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建设特色学生社团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在新形势下,“大思政课”的载体更加生动多元。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发挥其联系学生、服务学生的独特优势,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校学生社团,助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进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提升育人功能。

地方特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涵与价值。广西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发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不仅关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关乎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建设和发展有地方特色的高校学生社团,应从基础体系、动力体系、保障体系着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用好地方文化资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性与实效性。

聚力协同是基础

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生社团也要遵循“大思政课”的运行逻辑和建设规律,调动一切育人主体、发掘一切育人资源、形成强大育人合力。

坚持学生社团活动与地方特色文化融通融合。高校学生社团要积极与地方政府、社区、企业单位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参与地方特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嵌入到乡村文化振兴和社区治理的整体框架中,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将学生社团活动与当地文化活动有机融合。

坚持学生社团活动与思政课同向同行。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是“大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推动“思政社团+社团思政”深度融合。组织开展有当地文化特色的社团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激发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情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不断提高“大思政课”的针对性、吸引力和实效性。

坚持学生社团活动与校园文化活动互促互进。将多样的社团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将学生社团活动与“第一课堂”学习结合,将大学生社团活动与专业培养结合。通过合理规划,与社会组织或传统技艺传承人合作等方式,打造活动品牌,形成系列,增强活动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以优质的社团活动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地方特色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

内生动力是关键

内生动力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校学生社团得以生存、发展和壮大的源泉。要从学生社团内部挖掘发展优势和动力,推动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

提升学生社团在文化“双创”中的优势。高校学生社团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具有人才优势、组织优势和地域优势。应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强大的活动号召力和文化辐射能力,利用学生对学校所在地域文化的天然认同和联结,积极开展各种特色文化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以优秀文化吸引人、熏陶人,增强青年学生服务地方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使其成为传承、创新、发展地方特色文化的排头兵和先锋队。

提升学生社团的育人效能。学生社团发挥育人功能是其首要任务。应通过开展文化体验、工作坊、讲座等形式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区、走进基层,参与当地的文化礼堂、文化长廊、民俗演出,走访传统文化基地,参加“三下乡”活动等。将兴趣爱好、社会实践与传统文化学习传承紧密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社团的育人品牌影响力,增强社团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提升学生社团的建设管理能力。社团作为高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组织,其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有效的管理。应抓好社团建设的关键阶段、关键环节和评价标准,提升高校对社团的管理能力。在社团招新、干部选拔、考核评价等关键阶段,须严格选人用人标准。在活动申报、活动开展、活动评估等关键环节,应完善社团活动规划。评价标准是社团建设质量的指挥棒,应不断优化师生评价、社会组织评价、群众评价等多维度的评价标准,兼顾显性与隐性成果,通过科学、严格、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确保学生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保障体系是支撑

学生社团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应从组织、队伍、制度等方面切实提供保障,促进学生社团健康发展。

加强组织保障。保障学生社团建设所需的经费到位、场地到位、管理到位、待遇到位,为推进地方文化“双创”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同时,发挥学校职能部门在资源链接和信息支持方面的优势,为学生社团参与地方文化传承活动提供支持。不断完善社团建设与思政建设、校园文化建设齐抓共管的协调联动长效机制,以激发各方活力。

加强队伍保障。充分认识和把握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重要性,加快建设一支热爱学生、数量充足、素质优良、业务过硬的社团指导教师队伍。明确社团指导教师的任职条件,严格把关政治素质、师德和业务能力。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实行学生社团“双导师”制,引入思政课教师加入社团指导教师队伍,把社团指导教师纳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加强对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评价、考核与激励,为建设有地方特色的高校学生社团提供有力的队伍保障。

加强制度保障。建设有地方特色的高校学生社团需要有科学合理的制度来作保障。高校应围绕规范社团管理、深化育人功能、促进健康发展的宗旨和要求,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党委学生工作部门会同团委严格把关社团发展方向和建设措施,推动社团形成包括组织章程、机构制度、责任条例、活动方案等在内的一整套完善的管理体系。

(作者单位: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