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观星者在野外观赏双子座流星雨。王晋 摄
一名观星者在野外观赏双子座流星雨。王晋 摄
宇宙广袤无垠,探索永无止境。10月30日是“中国天文日”。在广西,有这样一群天文爱好者,在夜观天象上玩出了花样。他们有的将目光投向深空,捕星逐月;有的钟情天文摄影,跋山涉水,奔波万里,只为将那美到令人心悸的星河、绚丽无比的极光,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
流星“捕手”屡刷新纪录
“守信用”的双子座流星雨会在每年的12月14日左右光临地球,一般被认为极大时每小时天顶流量为150颗左右。近两年,广西资深天文爱好者吴振、王晋用自己研发的民间摄影器材,捕捉到它的每小时天顶流量超过200颗,刷新了星迷的认知。
吴振是“技术控”,曾为北京天文馆、山东大学等安装多座先进大口径大型望远镜系统。王晋是知名星空摄影师,《中国国家天文》杂志供稿人。两人强强联手,研制出适宜野外复杂气候的星空直播系统。
目前,这套星空直播系统已安装在全国多地,东至浙江东极岛,南至云南及四川藏区,西北至新疆乌鲁木齐,持续捕捉流星信号。
“2022年12月14日晚,月亮比较亮,但是我们设备采集到的流星数量超过1800颗。遍览国内外互联网,还未发现有如此高密度、无剪裁的流星雨视频记录。”王晋说,他们的技术和“战绩”登上了由中国科学院主管、国家天文台主办的《中国国家天文》杂志。2023年,他们再次刷新成绩,一个夜晚捕捉到了2000多颗双子座流星,每小时天顶流量超过200颗。
王晋每次拍摄流星雨都要架好五台相机,还要调试直播设备。他乐此不疲,笑着说:“当摄影师克服对黑暗的恐惧,拍摄到肉眼看不到的天象时,更能深刻领悟到大自然的美。”
打“飞的”到新疆追极光
极光通常出现在南北纬67度附近的两个环带状区域内,国内鲜有机会能看到。
为了这壮观的视觉盛宴,今年10月10日,南宁的通信工程师杨轲跑到新疆北纬44度区域(微极光区),最终捕捉到了绚丽多彩的极光。
“10月8日,太阳爆发了较为罕见的X9级耀斑,意味着2至3天后,地球的较低纬度地区,也能通过肉眼看到极光。于是,我与伙伴决定在10日当天飞往乌鲁木齐。”杨轲说,飞机落地已近凌晨,他们一行人又马不停蹄地租车前往拍摄地。
由于路况不明,又害怕错过极光高峰,大家决定在乌鲁木齐市郊的道路边架机拍摄。杨轲看到一道射向天空的光束,误以为是车灯光,后发现光柱是红色的,并非从地面射出,这才确定是极光。
“中纬度地区看到的极光一般为红色或紫色,我们在乌鲁木齐也看到通常在高纬度地区才有的绿色极光。”杨轲等人的运气不错,还捕捉到更罕见的稳定极光红弧(SAR)。它像一条红色的光河,悬挂在天空,只有在一场强大的太阳风暴撞击地球后,才会形成。
杨轲说,小时候只在电视上看过极光,它像丝带一样在天空跳动,这一次能在国内目睹到极光的壮美,更像是一个圆梦的过程,感觉再远的跋涉也值得。
星球命名传递广西元素
2023年6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2022年太阳系外世界命名活动——中国命名结果发布会上,一个中国团队的命名提案从91个国家和地区的603个提案中脱颖而出,获得其中一个系统的命名——将杜鹃座的一颗红矮星L 168-9命名为丹凤(Danfeng),它的行星L 168-9b被命名为青鸾(Qingluan)。
广西大学校友梁丽贤是中国命名团队成员之一,从小就对天文感兴趣。虽然大学专业是动物科学,但她积极参加天文活动,担任广西大学天文社团的负责人,参与发起了广西星空大会,组织天文科普活动。2022年,她以丰富的工作经历,成为兴隆观测基地科普主管。
“丹凤”,指红色的凤凰,是中国古代神话中象征祥瑞的神鸟;“青鸾”是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也称“青鸟”,它行动迅捷、奔波不息,是传递爱情的使者。大家熟知的李商隐诗句——“青鸟殷勤为探看”,就留下了它的美名。“丹凤”与“青鸾”的命名,体现了天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也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在本次命名活动中,梁丽贤还与广西天文爱好者组队提交了基于壮族“妈勒访天边”传说的星系命名提案,被中国遴选组评选为优秀提案,虽然最终没有进入国际遴选,但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一美丽的壮族传说。
如今,梁丽贤回到广西,致力于广西的天文科普教育工作,她说:“类似天体命名这样的公众科学项目其实还有不少,希望越来越多的广西民众有机会能参与其中。”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