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首页要闻 > 正文 |
多元音乐美美与共 民族文化互鉴融通丨第十三届中国—东盟(南宁)音乐周成功举办 |
2024年11月13日 08:31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编辑:刘晓彤 |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沈程 陆健锋 秋冬之交的南宁,唢呐声声,传递着岁月悠悠,诉说着乡愁情长;电子节拍中,现代旋律如潮水奔涌,音符化作星光,放飞中外音乐家的梦想。 当最炫民族风遇见现代音乐,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组合交响,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也在此刻交相辉映。11月6日至11日,第十三届中国—东盟(南宁)音乐周在首府南宁举行,500多名中外音乐家、19场精彩纷呈的音乐会、4场学术讲座、1场高峰论坛为中外友人和广大市民呈献了一场文化交织的音乐盛宴。 在11月6日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东盟(南宁)文化月暨第十三届中国—东盟(南宁)音乐周开幕式上,越南河内爱乐乐团的艺术家们激情演奏中国经典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选段)。叶子榕 摄 本届音乐周是第二届中国—东盟(南宁)文化月的重要活动之一。近年来,南宁市加快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深入推进中国—东盟文化交流,通过举办中国—东盟(南宁)音乐周、南宁国际诗歌周、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中国—东盟电影展映等系列活动,搭建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展现出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文化魅力,促进与东盟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融合创新 独弦琴独奏《母亲的摇篮曲》,特龙琴、古筝、独弦琴合奏《东方满月亮》,长笛、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交响合奏《瞳孔》,唢呐与组合打击乐演奏《Tempo160》……本届音乐周,传统民族乐器与现代音乐的组合交响成为亮点,越南国家音乐学院民族室内乐团等专场音乐会上,传统民乐与现代音乐的碰撞,宛如天籁、悠扬悦耳。 音乐周室内乐团专场音乐会上,演奏者为观众带来具有浓郁广西地域文化特色的音乐作品。乔晓莹 摄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室内乐团长笛、小提琴、大提琴、钢琴演奏交响乐作品。沈程 摄 “此次音乐周的作品创作手法多样,既有传统元素的继承,也有现代技巧的大胆尝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听众带来不一样的艺术感受。”广西艺术学院校长韦俊平表示,音乐周所演奏、演唱的作品来自中国与东盟各个国家,这些作品展示不同风格的音乐魅力,体现了多元音乐相互遇见、彼此成就的美好境界,增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情感联系,书写了“美美与共、交流互鉴”的灿烂篇章。 本届音乐周开幕式的表演节目《丝路欢歌》。叶子榕 摄 今年是中国—东盟(南宁)音乐周成功举办的第13年。一直以来,音乐周秉承“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民族与世界的融通”这一宗旨,形成现代音乐创作与地方民族音乐互融的特点,推动着民族音乐的发展与传播,向世界展现了民族音乐的魅力。 近年来,在音乐周展演的数百部音乐作品中,有近50%的作品是民族音乐,且民族管弦乐作品常作为历届中国—东盟(南宁)音乐周闭幕式音乐会的压轴大戏,对中国以及东南亚现代音乐的发展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引起了国内外音乐家们的关注与好评。 “音乐是各民族间友谊和文化桥梁。音乐周将我们汇聚到一起,很荣幸可以向大家分享越南的传统民族音乐,并且演奏中国音乐家们优秀的作品。”越南文联主席杜洪军表示,近几年南宁发展迅速,文化艺术氛围浓郁,音乐周越办越好,希望接下来在音乐文化方面有更多合作交流。 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交流互鉴 “广西艺术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是世界当代音乐学会的会员单位,我们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彼此间的学术交流成果。”多次参加音乐周的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周湘林赞誉道,广西艺术学院和南宁市合力打造的中国—东盟(南宁)音乐周已经成为具有影响力的音乐交流平台之一。 在展演中交流,在交流中互鉴。今年的音乐周以中国和东盟国家音乐为核心,推出了越南河内爱乐乐团、越南国家音乐学院民族室内乐团、印度尼西亚万隆国立文化艺术学院甘美兰乐团、泰国Tacet(i)室内乐团等专场音乐会,独具各国特色的音乐作品和演绎方式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 印度尼西亚万隆国立文化艺术学院甘美兰乐团演出的作品《本查克·西拉特·通布朗》,以独特的舞蹈风格表演搭配传统器乐伴奏,让听众仿佛置身于印尼传统文化氛围之中。覃海明 摄 “我非常喜欢中国的音乐,期待有一天,泰国的民间乐器‘笙’奏响中国传统音乐,那将是一种特别奇妙的听觉享受。”在第十三届中国—东盟(南宁)音乐周高峰论坛上,来自泰国的纳荣鲁奇·沃拉迈特里博士分享了此次作为特邀嘉宾参加演出的感受。来自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的代表围绕本国音乐文化进行交流探讨,展示不同风格的文化及音乐作品。 作为国际音乐文化交流平台,中国—东盟(南宁)音乐周每年不断增加音乐理论家参会人数的比例,邀请来自国内外专业院校的知名音乐理论家出席高峰论坛,进一步提升了活动的影响力。 在音乐周活动中歌手们唱响声乐作品《瑶家人民心向党》。万一鸣 摄 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理论家以多学科的学术视野、多维度的理论深度、多方面的评论与建议,以及精准到位的成果阐释,使与会者深受启迪、获益匪浅。一位参会的音乐专业学生说,“这种音乐理论学术文化成果的展示交流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人才培养双向发展作用凸显 在第十三届中国—东盟(南宁)音乐周的专场音乐会上,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的越南籍留学生陈黄莹参与了多场精彩演出,其演绎的唢呐独奏《古城新韵》舒缓而深情,激荡起观众的心弦,掌声阵阵响起,整个音乐厅弥漫着热烈的气氛。 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的越南籍留学生陈黄莹在唢呐型制乐器专场音乐会上演奏《芒寨短曲》。沈程 摄 音乐周以音乐会展演、艺术歌曲比赛、研究生学术论文比赛为载体,通过音乐创作、展演、评论等多种方式培养新生代音乐人才。广西本地的音乐家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专业能力;而外籍留学生在我国进修过程中,也得到了学习交流的机会。 参加本届音乐周的中外音乐家人数再创新高,9所东盟国家艺术院校的校长以及南京艺术学院等国内7所艺术院校的有关负责人受邀到场观摩,人才培养双向发展的作用愈发凸显。 “我们也为东盟国家培养出了不少艺术人才,比如越南籍留学生杜氏清花等。”韦俊平表示,通过音乐周,广西艺术学院与东盟国家高水平艺术大学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有力促进了广西艺术学院国际交流“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发展,与东盟国家高校专业艺术团体的教育交流日益频繁,搭建了艺术教育信息共享和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越南国家音乐学院民族室内乐团带来特龙琴二重奏《西原迎日》。乔晓莹 摄 音乐周艺术歌曲、钢琴独奏作品创作比赛举办以来,共收到来自中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内外青年参赛作品200余部,共评选出数十部优秀的作品。音乐周还专门举办艺术歌曲、钢琴独奏比赛获奖作品音乐会,由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声乐系青年教师们倾情演绎,以此加强对音乐创作者、音乐表演者的培养与锻炼。 中国—东盟(南宁)音乐周让人们更多的了解东盟国家的音乐风格与文化特色,同时了解广西及全国民族音乐创作新成果,促进了音乐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增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友谊。 南宁市将以举办好中国—东盟(南宁)文化月系列活动为契机,发挥中国—东盟(南宁)音乐周的文化交流作用,以文化为纽带,以音乐为桥梁,展现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文化魅力,深化人文领域交流合作,举办更多面向东盟的文化旅游体育活动,打造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深受国内外民众喜爱的人文交流品牌。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