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毅教授在首发仪式上分享南极科考的故事。桂林理工大学供图
广西新闻网桂林6月25日讯(记者 吕欣)6月22日,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编著的融媒体科普丛书《行星地球》在中国地质博物馆举行首发仪式。国家自然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国家天文台、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普爱好者参加首发式。
《行星地球》是一套关于地球和行星基本科学知识的融媒体科普丛书,分《浩瀚苍穹》《活力星球》《醉美地球》《矿岩物语》《生命传奇》5个分册。丛书以生动的语言、精美的图片、丰富的故事和精彩的视频,向读者全面、立体展示了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地球的运动及其特点、地球地貌景观与成因、色彩纷呈的矿物世界、地球生命起源与演化等方面知识,是该校地球科学和行星科学科普教育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骏在丛书序言中表示:“地学知识不应仅限于专业人士知道,还迫切需要向社会大众普及宣传,转化为广泛的社会常识和智慧能量,才能够充分发挥当代地球科学知识的巨大潜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对生存环境的保护。”
丛书编著工作历时14年,主创力量为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的80后教师团队。该团队自2010年开始从事地质类和自然资源类博物馆的展陈内容设计,以及地球科学与行星科学的科普教育工作,先后设计了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广西自然资源博物馆和广西地球记忆自然博物馆等科普场馆。在进行科普场馆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中,青年教师们愈发体会到科普人才培养和科普图书出版对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因此便着手开始这套丛书的构思与编写。
桂林理工大学该丛书主创团队。桂林理工大学供图
“这些年,我们的足迹遍及寒冷孤寂的南极大陆、广阔原始的非洲大草原、植被繁茂的东南亚热带和亚热带丛林、祖国西北辽阔的沙漠戈壁和西南秀丽的喀斯特自然遗产地等典型地质地貌分布区。”丛书主要作者陈宏毅教授介绍,丛书创作团队在教学之余,考察了全球最大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中国天眼”,多次访问包括国家自然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天文馆、上海天文馆等在内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类科普场馆;调研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众多科普教育基地,积累了大量的科普创作素材,形成了分工协作的合力。2020年,以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的展示内容为主要创作蓝本,结合广西自然资源博物馆和广西地球记忆自然博物馆的部分素材,以及长期从事行星和地球科学的教学科研工作积累,《行星地球》丛书成稿。稿件交付地质出版社后,经过将近4年的专家审读、编辑审校、编著者修订和院士审阅等细致打磨,终于付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