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广西篇精彩播出

南宁酸嘢、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武鸣府城红糖制作技艺、南珠传统养殖技艺、传统瑶族蝴蝶歌……8月10日20时,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广西篇精彩播出,全方位展示广西多民族汇聚融合而形成的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广西篇在央视播出。(央视截图)

五彩八桂,壮美广西。广西不仅自然资源丰富,更是多民族聚居区,多民族文化和艺术形式的汇聚融合,构成了广西多彩的文化图谱,也造就了这里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0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15项,其中有3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刘三姐歌谣中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唱段,随着时光流转会迸发出怎样的新鲜活力?当晚的节目向观众展现了“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宜州,八桂人民把生活的点滴、情感的波澜……化作一句句在山水间回荡的动人歌谣。岁月流转,对山歌、赶歌圩、歌王打擂等民俗仍在这里延续。

瑶族蝴蝶歌等传统民歌因何变得年轻、时尚?在多元文化交融的今天,多民族民歌以更年轻、鲜活的表达,充分展现出多民族的音乐文化魅力。

有“水果王国”美誉的广西究竟藏着多少惊喜?芒果酸、杨桃酸、李果酸……酸嘢成为广西的亮丽名片。南宁酸嘢品种多样、做法齐全、滋味甚好,是广西酸嘢界“扛把子”。当晚的节目中展示了南宁酸嘢,玻璃罐中泡着令人垂涎欲滴的桃子、李子、菠萝、杨桃、木瓜、芒果……

对广西人来说,宁可三日无米,不可一日无粉。广西人的一天,是从一碗米粉开始,每座城市都有一碗属于自己的米粉。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南宁老友粉、北海海鲜粉……当晚的节目展示了南宁生榨米粉的制作技艺。生榨米粉是壮族特色美食,经过发酵后,会有微微的酸味。

甘蔗变成红糖需要经历什么?选材、榨汁、打泡、赶水、摇飘……当晚的节目展示了武鸣府城红糖制作技艺。该技艺在代代相传中形成了独特的制作工序,18道古法技艺纯手工制作,造就了一颗颗红糖的醇厚香甜。从匠心传承的古法红糖,到医用的“注射级蔗糖”——“疫苗糖”,历经了“甜蜜革新”才化身为新科技。“疫苗糖”的过滤、沉淀澄清、熬制蒸馏等步骤,都与红糖制作技艺这项非遗技艺一脉相承。

在广西民族村的非遗街区,还可以赶一场圩,领略各民族风土人情,体验多元饮食文化的彼此交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