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赠我砂糖橘,我还你蔓越莓,甜蜜互动引人羡慕。今年1月初,广西11名“小砂糖橘”游学东北,引发了一场以广西与东北城市间的“双向奔赴”为主线,全国全民共参与、线上线下齐互动的现象级事件,成为2024年开年最受瞩目的“顶流”。这不仅带动广西水果出圈,也给文旅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如何将流量变“留量”,自治区人大代表、自治区政协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
美丽南方景区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黄伟铭 摄
跟上节奏 各地文旅花式整活
为答谢东北“老铁”,南宁、桂林、柳州、崇左、贺州、贵港等地纷纷推出辖区内A级景区免除首道门票活动,南宁市还将总计近200吨的砂糖橘和沃柑发往哈尔滨,送给当地市民尝鲜。
贺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邹红英委员说,在广西与黑龙江的双向奔赴中,贺州各级文旅部门连续推出线上活动:喊话让游客来泡温泉,并拍摄贺州的美丽风景、创作《我姓贺》等多期短视频、推送旅游攻略;线下举办宣传展示、温泉嘉年华等活动。这一系列推广活动,增加了贺州的游客接待数量,今年1月1日至16日,贺州接待全国各地游客38.82万人次。
邹红英说,当下,年轻人出游玩法愈发新潮,文旅部门也在关注新型旅游方式,通过打造品质化、融合化、多样化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出行需求。
找到特色 打造城市IP文旅IP
北海市古郡丝路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武超代表认为,从去年夏天的淄博烧烤、贵州“村超”,再到今年冬天的“尔滨”系列,越来越多的城市将本地文化符号化、形象化,纷纷打造自己的城市IP,让城市知名度有了质的飞跃。他留意到,广西水果产量已连续5年全国第一,他认为水果是广西很好的城市IP,可以通过特色水果多做营销,邀请全国各地的朋友来广西吃水果,“就像东北的冻梨,增加了摆盘,找到了特色,就可以出圈”。
广西艺术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谢斌代表认为,桂林、百色、河池、梧州、崇左等地都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可策划现象级红色文旅话题,结合广西独有的生态农林和民族特色,集聚红色流量;相关高校可以充分发挥艺术专业资源优势,融入地方的文旅产业,以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方式,进行红色题材的艺术作品创作。
“让IP有记忆,需要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桂林升辉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戴东辉委员介绍,以桂林独秀峰·王城景区举例,景区今年将运用科技数字化技术,复原明代时期独秀峰·靖江王城历史场景,并将体验、购物、餐饮、休闲等功能“元宇宙化”,打造元宇宙景区,为游客带来更多探索式游览的乐趣。
文旅+融合 提升游客游玩体验
水果产业是南宁市西乡塘区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11名勇闯东北的“小砂糖橘”就是来自西乡塘区。南宁市西乡塘区区长韦翯钰代表介绍,据初步统计,去年,西乡塘区共接待游客约1722万人次,旅游总消费约210亿元。今年,城区将利用好“小砂糖橘”的流量效应,结合西乡塘区丰富的农业资源,开发以“水果采摘”为主题的农特产品旅游专线,策划开展农耕研学、采摘体验、科普课堂等特色活动,并做好相应的配套服务,努力打造西乡塘独特的水果IP,做好“文旅+水果”文章。此外,还将通过“文旅+农业”,助力乡村振兴;“文旅+教育”,打响“美丽南方”研学品牌;“文旅+康养”,推动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文旅+夜经济”,点旺城市“烟火气”。
南宁市西乡塘区开发以“水果采摘”为主题的农特产品旅游专线,以吸引游客。图为工人采摘火龙果。南国早报记者 游拥军 摄
南宁市江南区区长尹平代表介绍,今年,江南区将继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依托邕江南岸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的辐射带动,不断深化商文旅融合发展,加快亭洪路轴线商文旅示范带升级,充分发挥亭子码头、百益上河城等超级IP作用,通过实施文化提升服务项目,开展保护修缮、更新改造、基础配套建设,大力培育工业遗产、文化旅游、体育赛事等新消费增长点等方式,进一步丰富城区景点业态,提升游客的游玩体验。
提升服务 让“头回客”变“回头客”
邹红英认为,让来广西旅游的“头回客”变成“回头客”,除了不断丰富产品供给,还需要做好服务,这才是立根之本。她表示,去年上半年,淄博的全民参与,好客思维是成功的法宝之一;如今,哈尔滨的种种“宠客”行为,让游客备感温暖,这些做法值得借鉴。政府部门需要提升服务,也需要全民参与,共建友好型城市,提升广西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
武超建议,加大号召和宣传,努力提升整个城市的服务意识。他认为,服务是旅游业的核心属性,用心是最好的服务理念,“只有精细化的服务,才能让游客的体验感‘拉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