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动态    广西行动    焦点评论    视频

视频:广西日报传媒集团 向虚假新闻说不


专项教育活动进入经验交流督促检查阶段

    从4月起,专项活动进入第四阶段,即经验交流与督促检查阶段。自专项活动启动以来,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各省(区、市)宣传部门、全国性行业类媒体主管单位及所属媒体都行动起来,注重将学习教育与新闻队伍实际相结合,将正面引导与警示教育相结合,将媒体自律与外界约束相结合,将专项教育与新闻采编实践相结合,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详细]

《我们错了》公开出版发行 成为新闻界的学习读物

  在全国新闻战线深入开展“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中,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勇于自曝“家丑”,承认错误,将近年来《广西日报》、《南国早报》、《当代生活报》、《南国今报》的虚假、失实、差错报道案例集中起来,编辑成《我们错了》一书,在全国公开出版发行。全国专项教育活动办公室已向全国新闻媒体推荐为读物。

    新版《我们错了》出版之前,作为内部资料,南国早报编辑的《我们错了》就引起了全国的广泛关注,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予以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人民网、《中国新闻出版报》等纷纷报道,网友热烈评论,有网友笑言:“《我们错了》为中国贡献了一个新的流行语。” [详细]

 伟大的《我们错了》

    
    网眼观察:“我们错了”离“对”还有多远?

     一本油墨尚香的新书《我们错了》,通过中央媒体及相关网站的传播,迅速在传媒界和社会广为传播,并引起中央高层的关注和好评。

    这是一本自揭家丑的书,这是一本需要勇气和展现勇气的书,这是一本以错为鉴面向未来的书,这是一本承传着优良传统又闪耀着开拓精神的书。因而,这本书的阅读启迪意义,将远远超出书中所写的单位和行业。

    书中的“错”,有工作失误的“错”,有人为炒作的“错”。由于是影响广泛的大众传媒,所有这些“错”,都在一定程度和相当范围产生过不良影响,有的还会对被报道对象产生伤害。更严重的,凡不符事实的“错了”的虚假报道,都损害着新闻工作者的形象与媒体公信力,也损害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与执政力。

    《广西日报》及其旗下《南国早报》的胸怀、远见与勇气,就在于结合专项教育活动,以集纳出书的方式,公开亮丑,“向我开炮”,主动向全社会坦诚《我们错了》![详细]

  真实,不能触碰的新闻底线

     李东东:真实,不能触碰的新闻底线

    新闻媒体作为整个意识形态战线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在建党90年、执政60年、改革开放30年这样一个很好的经济基础、政治环境、社会环境之下,应当能够更好地承担起我们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更不应该发生虚假新闻这样触碰底线的事情。如果说,有时个别的地方没有把握好,没有判断好,有些报道在反映民意、传达党委政府声音等方面,由于水平和把握有一些偏差,这都是可以允许的,或说难以避免的。人无完人,不可能不允许犯错误。但是像新闻真实性这样触碰底线的事情就不应该发生了。如果我们二十多万领取记者证的新闻工作者,都能够比我们的前人、比一代一代党的新闻工作者做的更好一些,或者起码能够遵循他们的优良的工作传统、继承他们的道德精神去努力、去实践,我想这种杜绝虚假新闻的教育活动,但愿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详细]

  新闻失真原因何在?

    新闻失真究竟原因何在?网络假新闻泛滥为哪般

    宋超认为,从目前来看,明显因为利益驱动或外部压力而主观、恶意造假的情况并不占多数,有不少虚假新闻的产生,主要是源于不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综合分析历年来不少假新闻的产生,往往与抢新闻、抢独家、想以批评曝光引起轰动等急功近利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有关。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导陈力丹也表示,从调研的结果来看,那些明确因为利益收买或外部压力而造成的新闻失实,数量并不多。他认为,大多数失实新闻的例子,只是源于一些微小的原因,如惰性、赶截稿时间、采访不到相关人员,或仅仅为了把报道“糊弄”得好看点。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陆地认为,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可分为4个方面。一是个人原因。二是技术原因造成的张冠李戴、移花接木。三是组织原因,即政治需要、业绩逼迫、制度缺失。四是社会原因,包括社会诚信和道德水平严重下降、记者心态浮躁、片面的收视率标准逼迫、法制不健全、监督缺位、媒介的社会责任感淡薄等。[详细]

    虚假新闻的成因及防范 以三类典型虚假新闻为例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深化,中国进入复杂的社会转型期,西方媒体对我国媒体的发展表现出愈加深切的影响力。“媒介独立”“新闻专业主义”的观念被更多媒体工作者奉为新闻乌托邦,政府在鼓励大众传播业进行自由竞争的同时放宽了官方媒介管制,“自由派风格”应运而生,充分的享受新闻自由的同时必然伴随着业内短暂的无序阵痛,行业内部的整合和优化需要一个缓冲的时间。

  我国媒体的性质在实现“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调整之后,媒体的市场化、激烈的媒体竞争和媒体自律机制缺位成为目前实务界和学界的共识。市场经济体制在媒体的生存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媒体与政界、商界的从属性联系使媒体服从于“宣传需要”、“发行市场“,记者在媒体的“创收指标”、“奖惩机制”之下成为“开辟财源”的工具,“广告文学”的出现则是记者站内生型腐败的产物。[详细]

 2010年十大假新闻

    1.中国作协作家团入住总统套房

    【点评】中国作协召开主席团会和全委会,与歌星张信哲开演唱会本是风马牛不相及,只因恰巧同一日到达重庆,又住同一家酒店,于是被“新闻敏感性超强”的记者扯到一块进行“关公战秦琼”,而且非得要在出场方式、衣食住行上分出高下。结果这一比就比出事来。[详细]

    2.中国每年有220万青少年死于室内污染

 【点评】更看不懂的是该新闻的最后一段:中国科技部、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保健协会、中国卫生监督协会等部门今天在此间举行“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措施研究成果发布会”称,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研制的以海曼普滤芯为主要净化材料的海曼普快速除甲醛空气净化器,成功为解决中国普遍存在的家装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原文如此)。文字诘屈聱牙且不说,怎么看都像是植入式广告啊![详细]

    3.炒蒜高手掷千万买走百斤金条

  【点评】《新京报》首席编辑、评论员曹保印为此撰文《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从〈新京报〉一则失实报道谈起》,其中一段话可以共勉:“这则报道失实的原因,就是相关采编人员对‘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个常识,没有做到足够的敬畏,质疑的意识不强,核实的力度不够,新闻源过于单一,缺乏多方面的实证,以及记者‘不在新闻现场’等。什么时候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视为最低的也是最高的标准,并且恪守这个标准,什么时候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失实报道,什么时候才能做到最大限度地还原事实真相,什么时候才能具备‘百年大报’的品质和风范。” [详细]

    4.70%举报人遭打击报复

  【点评】作为国内最权威的法制媒体,理应比一般媒体更懂得证据的重要性。《法制日报》的报道中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材料显示”,但立马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当头一棒“报道不实”。其中是非曲直,外人难以评判。但从新闻报道角度来分析,《法制日报》明显有疏漏之处。[详细]

    5.西安市已被确定为国家第五个直辖市

  【点评】正应了那句老话“自己的事别人先知道”!西安被确定为国家第五个直辖市,这么大的新闻,陕西媒体却没有一点动静,反倒让千里之外的兰州媒体抢了先,岂有此等好事?况且,作为一家省级党报,披露这么重大的新闻,没有官方文件,没有权威新闻源,仅凭一个专家的演讲,而且未经采访核实便仓促见报,未免匪夷所思。[详细]

    6.喀什房价两个月就翻倍

  【点评】记者四处转转,便草率地得出房价两个月就翻倍的结论,很可能是以偏概全,难以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喀什市的房价。要知道,即使请专业的评估机构来评估一座城市的房价,也不是三五天就能搞定的,何况走马观花的记者呢?[详细]

    7.一女生世博排队被强奸怀孕

  【点评】虚拟社区造假者纵然可恶,但明眼人一看便知是恶搞,因为情节太过荒唐,而且发帖者故意将上海写成“下海”,因此很多网友当即指出该消息涉假。但是,众多网站的管理者却不以为然,自作聪明地将“下海”改为“上海”后在网上疯传,显然是想赢得更多的点击率。或许网站的点击率上去了,但是,网站的品位、声誉必定下跌。 [详细]

    8.传我军数百战机青岛上空军演

  【点评】全世界任何媒体和记者,都以报道原创、独家消息为己任。想当年,美联社和合众社的记者为了抢发肯尼迪总统被刺的消息,不惜斯文扫地、大打出手。而作为一家权威媒体的新闻网站,在报道中国大陆新闻时,居然连环套般地采用了三家境外媒体不靠谱的报道,而且未经过任何核实就予以报道,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详细]

    9.“偷菜”游戏或被取消

  【点评】可靠、权威的消息源,是采写新闻的不二法门。按照西方客观报道的要求,还必须有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消息源互相印证。但是,这篇报道的消息源不过是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执法监督处“一位姓李的值班人员”。记者连对方的名字、年龄、相貌、职务都不知道,要想不出假新闻,难![详细]

    10.金庸去世

  【点评】都说名人难当,可怜金庸老先生“被去世”已非首次。2010年6月,就有媒体爆炒金庸去世。当时,金庸的好友倪匡、潘耀明曾痛骂媒体“没牙齿”(无耻)。新媒体总编辑引咎辞职固然可敬,但是,对于微博这个新媒体来说,如何设置审核机制,怎样有效把关,却是一个艰难的挑战。[详细]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广告 | 意见建议 | 版权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广西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008302 ICP证 桂B2-20040022 故障电话:0771-5690008-8325
广西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