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惊艳亮相央视!跟着《非遗里的中国》感受绚丽广西

山水间纵歌欢舞

工艺中匠心穿梭

美味里回味无穷

八桂文脉绘就多民族底色

江海潮聚谱写海丝新华章

8月10日晚

《非遗里的中国》广西篇

在CCTV-1黄金档播出

尽显八桂非遗绚丽多彩

尽展广西文化之美、

自然之美、发展之美

▲点击观看《非遗里的中国》(广西篇)完整版。来源:央视网

《非遗里的中国》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文化和旅游部共同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广西篇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统筹协调,南宁、柳州、北海、河池、崇左等市共同配合,以“秀甲天下 壮美广西”为主题,主要展示了广西各民族的歌曲、舞蹈、美食、技艺、习俗等各类非遗项目近50个。

长约90分钟的节目里,如天籁般的民歌、绚丽的民族服饰、精彩的民俗舞蹈等拉开广西篇序幕,由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龙洋,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和香港演员歌手、广西政协委员王祖蓝带领观众探访八桂非遗之美,领略“歌海”之乡的广西多民族民歌盛宴、传统民歌与新民歌纵歌山水间;

从匠心传承的古法红糖到医用“疫苗糖”

见证广西“甜蜜事业”的非遗智慧

品赏五彩斑斓的

壮锦、绣球、花竹帽等编织技艺

贝雕、骨角雕、南珠等精湛工艺

铜鼓舞、打扁担舞与机甲艺术的

“炫酷民族风”

品味瑶族油茶、六堡茶等

非遗之茶特色

广西米粉、酸嘢、龟苓膏、桂菜等

“广西美味”风采

……

山水与民族共融

传统与现代呼应

展现出广西各民族美美与共的绚丽风情

和交流交融的和美画面

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

和欣欣向荣的发展前景

“五彩八桂、壮美华章,太美了!没有想到广西非遗这般精彩纷呈。”节目播出引发观众广泛好评。据了解,为向全国观众呈现非遗节目精品之作,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与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成立工作专班,与节目组紧密配合,从广西70项国家级、1115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中精选近50项非遗代表性项目进行展示。

节目组深入广西民族博物馆民族村、南宁青秀山、北海海丝首港、崇左德天瀑布等地摄制,通过生活化场景展示、与非遗传承人近距离访谈、创新秀演、沉浸体验等,多维度呈现广西非遗的历史底蕴、多姿多彩和传承创新,立体式呈现出八桂民族文化的精彩华章。

让我们同主持人龙洋

和单霁翔、王祖蓝两位嘉宾一起

踏上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探索之旅

↓↓↓

瑶族蝴蝶歌等传统民歌

因何变得年轻、时尚?

每逢歌圩,人们聚集在一起

传达那份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历史记忆

北卡布洛乐队于实践中创新

将传统瑶族民歌与现代编曲元素结合

创作出具有新灵魂的音乐作品

广西民歌种类繁多

充分展现出多民族的音乐文化魅力

传统瑶族蝴蝶歌、

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

在深深感染我们的同时

也在诠释着“音乐是无国界的通用语言”

刘三姐歌谣中的经典唱段

会迸发出怎样的新鲜活力?

在“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宜州

壮乡人民把生活的点滴、情感的波澜……

化作一句句在山水间回荡的动人歌谣

岁月流转

对山歌、赶歌圩、歌王打擂的民俗

仍在这里延续

七夕树下,新时代的“刘三姐”和“阿牛哥”

会如何演绎他们的幸福与浪漫?

滋润了祖辈的古法红糖

历经了多少次“甜蜜革新”?

细小的颗粒

蕴藏着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

广西武鸣府城红糖制作技艺历史悠久

在代代相传中形成了独特的制作工序

十八道古法技艺纯手工制作

造就了一颗颗红糖的醇厚香甜

它更是连接古今的桥梁

“疫苗糖”的过滤、沉淀澄清、

熬制蒸馏等步骤

都与这项非遗技艺一脉相承

南珠如何在

养珠人手中传承、焕新

南珠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

见证了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一代代人的匠心与智慧

在养珠人手中传承、焕新

尽管时过境迁

南珠仍旧是精美、华丽的代名词

而这项非遗技艺

在科技的浪潮中也有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

德保矮马为什么是“马中熊猫”

“世界矮马看中国,中国矮马在德保”。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我国就已经有了一种叫“果下马”的矮种马。《资治通鉴》记载,“汉厩有果下马,高三尺,以驾辇”。《汉书》及《后汉书》中的描述为:“高三尺,乘之可于果树下行”。

德保矮马,成年马体高为76至106厘米,是世界两大矮马源流体系之一(另一个为英国的设特兰矮马),是古老的遗传基因自然形成。据专家考证,德保矮马是世界上最矮的马种,是西汉时期“果下马”的后裔,被誉为“马中熊猫”。从两千多年的劳动中自然演化而来的德保矮马,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矮马群体。

看不完,真的看不完!

非遗里的广西是如此多彩

欢迎大家来广西打卡各类非遗项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