模式,积极探索传统村落与周边景点的组合开发模式,形成主题化旅游线路。依托现有的朗山、杨溪、常家、石头等传统村落民居和一批资源优势较好的乡村,如龙虎雄关古镇、嘉会晓山和观音石坪瑶寨等,打造原生态民俗基地及瑶族风俗旅游示范点,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打造“民风淳朴、民俗奇特、民宿舒适”的乡村旅游品牌。加快建设世界乡村之窗旅游田园综合体,提升恭城乡村旅游承载力和文化吸引力。依托恭城独特的瑶族文化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以中药材产业、瑶医瑶药及瑶乡人文环境为载体,以传统瑶医瑶药、康养太极与特色医疗保健技术结合为手段,着力发展康体健身、休闲度假和瑶族文化体验等养生产业,积极将养生健康文化产业、瑶医瑶药健康产业和养生健康食品餐饮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起来,提升恭城健康旅游的独特魅力。
瑶族千人长鼓舞(林善武 摄)
5.“购”的方面
加快恭城特色旅游商品购物平台建设。通过政府引导性投入和政策扶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针对市场需求,设计、生产符合恭城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建设瑶汉养寿城“健康超市”购物中心、“油茶小镇”茶文化特色街区,发展旅游商品电商模式,丰富旅游产品,拉动游客购物消费,逐步把恭城特色旅游商品培育成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6.“娱”的方面
挖掘整理民族民俗、民族歌舞、民族服饰等特色资源,提取瑶族原生态元素,提炼、升华恭城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精髓,精心包装瑶族传统婚俗等各种民俗活动;打造一个充分展示瑶族原生态民族特色的演艺项目。策划文化活动方案,提升恭城现有节庆活动的内涵和影响力,指导民间组织策划关帝庙会、婆王节、花炮节、河灯节等传统节庆活动,做大、做强、做精“恭城瑶圩”等文化品牌,不断转化为特色民族民俗旅游项目。利用“三庙一馆”等儒家文化基地,包装现有的蒙童开笔礼、成人礼等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恢复传统祭孔大典,筹办好孔子文化节,弘扬传统国学文化,打造以茶江书院、“三庙一馆”为主要载体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精品项目。
(七)旅游宣传推广提升大行动
提升群众对恭城旅游的认知度,动员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认知旅游、热爱旅游、参与旅游、发展旅游;整个县域的居民都是服务者,都是主人,恭城人由旅游的旁观者、局外人变为旅游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要真正树立主人翁意识,促进居民树立人人都是旅游形象,自觉把自己作为旅游环境建设一分子,提升整体旅游意识和文明素质。健全旅游营销体系,加大对内对外宣传力度,对内要利用康养恭城、今日恭城、茶江书院等宣传媒介,对外要加大宣传营销,树立旅游品牌,不断拓宽旅游市场。政府加强营销总体规划,协调部门力量,涉旅企业利用各种资源,拓展宣传营销的总渠道。积极依托贵广高铁抢占重点市场,盯紧粤港澳大湾区和大桂林两大客源市场,主动分赴两地开展系列宣传推介,全力以赴推进恭城旅游“接轨广东、牵手阳朔、融入桂林”。充分借助东盟博览会旅游展等重要平台做主题推介,不断完善恭城融媒体矩阵建设,精准设置高铁站、高速路等重要节点大型户外广告牌,在门户网站、各类旅游 APP 等立体推介恭城;持续开展百家旅行社、百家媒体走进恭城活动,不断提升恭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