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焦点 > “西”世珍宝·博物志 > 最新动态 > 正文

龘龘龘!追寻千年图腾“龙”的足迹丨“西”世珍宝·博物志⑩

2024年02月09日 10:10 来源: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 编辑:苏文清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它被誉为祥瑞的化身,以神秘、刚健、智慧、尊贵的形象,存在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龙文化,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血脉之一,在时间长河的奔涌中,被历史创造、被文明滋养,在时代的赓续中不断积淀成为了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不论是汉字“龙”形象的演化,还是不同时期器物上龙纹样的嬗变,或是文献记载、神话传说中龙的故事,甚至是蕴含着龙文化的民间习俗,“龙”始终体现着中华民族瑰丽的想象和无穷的创造。

我们将马上迎来龙年农历新年,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和情感。广西日报-广西云《“西”世珍宝·博物志》第10期将以“龙”为主线,带你一起追寻中华民族的千年图腾——“龙”的足迹。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

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

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

卯兔追冬去

辰龙报春来

2024农历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

我们也将迎来

充满喜庆和希望的龙年

是中国古代传说中最神奇的动物

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图腾

传说龙可腾云驾雾、兴云布雨

能禳除灾难、辟邪除祟

千百年来

龙的形象

作为展示中华文化的代表性元素

在许多建筑、物品上

都留下了经典的造型

以龙为形象设计出来的图案

也成为了延续时间最长、

流传最广的传统纹样

文物中的“龙”数不胜数

今天

就让我们在博物馆里

与“龙”相遇

看看哪一条“龙”

是你的心头爱~

在我国,龙纹的雏形

最早始于新石器时期的

玉器和陶器彩绘等

在甲骨文、金文中

也出现数十种“龙”字

商、周、春秋直至战国

都有不同形式的龙纹出现

中国古人对玉情有独钟

汉代是中国玉器史上的

繁荣发展时期

社会财富的大量积累

促进了玉器制造业的兴旺发达

玉器中频繁出现各类龙形图案

有节节高升、驱邪避灾

平步青云等多种寓意

这件西汉龙形玉饰件

构思巧妙奇特,生动传神

玉饰的肌理细腻

条分缕析、流畅自如

玉饰呈黄褐色玉质

器扁圆弧形

龙的头部鼻子高高隆起

嘴巴张开,露出锋利的牙齿

气势磅礴

像个龙界的“霸道总裁”

龙身饰绞丝纹,线条流畅

近首尾两端各穿一孔

整个饰件形状酷似字母“C”

仿佛在告诉世人

“C”位非“龙”莫属

愿你在龙年

随“玉”而安

是周秦汉晋时期

广泛使用的饮食器具

多作盛羹之用

《说文·斗部》有云:“魁,羹斗也。”

中国博物馆学家王振铎先生认为

汉代的魁,是一种形似

水匜(yí,为客人洗手所用)

宽腹平底、有柄的盛羹器

在民间使用的是用木料制造

在上层人物中使用

则多用铜或漆制造

或有龙柄的装饰

古人除了以魁盛羹之外

也会用魁来盛汤或装其他食物

在日常生活使用魁进食时

既可以单独使用

进食时手握龙首柄

可以防止烫手等

也可以配合勺一起使用

类似今天的碗和勺的组合一样

龙首羽纹铜魁器身为圆形

口微外敞

口沿下各细刻一周三角纹、

回纹、菱形纹各一道

器身下段至器底

细刻羽毛纹

纹理细腻均匀

手柄处有一龙首形张口前伸

形态生动,颇具王者风范

愿你在龙年

“魁”星点斗

瓿(bù)

古代的一种小瓮

青铜或陶制

用以盛酒或水,亦用于盛酱

瓿的器型一般为

圆体、敛口、广肩、

大腹、圈足、带盖

有带耳与不带耳两种

形似坛子

这只来自东汉的

刻划龙虎纹小铜瓿

子口带盖,平顶

上置半钮,钮上系一活链

与肩上的钮连在一起

扁圆腹,高圈足

在扁圆的瓿腹上

龙虎刻纹精细、惟妙惟肖

仿佛随时要从铜瓿中跃出

展开一场龙虎之争

这只小铜瓿不仅展示了

古代工艺的精湛技艺

其独特的色泽和质感

更是彰显了高贵和神秘的魅力

似乎在诉说着古代文明的辉煌璀璨

“锦里多佳人,当垆自沽酒。

高低过反坫,大小随圆瓿。”

可以想象

汉代人饮酒席地而坐

亲朋好友相聚

围坐在一起

中间放上瓿

取下盖子倒满美酒

真是其乐融融

一件青铜瓿

是汉代制瓿与酿酒业兴盛的体现

更是汉代经济、文化的一个缩影

愿你在龙年

“瓿”步高升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铜镜最早出现于

新石器时代的齐家文化

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

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

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龙虎纹镜是汉代铜镜中

常常出现的题材

它以巧妙的构思、

精湛的艺术和美好的意蕴

在东汉时期大为流行

这一时期的铜镜

往往采用高浮雕技法

使得龙虎形态活灵活现

这枚在1954年出土于

贵县(今贵港市)新村15号墓的

吕氏三龙一虎纹铜镜

正是来自东汉时期

它的钮座外浮雕式

三龙一虎纹绕钮环列

龙的身躯部分压在钮下

钮的上方为右龙左虎夹钮对峙

龙虎头部之间有铭文“吕氏作”三字

钮的下方二龙相对

两龙头之间有铭文“千万”二字

三龙一虎,姿态各异

钮上钮下,热闹非凡

汉代龙虎镜将天上的龙

与地上的虎虚实结合

表现出古人的思想观念

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等

同时,铜镜作为一种随葬物品

龙虎纹赋予其辟邪驱凶之意

可见,龙虎组合纹饰

作为一种吉祥图案

寄寓着古人禳灾祸

受福祉、辟不祥的美好愿景

愿你在龙年

岁月“镜”好

你一定见过这种瓶子

作为古装剧的“必备选手”

一出场就能把中式美学的高级感拉满

它就是梅瓶

梅韵千年,瓶若美人

“梅瓶”以

“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

而得名

在中国瓷器史上持续了1000多年

代表着独一无二的中式审美

被称为“天下第一瓶”

它始见于唐代

在宋代流行甚广

又名“经瓶”

到了元明清时期

随着景德镇青花瓷器的

大量烧造而日趋风行

因梅瓶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它还可以用于插花

或作为摆件在家中陈设

可盛清沽美酒 亦可插一枝梅

是中国古人才有的浪漫

在中国古代纹样中

龙纹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龙纹也是除了缠枝花卉之外

在青花瓷器上的常见纹饰

这一对青花双龙纹梅瓶(明嘉靖时期)

于1954年在柳州市出土

通施青白釉

青花绘画六层纹饰

其中

腹部主题纹饰为双龙赶珠纹

龙身蜿蜒盘旋

龙眼炯炯有神

龙鳞清晰可见

祥云龙纹的绘画精细入微

线条流畅自然

仿佛在注视着时空的流转

给人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

愿你在龙年

吉祥“瓶”安

在各个时代的发展变化

不仅能让人了解、认识

与体会该形象独特的美

也能感受到各时代社会特征

对文化、艺术产生的深刻影响

每个时代的龙

都是那个时代精神气质的反映

凝结着古人的智慧

凝聚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但是不论龙的形态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改变

不变的永远是其中蕴含的

包容、进取、蓬勃向上的

中国精神和力量

在中国文化中

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

没有人见过

但在中国它又家喻户晓

作为神话传说中虚构的神异动物

龙能飞行,擅变化,会呼风唤雨等

与凤凰、麒麟等并列为祥瑞

古代主要寓意皇权

作为中华民族重要文化符号的龙

到底长什么样?

龙的形象,由最初可能是具体动物的造型,逐渐演变为集代表祥瑞动物之所长的神兽。龙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神灵的化身,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龙,逐步由“天家”降落“凡尘”,从皇家御用演变为大众图腾,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象征。

据《尔雅翼》记载,龙是长这样的:“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而在《淮南子》中,龙则被分为五种类型:飞龙、翼龙、蛇龙、蛟龙、蜗龙。

从文物来看,距今七千年前红山文化出土的C字玉龙,是目前最早见于玉器的龙形,它有龙头,但无爪。年代稍晚的良渚文化、凌家滩文化等也有相似的龙形出现。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到了唐宋时期,龙有了鹿角、羊须、鹰爪、鳞片、金鱼尾……这时候人人都喜欢龙,还出现了许多画龙的高手。“画龙点睛”这个成语就是大画家张僧繇的典故。

唐代金龙。图源:苏州博物馆

再到明清时期,龙是蜿蜒多姿、通体华美、威仪棣棣的。上到皇家,下到民间,都喜欢龙的图案。但皇室民间所用龙有所区别:长着两只角、爪子上有五趾的是皇室专用的龙;其余的是可以使用在民间的龙;仙人也有“专用龙”,一般有三只或四只爪。

清代缂丝蟠龙团花。(皇家专用五爪龙)图源:苏州博物馆

千百年来,我们可以看到“无所不在”的龙,它既可以居庙堂之高,是帝王的象征,比如真龙天子、龙袍、龙椅等;也可以处江湖之远,与百姓同在,比如随处可见的龙王庙;还有各种与龙相关的民俗——舞龙、赛龙舟、炮龙节等;还可以游天地之间,例如在二十八宿中东方苍龙七宿的“龙形”星象。

每年农历正月十一日晚,广西南宁市宾阳县都要举行隆重而热闹的炮龙节。“炮龙”所到之处,各家各户燃放鞭炮,夹道相迎,有“炮声不停,舞龙不止”的说法,故称“炮龙”。图为在宾阳县城的炮龙广场上,威风凛凛的炮龙精神抖擞地列队。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记者 徐天保 摄

纵观历史长河,龙凝结了古人智慧,承载了民族信仰,是中华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周易》中“乾”“坤”二卦很好地阐释了龙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大自然中蕴藏的绵延与生生的力量也会映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当中——这就是龙的气象,也是我们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相承不断的价值取向。

时光轮回

又一个龙年马上到来

龙行龘龘,欣欣家国

在“龘(dá)”的语义中

凝聚了中华民族

刚健不息的精神气象

同时也蕴含着万物并育

和谐大同的文明格局

饱含了对家国安康

万物阜盛的殷切祝愿

2024

我们满怀热爱、蓄势待发!

我们奔向辽阔、奔赴未来!

第①期:聚焦古代礼乐(重器)文物

第②期:聚焦古代货币

第③期:聚焦花山岩画

第④期:聚焦有爱的文物

第⑤期丝路特辑:聚焦海丝文物

第⑥期:聚焦“食尚”文物

第⑦期:聚焦体育文物

第⑧期:聚焦最gǐng “萌主”

第⑨期:文物里的高级色,哪种打动你?|“西”世珍宝·博物志⑨


监制:罗锐 蒋晓伶

统筹:陈丽婕 韦幸文 李冬艳

文案:吴晓雨 苏文清

视频:吴晓雨

美编:左松霭 冯善伟

广西云青芒工作室出品

特别鸣谢: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摄影师 黄金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