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临桂区茶洞镇:“高山果”变“致富果” 政银企合力造产业新机

小小罗汉果,享有“东方神果”的美誉,也是桂林茶洞镇的“致富果”。11月1日下午,“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区”——全国重点网络媒体云观广西采风团走进桂林市临桂区茶洞镇仁义村委慈洞村、花岭村桂林莱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育苗基地两地,探访当地特色罗汉果产业发展的“茶洞经验”。

桂林市临桂区茶洞镇仁义村委慈洞村(航拍)。记者 胡兆双 摄

茶洞镇属于典型的半山区乡镇,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因生态环境好、种植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生长周期长等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而盛产高山茶叶、高山罗汉果、高山百香果等高山特产。茶洞镇素有“罗汉果原产地之乡”的美誉,2022年,全镇种植罗汉果面积约2.2万亩、百香果4000亩,茶油、茶叶均超千亩。仁义村委慈洞村便是其中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尤为突出的典型。

经过加工晒制的罗汉果成品。记者 杨思悦 摄

走进茶洞镇仁义村委慈洞村,即见大片的罗汉果、百香果成规模种植,乡村水泥路干净整洁,村民忙碌干着农活......眼下的场景让人很难想象到这里曾是自治区深度贫困村。

“近年来,我们大力发展罗汉果、百香果、油茶、茶叶等特色产业,通过搭建‘政府+银行+合作社+种植户’合作模式,助力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如今村民的生活收入得到了改善,年均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临桂区茶洞镇党委书记朱志桂介绍。

临桂区茶洞镇党委书记朱志桂向采风团成员介绍茶洞镇发展情况。记者 杨思悦 摄

特色甜蜜事业的打造,为这个昔日贫困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朱书记所提到的“企业+银行+合作社+农户”的创新融合发展模式,便是慈洞村得以巨变的重要因素。

村民正在处理刚回收回来的罗汉果。记者 甘艳霞 摄

从“信用村”到“信用镇” 开辟金融助农新途径

为助力慈洞村特色产业发展,拓展金融服务覆盖面,桂林银行深入村里了解村民所急所盼,切实解决生产资金短缺难题。2019年,桂林银行来到慈洞村,根据相关要求在村民家里设立了“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2022年10月,茶洞镇党委、政府联合桂林银行在慈洞村设立桂林银行首个信用村试点,这意味着银行为村民发展产业筹集资金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桂林银行临桂支行副行长王苏苏介绍:“设立‘信用村’后,我们通过批量邀约、集中建档、统一授信的模式,村民可以申请无抵押信用贷款,这让村民的贷款程序更简单了,放款只需要两天时间,实现质与效的发展。”

桂林银行在慈洞村设立的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记者 甘艳霞 摄

金融活水的及时浇灌,也让村里的产业得以快速发展。据统计,2019年以前慈洞村的罗汉果种植面积约为800亩,如今已整体扩种到超过1600亩。

在慈洞村的“信用村”模式取得了喜人成效后,桂林银行在助力当地乡村振兴上又有了更深入地探索。2023年,桂林银行把“信用村”升级为“信用镇”,为茶洞镇整体授信1亿元,为全镇产业提供融资支持。

建设现代化育苗基地 打造政企合作新模式

走进花岭村桂林莱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育苗基地,一株株罗汉果苗整齐生长,目前正是这批罗汉果苗刚播种下的集中培育期,将用于明年3—4月份的种植。

花岭村桂林莱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育苗基地。记者 陶洁 摄

临桂区茶洞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肖辉龙介绍,育苗基地投入衔接资金600万元,占地130多亩,建设有41个高标准育苗大棚,年育苗可超过1000万株,可供应10万亩以上罗汉果种植需求,占全市罗汉果苗14.5%。

生长中的罗汉果。记者 陶洁 摄

“‘村党组织+新型经济主体+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各个机构各自发挥作用,有利推进了茶洞镇罗汉果产业现代化发展。”肖辉龙介绍道,该基地为镇政府以花岭、定安、仁义等三个村集体经济的形式投资建设育苗大棚,引进莱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和管理、维护,村集体经济从而获得大棚租金收入。目前每个村集体经济每年收入在11.6万元左右。

此外受益于各方合作运营的模式,育苗基地也充分发挥了联农带农的作用。“基地建成后,长期有100多人在育苗棚开展育苗工作,10多个脱贫群众长期在此务工,老年人、家庭妇女等弱势的劳动力也可以在这里胜任育苗工作,有效带动周边村民就业。”桂林莱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监事长李元元介绍道。

此外,政银合力扶持也让群众在罗汉果种植过程中“种得活、卖得出”,送上产业发展“定心丸”。今年3月16日,茶洞镇联系莱茵公司与桂林银行联合向仁义村、定安村和花岭村的群众(覆盖脱贫群众)赠送果苗近10万株,并通过签订“罗汉果种苗保质协议”,保证群众“种得活,能挂果”。同时,基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与群众签订回收协议,保证群众“卖得出”。

如今,茶洞镇已形成集育苗基地、种植基地、加工基地、培训中心、展示中心、产品直播展售等完整的罗汉果产业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