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图片频道 > 高清图集 > 正文

谁有生花妙笔,绘就“海底千里江山图”?

2024年06月09日 22:27 来源:看北海 作者:庞福林 余永波 赖秋羽 苏媛 邓君洋 卜远庆 沈世钰 编辑:苏文清

每年3至5月,涠洲岛都会出现“玻璃海”和“海底千里江山图”等视觉奇观,这个宛若水墨丹青画的海底“千里江山图”是如何绘就的呢?在6月8日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走进全国首批“和美海岛”——北海市的涠洲岛一探究竟。

眼下的涠洲岛,海水晶莹剔透,随深浅变化,呈现不同的蓝绿色彩。水下茂密的马尾藻像飘带一般随海水摇摆,和海浪、浅滩构成了海底层峦叠嶂的山峰,形成一幅唯美的“千里江山图”。

广东游客 唐璐:感觉这边的海水特别干净,也很蓝,看着人就很舒服。

涠洲岛“玻璃海”景观一般出现在风浪不大的月份。这时,北风已经减弱,西南风还没起来,风浪不会像搅拌机一样,把海底的泥沙搅动起来。此时的涠洲近岸海域,悬浮物含量低,水体透明度高,水质清澈,呈现出像玻璃一样透明的状态。

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生态研究室主任 黎明民:

正因为涠洲岛优良的水质才能呈现出“玻璃海”的效果。

说起玻璃海,不能不提起一种藻类—马尾藻。马尾藻是一种大型海藻,一般生长在2~3米水深处,如果说涠洲岛的海水是一块画布,那么马尾藻就是颜料,它不仅给予了“海底千里江山图”视觉奇观,也呵护和滋养着生命,无数鱼类和贝类在马尾藻丛中繁衍生息。

得益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南海岛礁资源养护与生态增养殖技术示范”的实施,从2021年开始,涠洲岛构建了以大型藻类养护为基础,多种类、多营养层级生态增养殖为核心的南海火山岛资源养护与生态增养殖模式,养护形成了一万亩以上“海藻森林”景观。作为涠洲岛项目参与方,广西科学院建设了30万亩核心养护区,投放了90万株大型海藻,底播增殖数百万尾贝类、鱼类以及海参等经济价值较高的海洋生物种苗。

广西科学院北部湾海洋研究中心研究员 姜发军:目前,示范推广区的关键渔业生物资源量增加了20%以上,海水水质整体维持在一类水质标准,铅含量指标从二类提升到一类水质标准。

近年来,涠洲岛持续开展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探索启动海岛零废弃行动,建立海上环卫制度,全力创建中国第一个零废弃海岛,实现了生活污水向海零排放,海岛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7%以上,水质常年保持优良。

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生态研究室主任 黎明民:涠洲岛周边海域海水水质优良,点位水质优良达到为100%,也就是说每个监测指标都达到一类水质标准。

监测显示,与2019年相比,涠洲岛珊瑚礁生态系统坑仔断面活珊瑚礁盖度增加93.3%;2023年涠洲岛附近海域布氏鲸栖息数量已增至近60头,涠洲岛成为目前我国近海已知大型鲸类唯一的稳定栖息地和捕食场所。2023年涠洲岛入选全国首批“和美海岛”。今年5月,生态环境部揭晓2023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获选名单,全国首个零废弃海岛——涠洲岛典型案例成功入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