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艺文品读丨“科目三”是广西文化的底色

近日一曲名为“科目三”的舞蹈爆火网络,这款另类热舞近乎追风的速度惊诧世界,以至到今天在各种网络视频依然发酵。欢快的舞曲带动着“科目三”的话题,成为了当下最具时尚感的热点风景。打开网路,随处可见各种肤色的人群舞动“科目三”,那种热烈与青春交织在一起的欢歌劲舞,就如同观赏夜空中绽放的烟火,怦然心动。追寻“科目三”瞬间的爆款及影响和魅力,它源自于广西街头的即兴舞蹈,或许你只是偶然间被它的激情所吸引,但难以拒绝和遮掩它的独特感染力。目观“科目三”的舞动和体验,你能感悟到广西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色,通过音乐和舞蹈,让这种无国界的音乐语言跨越时空,直击人们的心灵。

“科目三”从广西传播到世界,每一次愉悦的跃动,都是人类情感与文化的交集和共识。它不仅是一种舞蹈,更是一种连接彼此心灵的纽带。不同的民族和肤色舞动起“科目三”,欢快的视觉,热情的舞步,你能感悟到相同的人性与文化所产生的和鸣。这种快捷的舞曲,就如同在绚烂多彩的画布上舞动人类的欢愉,每一片色彩都充满了激情和动感。让人油然而生地释放情绪,带入迷梦般的自我陶醉,体验灵魂放飞。其实,在广西无论绿荫覆盖的乡村,或繁花似锦的大街小巷,你会不经意间听到一曲优美的山歌,会看到起舞的场景。之所以叫科目三也许是来自广西人的:唱山歌、跳舞,嗦米粉,这种从民间生活中自发的创意奠定了一种活泼基调,它在无意识中所产生的效果都会异彩缤纷。

广西的“科目三”能够瞬间爆火,无法绕开原生态的民族文化积淀和释放。广西淳朴的民风和唯美的舞曲,以快节奏的视频传播,且被迅速捕捉从而能感染人心。归根结底,是美妙的舞蹈搭载上了难以言传的文化快递,就如同一缕欢快轻风,翻越千山万水和沙漠,融入到不同的民族,让情感得到极致的释放。这种原本在广西普通街巷里常见的情景,在当下快餐文化的短视频影响下,被人们瞬间接受而传递的速度之快,是其在文化意蕴深层的发现中,表达了生活的率真和快乐。“科目三”这种来自于民间并裹挟了自然风情的舞曲,就像是星空划过一道流动的艺术,人们通过短视频在群星闪烁中而放大。它以一种快捷欢快的方式展现,以本真的面目见证人类对艺术的共享。“科目三”舞曲也如一首激情奔放的诗歌,它以舞姿为笔尖,以节奏为行距,跳动起了拨动心弦的篇章。一个从民间自发的创造,被赋予了意义,从而印证了鲁迅的:“民族的即是世界的”学说。广西的“科目三”会形成一种潮流,因舞蹈之美赋予到一幅幅流动的画卷中,会感受到每一个动作的细腻和优雅。

诚然,广西的“科目三”能火遍各种平台,甚至成为全球的一种社交符号,关键在于它的文化底色触碰到了人类情感世界。不仅仅是“科目三”能演绎到各种剧目,且“科目三”这种自然欢快的舞曲本身就带有贯穿灵魂的传播力。音乐往往是人类共同拥有的语言纽带,只要有文化背景的人都能感悟到舞蹈的意义,感知到其间散发一种激情和快感。会跟随着音乐用旋律去沟通彼此的心灵世界,尽管不同肤色的舞动姿态各有特色,但他们演绎出的是人类共有的美丽乐章。人类在舞曲中能够寻找到一种共鸣,感受到彼此之间的情感和温度,让人性的灵魂得以交流和分享。“科目三”用柔美的身姿和灵动的步伐,为大千世界呈现了美轮美奂的舞蹈盛宴,也让广西的风土人情扩展到了世界。正是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让人们体验了美的内涵和力量,给观者输入的是一种灵魂放飞,而收获的是人类在和谐中的激情表现。广西的文化与人文气象创造了“科目三”,这种欢快的热舞加上如诗般的音乐,每一曲都是情感的流动,让南国的宁静与淡雅绽放出热烈和激昂。舞曲飞扬,乐声欢畅,弦乐和鸣,余音绕梁,验证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唯有树立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世界才能走向和平繁荣。

从广西的民间舞曲到传向世界的“科目三”,无论人们如何评价,都是一种激发人们情感的唯美合奏。这种纯自然的舞曲效果能够深入人心,除了为人类输送一种欢快的情绪,更是激发人们去寻找原滋原味的民族文化。或许这就是浑然天成的情绪本能,它可以超越地域和语言的障碍,以雅俗共舞的形式链接起天南地北。“科目三”是鲜活的,接地气的,创造性的,它以快捷活泼的舞曲构建了一种时空对话,让人们自由而迅捷的捕捉到一种公共文化。这种无意识的热动舞曲碰撞出了心灵互动,属于不同民族在共享文化语境中的融合,它的奔放和传播效果比教条定义更有意义。舞者用优美的身姿和灵动的舞步,为人们带来一场视觉与精神的享受。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激情。

从某种角度去审视“科目三”的传播,它不仅属于是广西的民间创造文化,更是一种表现在当下文化体系中的传播模式。"科目三"不单纯是一支充满活力的即兴舞曲,它更是飞扬的宣传信使,输出了民族文化深层的情感和色彩。它欢快而纯真,带着广西的乡土气息,自然融入了全球的生活与节奏。人们寄希望“科目三”这种热烈而欢悦的舞曲,能够走得更远且持续的更久,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构建更大的对话舞台。

(乔维:艺术评论学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