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古法红糖正飘香!一方方甘甜留住家乡味道

在南宁市武鸣区府城镇,流传着一项历史悠久的非遗古法红糖制作技艺,每到甘蔗榨季,红糖作坊里一锅锅色泽鲜亮的糖浆,飘着甘甜的蔗香。近年来,武鸣府城红糖不断走俏市场,一捆捆糖蔗“熬”出红糖甜蜜事业,一方方红糖留住家乡甜蜜滋味。

据《武鸣县志》记载:“早在清乾隆年间,民间种蔗熬糖已相当普遍,用牛拉石辊、木辊榨蔗,铁锅熬煮,生产土糖”,当地制作红糖已有上百年历史。每年12月至次年3月榨季,府城镇富良村村民将鲜榨的糖蔗汁液,倒入直风柴灶上的连环锅进行熬煮,经过打泡、赶水、摇飘、打沙、过滤等过程,将熬制好的糖浆倒入模具,通过自然风干获取红糖制品。

8月13日,记者来到武鸣区府城镇红娘红糖加工坊,由于未到甘蔗榨季,现场未能看到熬煮糖浆的飘香场景。加工坊负责人、武鸣府城红糖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李桂青介绍,她平时使用的是祖辈流传下来的直风柴灶,灶上六口连环锅一字排开,直风柴灶只有一个燃火点,借助灶尾烟囱自然向上的吸力,将灶头燃火点的热量向后传递。

李桂青在熬制糖浆。受访者供图

“首锅倒入鲜榨的甘蔗汁,待煮出泡沫后,依次舀到后面的锅赶水蒸发,不断过滤浮渣进行提纯。”李桂青说,六口铁锅轮番熬制,熬煮两个小时后,汁水越煮越浓稠,颜色也由青绿色变成红棕色,每间隔半个小时,尾锅便能熬出一锅成品红糖浆,土制红糖刚做出来金黄金黄的,切开红糖可清晰看到里面的沙粒感。

色泽鲜亮的古法红糖糖浆。受访者供图

一方红糖,留住家乡甜蜜味道

据了解,武鸣府城红糖因制作技艺历史悠久、纯天然无添加等特点,2018年12月,武鸣府城红糖制作技艺成功申报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今年3月,我受邀参加央视《非遗里的中国》广西篇节目的录制。8月10日节目播出后,武鸣府城红糖被越来越多人所知晓。”李桂青说,小时候村里甘蔗产量过剩,村民开始自制古法红糖,“七八岁时,父母教我制作红糖,记忆中每到冬季,家家户户都飘着蔗糖香”。

2009年,在广东打工的李桂青看到市场上卖的红糖块很硬,吃起来没有蔗糖的香味,让她萌生出回乡重拾古法红糖制作技艺的想法。“我在当地的微信群里售卖府城红糖,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可,便创立了一家作坊,批量生产红糖。”李桂青说。

李桂青向记者展示武鸣府城红糖。记者 罗贝尔 摄

武鸣府城红糖没有“技术与狠活”,全凭手艺人的一双巧手掌握火候,以及多年的熬糖经验把控品质。李桂青告诉记者,市面上价格便宜的红糖多为赤砂糖,是工业化生产得到的带蜜糖,而武鸣府城红糖只用甘蔗汁熬制而成,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1吨的糖蔗只能做90公斤至110公斤的红糖,凑近细闻,能够闻到清新的蔗香。

李桂青和她的丈夫用甘蔗鲜榨甘蔗汁。受访者供图

一种技艺,成为增收致富产业

在李桂青等传承人守正创新下,古法制糖工艺不断改进手法,研发出生姜、红枣枸杞、桂花、玫瑰等口味的红糖,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因古法红糖制作工艺复杂,目前武鸣区仅剩府城镇富良村在生产。”南宁市武鸣区文化馆馆长余燕鸣介绍,富良村最初只有两三家小作坊,现已有红糖作坊20多家,这项传统制作技艺在当地遍地开花。

工人正在熬制红糖糖浆。(资料图)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武鸣区府城镇富良村大力发展红糖产业,投资上百万元建设富良村手工红糖生产加工产业示范园,每年示范园投入甘蔗1800吨,产出红糖约200吨,建设以甘蔗种植、红糖加工、电商销售、品牌打造为一体的特色支柱产业,参与制糖的农户每年增收6000元至8000元,实现村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明显增长。

跟着非遗游南宁,4条特色线路等你来

今年,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推出了“Citywalk(城市漫步)”“历史文化之旅”“民俗文化体验”“壮乡风情体验”4条“非遗探寻之旅”线路。这些线路融合了南宁的好景、好物、好礼,游客“按图索骥”即可沉浸式体验南宁非遗项目的无穷魅力。

线路1 Citywalk(城市漫步)

●第1天:美丽南方(南宁古建筑营造技艺)→邕州古城·三街两巷(新会书院邕剧粤剧、南宁酸嘢、南宁老友粉)→百里秀美邕江→水街(鸳鸯糊、粉饺、田螺土鸡汤、粉虫)

●第2天:扬美古镇(扬美三宝:梅菜、豆豉、沙糕)→“南宁之夜”(良庆香火龙)

线路2 历史文化之旅

●第1天:青秀山风景区→广西民族博物馆→方特东盟神画

●第2天:南宁博物馆(南宁红陶)→南宁园博园→顶蛳山遗址博物馆→蒲庙老街(生榨粉、花婆节)

线路3 民俗文化体验

●第1天:广西药用植物园→昆仑关风景区→宾阳炮龙文化园(宾阳炮龙)→宾州古城(宾阳织锦、宾阳酸粉)

●第2天:横州中华茉莉园(茉莉花茶制作)→西津湖国家湿地公园(横州大粽、横州鱼生)

线路4 壮乡风情体验

●第1天:高峰森林公园(武鸣柠檬鸭)→广西非遗传承基地五彩壮乡(五色糯米饭、壮族服饰)→水锦顺庄

●第2天:小都百(马山会鼓、黑山羊、马山三声部民歌、壮族刺绣)→上林大龙湖(渡河公制作)

(据“南宁文旅”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