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评论】专家点评“科目三”

冷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

起源于广西的“科目三”成了跨越民族、沟通全球的新符号,无数外国人在律动中克服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实现情感上的同频共振。作为大众眼中的“土味”文化的典型,“科目三”的“土”不是“老土”,而是一种“本土”的象征。它扎根于群众生活,是普通大众积极向上生活态度的实践,鼓励平凡人勇敢表达自我,这或许正是它赢得广泛传播的内在原因。通俗文化也逐渐吸引着高雅艺术的靠拢,当世界拉丁舞冠军和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纷纷跳起“科目三”,二者之间不再遥遥相望,而是彼此接纳,形成了雅俗共赏的新视界:高雅艺术借助平易近人的形式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而通俗文化与高雅艺术间又共享着“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在特质。

颜慧

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

网民评价“广西不大,创造神话”,广西人用一段带着全球网络文化基因、契合大众审美需求和情感需求的舞蹈,将世界各地的人们串联起来。共跳同一支舞,共享同一种欢乐,广西“科目三”扑面而来的欢乐和淋漓尽致的张扬,引发了共鸣和共情,也让参与者和观看者从中获得了独特的情绪价值。

舞者不受特定舞蹈类型束缚,随性大胆地自由舞动展现自我,不必在意周围人眼光,本身就是一种更开放、更多样化的视野和更自信的体现。就此去看,从“出圈”到“出海”,“科目三”可谓完成了一场堪称经典的“海外输出”,有助于传播更鲜活的中国形象。而一整套颇具喜感的动作,也让人从中看到一种轻松活泼、幽默风趣、积极向上的性格风貌。正如舞蹈所展现的那样:放轻松,跳起来,好日子天天放在歌里过。

乔维

艺术评论学者

广西“科目三”能够瞬间爆火,无法绕开原生态的民族文化积淀和释放。广西淳朴的民风和唯美的舞曲,以快节奏的视频传播,且被迅速捕捉从而能感染人心。归根结底,是动感的舞蹈搭载上了难以言传的文化快递,就如同一缕欢快轻风,翻越千山万水和沙漠,融入到不同的民族,让情感得到极致释放。这种原本在广西普通街巷里可见的情景,在短视频影响下,被人们瞬间接受而传递的速度之快,是其在文化意蕴深层的发现中,表达了生活的率真和快乐。一个从民间自发的创造,被赋予了意义,从而印证了鲁迅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学说。

广西的文化与人文气象创造了“科目三”,这种欢快的热舞加上动听的音乐,每一曲都是情感的流动,让南国的宁静与淡雅绽放出热烈和激昂。舞曲飞扬,乐声欢畅,弦乐和鸣,余音绕梁,验证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唯有树立起“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世界才能走向和平繁荣。

董宇辉

新东方文旅集团副总裁、知名主播

每个东西走红都有它的原因,若说“科目三”,大家喜欢这种参与感,而且它很真实,没有很高的接触门槛,每个人都能在这样的形式里头感受到快乐,感受到一种平等的参与感,感受到一种容易获得的放松。这也是广西人的性格决定的,这里整体生活压力没有那么大,物产又丰富,风景又宜人,人就容易产生快乐。感觉广西人的性格特别像苏东坡,到哪都快乐,因此会影响很多快乐的周边。唱歌、跳舞通常开心才会唱跳,愁眉苦脸的不会常去唱歌跳舞,所以本质上是一种快乐的传递。快乐本身不分高低、没有贵贱,只要是参与其中令人收获快乐都是好的。

王建平

广西社会科学院创新团队首席专家

我们需要接住“科目三”流量因势而为,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和可敬的中国形象,展示真实、立体和全面的广西面貌。需要借助包括新媒体在内的传播平台和像短视频那样的文化文本,多方而综合、生动而巧妙地反映八桂各族儿女在新时代的生活与生产以及扎根于中华文明的情感内涵、性格特点、道德取向、哲学观念、审美风范,加强文化传播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影响力,紧扣共性做文章,打通民心增友谊,再创像“科目三”这样的文化现象。广西的区位和发展优势,有着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地理与文化优势,更容易密切与东盟国家乃至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这就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向海图强,走出国门,秉承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理念,主动深化与世界各国人民交往和交流,增进彼此了解与理解,既各美其美,也美美与共,以“共同”促“相通”,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让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