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阳光生态园:农旅结合,打造特色研学基地

11月1日下午,“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区”——全国重点网络媒体云观广西采风团沿着漫山遍野的金秋好“丰”景,来到阳光生态园(桂林市叠彩区喜耕园家庭农场),解锁生态园如何通过农旅融合促进产业发展。

阳光生态园门口景色宜人。记者 甘艳霞 摄


“今天我们在这里学习了挖红薯、掰甘蔗、磨豆浆,还给小兔和小羊喂菜吃。”来自桂林市叠彩区乾景幼儿园小1班的小朋友王漫妮在现场兴奋不已,在幼儿园老师的带队引导下,和她一起的200名小朋友将在阳光生态园度过生动快乐的一天。

生态园内,小朋友在带队老师的组织下玩游戏。记者 陶洁 摄

阳光生态园坐落于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漓江河畔,园区占地约500亩。自2019年注册并对外开放以来,该园坚持以农业种植及生产科普为主题,将农耕文化同休闲娱乐相结合,开辟了“农、学、游、乐”四大板块,设置种植、木工、园艺、农产品加工等多门研学课程,全力打造集研学旅行、学生军训、综合训练和亲子活动于一体的农场式、多功能生态研学基地,为广大市民、中小学生提供亲近自然、参与劳动体验的生态场所。

“生态园的前身是大片荒置的土地,我们把周边近300亩的闲置土地整合利用起来,努力将土地真正用起来。”阳光生态园负责人汤仁喜告诉记者。

作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千雁万群”“头雁”培育五年行动计划的国家级“头雁”学员,汤仁喜积极作为,在发展农业产业的基础之上,因地制宜开发以观光农业、农事体验为依托的阳光生态园,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园内的池塘、稻田都到了收获的季节。记者 杨思悦 摄

2016年起,汤仁喜带动周边四个村庄、600多户村民更新观念, 把闲置和散乱无序的村民土地整合利用,在阳光生态园通过规模化、机械化种植稻米、红薯、甘蔗等传统农作物,并发展泰国青柚、巴西红橘等特色产品,提升农业综合产能。此外,汤仁喜还组建项目团队,在园内积极研发稻鱼共生等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实现一地多收,在提高土地使用效能的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

航拍喜耕园家庭农场(阳光生态园)。记者 胡兆双 摄

如今,阳光生态园立足农旅建设,共打造农耕体验区、共享厨房区、水稻种植区、农具展示区、水果种植区、果树嫁接区、户外拓展区、中草药采集区、小动物互动区、糕点制作区、育苗区、垃圾分类区、农家肥发酵区、鱼稻共生区、草鞋编织区等15大核心区域, 场地一次性可以容纳1000人以上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为桂林市及广西区内外青少年群体提供系列优质研学课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