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文化中国行丨千年土司遗韵 今朝传承出彩

土司文化源远流长,世间少有;八大土司共处一境,崇左境内唯有大新。

绿砖黛瓦、故景如旧。走进大新县博物馆,土司建筑构件、生活用品、兵器等文物映入眼帘,仿佛在将一千三百多年的土司文化娓娓道来……

大新县博物馆内陈列的土司建筑构件。见习记者 韦恩泽 摄

土司文化涵盖了土司制度及其教育、土地、建筑、饮食和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北宋至元末明初,在今大新境内,先后设有养利、万承、太平、下雷、茗盈、恩城、安平、全茗8个土司。在漫长的岁月里,土司们纷纷搭建起衙门、桥梁等,积淀了许多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目前,大新境内共有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摩崖石刻、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的文物点100多个。

“一些土司将自家族谱雕刻在山崖壁上,这些摩崖造像不仅刻有青龙、白虎、祥云等图像,还生动地展现了土司的生活场景和保家卫国故事。”大新县博物馆副馆长许海萍向记者介绍,“这些历史遗存成为研究壮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对当代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学、艺术和研学价值。”

一处位于大新县恩城乡岜字山的元代石刻诗文,更是生动地描绘了土司率兵保卫家园的英勇场景。“戈甲相持对垒围,旗开金鼓震如雷……”从诗中,仿佛能听到金戈铁马、战鼓震天的声音,感受到土司们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勇气。

记载着古代土司生活的文物。记者 曹琦琦 摄

许海萍指着一处石刻诗文说道:“徐霞客描述大新各土州为‘称为一州,实乃一村’,由此可见土州之小。但发生战役时,土司们仍会守护这小块土地,他们在保护自己家园的同时,也是在保卫国家。”

千百年前,边境地带战乱频发。各土司都拥有自家的“俍兵”,他们既为自家守卫土地,也为国家守卫边疆。土司们英勇抗敌的故事,被镌刻在山崖壁或是洞穴上,流传千古。其中,第十四代下雷土司许文英与其妻子岑玉音共同抵抗倭寇的事迹,成为了当地人民心中的英雄传奇。

大新县博物馆内陈列的土司生活用品。记者 曹琦琦 摄

据介绍,许文英与岑玉音于清末前往福建支援官兵抗击外敌,班师之日恰逢霜降。为庆祝两人凯旋,当地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自此,下雷民众在每年霜降这天照例庆祝,霜降节便成为当地传统节日。时至今日,每逢霜降日,当地民众仍会扛着文英像、玉音像举行游神活动,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因此,这里的土司文化,不仅见证了古代边疆的繁荣兴衰,也成为了大新人民共同记忆的一部分。

大新县博物馆内展示民族节庆的照片。记者 韦恩泽 摄

而大新县,这片曾经盛行土司制度的古老土地,如今已沉淀为一座历史与文化交织的旅游胜地。壮王土司宴、下雷霜降节、壮族侬峒节等传统文化活动持续推动着土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土司文化的足迹。同时,德天瀑布、明仕田园、峒那屿湾等景区也成为了人们领略土司文化魅力的绝佳去处。

在这片古老而充满魅力的土地上,土司文化正与现代文旅产业相结合,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未来,大新县将继续传承和发展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激发人们爱家爱国的情怀,并转化为兴边富民的不竭动力。

点击图片链接进入专题

查看更多内容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