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更好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校育人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不仅承载着历史的智慧,还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不仅是文化传承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育人质量的关键途径。高校应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中,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高尚道德情操的时代新人。

坚持以文育人,培养时代新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孕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追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育人环节,对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大学生道德修养等具有重要意义。

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肩负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高校应深入挖掘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将其融入课程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中,让大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坚定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

提升道德修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智慧,比如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对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提升道德修养有着积极作用。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可以使学生感悟道德的力量,有助于其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形成积极的人生观。

创新教育模式,提高学习效果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其核心理念从“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灌输模式转变为注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参与、讨论、实践中主动探索知识。在思政教育中,通过互动式教学,可以提高课堂的活跃度,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激发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传承责任感。

情景模拟感受文化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模拟、设置某个生动具体的场景,并将学生代入场景中,可以让课堂的氛围变得更加精彩有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比如,依托广西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让学生们在模拟搭建的壮族歌圩、古代朝堂议事等场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吟唱民族歌曲、探讨古代政治智慧与现代社会治理关联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线上互动增强学习兴趣。现代科技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开展互动式教学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思政教育应注重发挥新媒体的互动功能,设计丰富的教学互动环节,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使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鼓励学生利用新媒体工具,创作分享关于本地传统文化与红色历史的微视频,借助网络互动方式,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增强学习兴趣。还可开设线上课程,制作上传微课资源,使学生们能够随时随地学习,提升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实践活动增强文化责任。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互动式教学的重要形式。带领学生到乡村、社区、纪念馆等,参与各种传统节日庆典、民族手工艺品制作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手包粽子、制作年画、与传统工艺传承人面对面交流等实践过程中,体验学习传统技艺,更深入地了解各种传统文化背后的历史传承与发展,从而增强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

加强队伍建设,确保教学质量

教师是实施思政教育的主体,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思政教育,教师是关键一环。必须注重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锻造一支有文化、有情怀、有素养的高质量教师队伍。

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习更具趣味性和实践性。在互动式教学中,教师需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学习伙伴,通过循循诱导,与学生达成思想共鸣、情感体验、心灵互动。这些都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对教师队伍持续加强培训,才能使之适应新时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要求。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组织教学研讨会、开设网络课程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传统文化素养。组织开展各种教学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使教师更主动地钻研教学理论和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建立完善的评价与激励机制。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还应重视其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文化素养的提升。采取口头报告、小组项目展示、实践操作等多种考核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以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定期收集师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确保教学活动与学生需求相匹配,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应建立与评价机制相匹配的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教师的利益保障和荣誉表彰,以发挥良好的榜样示范效应。(作者单位:柳州工学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