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柳江区里高镇:做好“土”字文章 稻螺共养开启致富密码

小小螺蛳粉,“圈粉”千万家。近年来,柳州螺蛳粉不断“出圈”,从经典小吃成为远销海内外的网红产品,螺蛳粉带动了相关原材料种养产业的蓬勃发展。柳江区里高镇乘着东风,全力建设稻田生态综合种养示范区,积极打造稻田螺蛳品牌,带领群众就业增收,共同致富。

基地稻螺综合种养核心区(航拍。记者 胡兆双 摄

群山环绕间,水田连接成片。10月30日,“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区”——全国重点网络媒体云观广西采风团来到柳州市柳江区螺蛳良种繁育和养殖示范基地参观采访。该基地位于里高镇板六村木祥屯,稻螺综合种养核心区占地300多亩。据介绍,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主要采用传授养殖技术,保底回收的方式推广螺蛳养殖。

稻螺综合种养示范田。记者 甘艳霞 摄

“螺蛳在养殖的过程中,需要投放饵料,螺蛳的粪便可以为水稻提供营养。这个模式,稻跟螺是相互促进,相互有利的。同时,也充分利用了土地的空间,就是‘一地两收’,同一块水田既有螺的收益,又有水稻的收益。我们的螺蛳年供应量能有200多万斤,每亩产量1500-2000斤。”基地负责人兰健勇介绍,螺蛳和水稻的共养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空间,稻田养螺,螺养水稻,达到“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效果。

稻螺共养能充分利用水田空间。记者 甘艳霞 摄

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基地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常年接待前来参观和学习的养殖户。“养殖户如果按照技术标准进行稻螺综合种养,精养模式下亩产值比传统水稻田增加3000—4000元/亩,套养模式下亩产值比传统水稻田增加1000—1500元左右。”兰健勇说,基地还吸纳了周边村屯群众来务工,长工30多名,负责种螺投放、基地保洁、水稻收割等工作,人均年收入4万元左右;每年为期3个月的农忙季,扩招的临时工有80多名。

稻螺共养基础上,发展“稻+螺+虾”套养模式。记者 陶洁 摄

此外,基地高度注重产品品牌建设,创新打造公司拳头产品,注册申请了壹螺壹米、螺小黑、里高泉水螺3个自有商品品牌,其中螺小黑商标已获注册商标授权,稻米和螺2个产品获有机转换认证证书。基地被黄氏真味螺蛳粉、朱家干捞螺蛳粉等多家螺蛳粉企业指定为螺蛳原料供应地。

基地负责人兰健勇向采风团介绍基地情况。记者 甘艳霞 摄

作为螺蛳主产区的里高镇,因地制宜做好“土”字文章,以稻螺共养新模式作为推动产业振兴突破口,培育壮大螺蛳粉原材料产业集群。“我们加强镇、村、屯三级党组织联动,示范引导全镇22个‘三会兴屯’村民自发组织参与螺蛳养殖项目推广,流转整合土地1000余亩,形成以板六村为核心,新村、果郎、敏洞、百子坳为四个副核心示范基地,辐射周边县镇村的‘一核心四基地千点散发’的特色产业格局。”里高镇党委副书记周永义向记者介绍,目前,全镇螺蛳养殖扩充四基地面积达1120亩,带动养殖总面积2000余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