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广西网视 > 持续深化改革 建设壮美广西 > 动态资讯 > 正文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监管现场看改革

2024年08月18日 08:46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作者:罗婧 编辑:潘晓明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罗婧

8月16日,防城港企沙广钢码头。企业进口的铁矿在码头前沿传送带和智能检验终端配合下,实现智能管控。

“‘智慧商检+进口铁矿检验监管模式’把进口铁矿通关时长压缩50%以上,提高港口装卸作业效率20%以上,单次节约船舶租金30万元。”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技术室工艺副主任工程师王雷雷告诉记者。

这些变化,归功于南宁海关建设在口岸一线的“智慧商检”应用场景。

广西口岸锌矿进口量占全国三分之一,铜、锰、铅等矿产品进口量占全国四分之一。传统模式下,进口矿产品监管存在监管环节多、耗费人力多、风险隐患高、企业成本高的难题。

为了破解“两多两高”难题,去年11月8日,南宁海关在防城海关推行“智慧商检+进口铁矿检验监管模式”试点,通过1条全过程自动监管流水线、1个全周期智慧监管应用平台和N种智能检验终端,筑起进口矿产品全链条检验监管的“智慧防线”。

广西钢铁集团是我区首家享受到此次改革红利的公司。有了新监管模式,该集团进口的铁矿,称重不再用水尺计重,皮带秤上走一遭就知“体重”多少;放射性检验和外来夹杂物检测,由安装在皮带上方的检测设备和摄像头共同“监督”完成,又快又准;移动监管、取样、制样这种耗时又耗体力的活儿,机器人也能轻松“拿捏”……

据了解,“智慧商检”应用场景建设至今,已获得广西科技成果登记1项、国家专利5项。高科技融入监管过程,提升了监管效率,也解放了人力。

“以20万吨铁矿为例,根据海关监管要求,人工需三班倒不间断取样220次,形成1吨大样后还要制成200克的小样才能送实验室检验;进行放射性检测和固体废物排查时,靠海关关员现场拿仪器测,或者眼看、手摸、鼻闻等感官检验,耗费精力不说,还可能出现误检、漏检和辐射暴露风险。”防城海关监管七科科长刘新伟介绍,现在自动取样机器人和制样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力完成取制样工作,各种智能检测终端给放射性检测和固体废物排查插上了“智慧眼睛”。

“新监管模式是根据企业自身情况量身定做的,可以降低企业成本,也让海关实现顺势监管和远程监管,使得监管更精准、更有效。”防城海关驻企沙办事处副主任张博介绍,“智慧商检+进口铁矿检验监管模式”实施以来,海关已对广钢码头超过1500万吨进口散装铁矿和煤炭完成远程监管,累计远程查验铁矿石超过300万吨,为企业降本超过1500万元。

改革好不好,要看“药方”,更要看“疗效”。

铁矿检验监管模式改革的成功,给了防城海关扩大改革范围的底气。今年3月,经海关总署批准,广西首个优化进口铜精矿检验监管模式试点在防城海关启动,该模式是铁矿检验监管模式的复制推广。

新监管模式下,进口的铜精矿在防城口岸完成放射性检测项目后,依托铜精矿车辆运输信息化监控平台,顺势直提到公司仓库里,卸货过程运用全国首个铜精矿自动化取制样系统,24小时不间断取制样,并在公司仓库完成夹藏/夹杂、固废排查、取制样等检查指令和要求。

“现在铜精矿一到港,我们就能马上派车拉到仓库里,货物不用在码头风吹雨打,预计每年可为公司节省转堆及货损等成本4000万元。我们二期投产后,节约成本可达8000万元。”广西金川有色金属有限公司供应销售部经理周才德现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个模式实实在在地为企业省钱、省时间,是‘真金白银’的好政策。”

数据显示,该模式试运行首月,防城海关成功监管铜精矿进口6.42万吨、8.93亿元,货量、货值居全国第一。

点击下方图片链接进入专题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