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三”近期特别火爆!截至2024年元旦,网络短视频播放量已经超过了460亿,而且还在蹭蹭快速上涨,漫溢八方。它不但流行全国,而且辐射世界,在欧美各国以及俄罗斯、日本,甚至非洲,人们都在欢跳着。这使得原本一段随性的舞蹈,无意间成为全球文化奇观,引起了人们的强烈惊叹与纷纷议论。
有人说,这是“一个文化传播的样本”,的确没有错。也有人说,这是一个“文化输出”的案例,笔者却觉得有点不准确。因为输出,就要有输出的人,还要有接受输出的对象。从目前情况来看,“科目三”更像偶然为之,碰巧成功。它的短视频在网上播着播着,就仿佛星星之火在全世界燃起来了。舞蹈的发明者没有想到,学跳舞的各国人民也没有想到。出人意料之中,当然有情理之因,无意的背后蕴含着必然。这就是共同,这就是相通!
舞蹈是国际艺术,人们一看就懂,无需翻译。“科目三”的舞蹈语言其实很简单,谁都可以很快学会。它在节奏鲜明、流畅自然的音乐中,展示富于魔性的丝滑舞步,晃动着迪斯科、街舞、广播体操的影子,甚至还有滑稽的削铲动作……这样,舞蹈元素、体育元素以及生活模仿都融为一体,接近地气,呈现草根,表达内心的欢乐,彰显青春的魅力,传递时尚的韵味,具有喜剧的风格。它既可作为舞蹈,也可用于健身,美而新颖,玩而有趣,不受欢迎才奇怪呢!于是,人们看“科目三”,跳“科目三”,感到的是亲切,是熟悉,是爽快,是单纯,是自然而然,动于心而流于舞。这种感觉不仅是中国人的,而且是全人类的!谁不喜欢快乐?谁不想易学?谁不愿运动?人们只需闻音乐就可以随性而舞,舞则欢喜,舞则健康。“科目三”借助互联网,无意之间触碰到全人类共同的感觉,对接上共同的心理,进而打通了人们的心灵。它反映出人类虽然国别有异、民族不一,但还是有着共同的感觉,共同的审美,共同的需求以及共同的心理。这样的共同,就可以相通民心,激发共鸣。上升到更高层面,那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见,这个文化现象的内涵还是蛮丰富的、蛮深刻的。所以,“科目三”实际上是以其强大的感召力、吸引力、影响力,打开了人类心扉,吸引全球欢舞。
对于“科目三”的解释,媒体虽然众说纷纭,但有一点达成共识,那就是它的发明者来自广西。在汽车普及的当下,人们只有参加驾照考试,通过所需科目,才能开车上路。这样,考驾照就成为许多人生活中必经关坎。于是,“科目”这个词便有了时尚色彩。在广西,很多人还要经过三个文化关:一是唱歌。这里是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有歌仙刘三姐传歌,你不会唱歌不行!二是嗦粉。八桂米粉文化传遍四方,你不会嗦粉就挨饿!三是跳舞。广西舞蹈历史悠久,左江崖壁上的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至今还保留着几千年前壮族先民跳舞的身影。所以,“科目三”既切中了广西传统文化,又打下了现代生活烙印,实现了舞蹈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科目三”的成功启示我们:要想让许多像“科目三”那样的广西文化传播出去,成为文化热点,就必须创新求变,把无意巧合变为有意举措,接住当下奔涌流量,顺势而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树立可信、可爱和可敬的中国形象,展示真实、立体和全面的广西面貌。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使全球成为地球村的便捷渠道,借助包括新媒体在内的传播平台和像短视频那样的文化文本,多方而综合、生动而巧妙地反映八桂各族儿女在新时代的生活与生产,以及扎根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情感内涵、性格特点、道德取向、哲学观念、审美风范,加强文化事象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影响力,紧扣共性做文章,打通民心增友谊,再创一批像“科目三”那样的文化现象。我们要解放思想,向海图强,走出国门,秉承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理念,主动深化与世界各国人民交往和交流,增进彼此了解与理解,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也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以“共同”促“相通”。
广西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节点,具有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地理与文化优势,更容易密切与东盟国家乃至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方便通过合作以提升文化的国际传播力,更应当推动“科目三”现象源源不断、遍地开花,力促民心相通、世界联欢,让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更多国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作者系广西社会科学院创新团队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