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更美的艺术力量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是党和国家对文艺战线的殷切期望,也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赋予文艺战线的神圣使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文艺战线在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中,发挥着开启心灵、温润心灵、沟通心灵、触及灵魂、洗礼灵魂、铸造灵魂的作用,承担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任。广大文艺工作者应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艺术的独特优势,把美的价值注入美的艺术之中,反映壮阔时代、扎根厚实生活、歌颂伟大人民、讲好中国故事,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更美的艺术力量。

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切实担负起培根铸魂的时代使命。文艺工作是培根铸魂的工作。培根铸魂就是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文化自信,用艺术的力量培植亿万人民的思想文化根脉,铸造国家和民族之魂,朝着全会明确的“七个聚焦”特别是“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持续发力。文艺之魂是中国精神。要把中国精神的内涵融入艺术创作之中,以一部部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推动全社会形成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行为规范、文明风尚。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拥有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优秀作品。应通过艺术作品,传递特定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追求。电视剧《觉醒年代》塑造百年前的“新青年”群像,成为现象级作品;电视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反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奋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这些作品充分证明了“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人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生活在哪里,哪里就是舞台。“以人民为中心”是艺术创作的生命线,是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艺术创作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只有与人民心灵相通,才能引发共鸣、触动人心、流芳百世。周令钊的《五四运动》、刘文西的《解放区的天》、丁一林的《科学的春天》、任伟的《脊梁》……这些优秀艺术精品,都将人民群众作为作品的主角。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任务,文艺战线应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始终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既要弄明白“承担什么使命”的问题,也要想清楚“为什么人创作”的问题,更要理得清“怎么进行创作”的问题。应扎根本土、深植时代,着力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生产,积极参与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抓好源头原创,提高艺术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以对美的价值和艺术的卓越性追求,展现时代变迁、反映多彩生活,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文艺创作提供素材和灵感。艺术创作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传递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历史记忆。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繁荣,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深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艺术创作应扎根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多从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多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捕捉灵感,多从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各艺术门类的交融中发掘创意,用艺术的力量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应自觉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新时代文艺精品,使社会主义文艺成为满足亿万人民美好生活的主流精神产品,以艺术作品强大的共情能力引领社会风尚,展现中国形象,彰显中国文艺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从《永乐大典》回归再造见证中华儿女传续文脉,到故宫、敦煌等国潮文创IP让生活更有“文艺范”……众多生动的艺术实践开掘和呈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学内涵,印证了“只有把美的价值注入美的艺术之中,作品才有灵魂,思想和艺术才能相得益彰,作品才能传之久远”。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文化需求,永远是文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文艺战线是思想活跃的地方,也是创造力充沛的地方。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歌曲《我们都是追梦人》《灯火里的中国》、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话剧《谷文昌》、歌剧《沂蒙山》、沪剧《挑山女人》、豫剧《焦裕禄》……这些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启迪我们,文艺点燃人民精神的灯火,艺术传达时代的脉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必须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为在新征程的改革开放中,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全会提出的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凸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鲜明导向。文艺战线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在全会精神指引下,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将目光投向祖国的山川大地,深入生活聚焦现实,潜心创作深耕不辍。在火热的生活中汲取营养、积累经验,以充沛的激情、细腻的笔触、优美的旋律、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更多反映人民审美追求、体现时代特色、具有中国气派,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佳作,用更美的艺术力量描绘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画卷,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奏响艺术的华彩乐章。

(作者为广西艺术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院长、副教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