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准确把握人文经济学新要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文化领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这为新时代发展人文经济学提供了基本遵循。人文经济学作为一个全新的理论和实践命题,既有着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支撑,也有着丰富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实践支撑。广西文化资源丰富,具有发展人文经济的天然优势。我们要准确把握人文经济学新要求,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强烈的人文自觉,扎实做好人文经济学这篇大文章,为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力量。

传承与发展,把握人文经济学的内涵和意义。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人文与经济是文明的两大基本力量,经济是物质文明的基础,人文则是精神文明的外化显现。人文经济学作为人文与经济的交叉合璧,既超越了经济又超越了人文,是人文与经济二者辩证结合基础上形成的跨领域学科,也是中国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表达的生动体现。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是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新时期,人文经济学的提出,更加关注人的多元化需求和人文要素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内涵式作用,推动经济学向“人”的回归,即既要实现人的物质生活富足,又要实现人的精神富有。同时,推动经济活动向文化活动“靠拢并进”,即既要不断厚植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又要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而人文经济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彰显了高质量发展的人文价值取向。

溯源与塑造,找准人文经济学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杭州、苏州等历史文化名城的持续快速发展,其内核在善于深挖城市文脉,对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进行现代化转化,让城市的属性与人的发展相向而行,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从理念变为现实。理解人文经济学,不能把“人文”与经济学简单化、符号化地叠加在一起,也不能仅仅把“人文”作为一种简单的价值追求,而是要从人文视角思考经济活动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关系和基本原理,准确把握现代化经济实践中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因此,人文经济学的着力点既不是经济,也不是人文,而是人文与经济的相互交融、共进互动和融合发展。人文经济学的独特魅力则在于:经济发展较快的新兴城市也能通过文化增进发展内涵。以深圳为例,曾几何时这座改革开放前沿城市一度被定义为“文化沙漠”,现如今借助文博会、双城时尚周、深圳设计周等一系列人文高端平台,塑造成为创意之都、音乐之城、博物馆之城等,城市人文气息更加浓重,市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有古文脉的城市,可以进一步挖掘文脉的魅力,增强历史厚重;而经济发展快速的城市,则可以通过打造新文脉增强新动能,形成文化发达与经济领先并存的发展新优势。因此,找准人文经济学的突破口就在于对经济现象的研究不仅要关注经济行为产生的“物”,更要关注作为经济行为的主体的“人”,关注包括精神文化、生活品质、生态环境在内的人的综合多元需求以及社会信任与文化归属的全面提升。

整合与转化,扎实写好人文经济学大文章。从经济发展水平上看,广西属于欠发达后发展地区,但从文化层面上看,广西则是一片文化沃土,孕育了悠久灿烂的民间民俗文化、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熠熠生辉的生态长寿文化等。这些都是广西做好人文经济学这篇大文章的坚实基础。一方面,做好“三合”文章。广西文化资源种类丰富,但目前各类文化资源存在细碎化、个体化现象,做好各类文化资源的整合、融合、契合迫在眉睫。应整合山水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绿色文化、海洋文化、边关文化等各类文化资源形成向心力,全方位融入人文经济学的研究。另一方面,做好创造性转化。人文经济学的最大困难在于创造性转化,文化如何内生为经济动力是个难题。近年来,广西通过打造桂林山水、壮美边关、长寿广西、广西三月三、刘三姐文化等文化品牌,初步摸索出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应积极推动文化创新与科技融合,在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的同时,借助数字技术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产业,让广西文化IP成为新时代壮美广西的亮丽名片。

【作者单位: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