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剧艺术家曾定国:
艺术节让传统戏曲 “圈粉”年轻一代
“一个城市需要打造艺术节这样的平台,让观众认识更多的好戏,传承发展传统戏曲,让戏曲活在当下,特别是走进年轻人的生活。”作为桂林市桂剧圈里的小生名角,从艺58年的曾定国认为,戏曲不仅要留住那些老戏迷的心,更要与年轻人的生活发生交集。因为,很有可能,他们在偶然看了演出后就会爱上戏曲,成为下一个走进剧场看戏的观众。
曾定国受邀到翠竹小学进行戏曲知识讲座。
近年来,传统的中国戏曲艺术都在探索新时代下的新表达。在曾定国眼中,作为桂林一张崭新的文化名片,桂林艺术节在传承并弘扬戏曲精粹的前提下,顺时顺势,积极探索戏曲年轻化的表达方式,赋予戏曲全新的时代气象和当代气质,让更多年轻人认识、了解和喜爱上传统文化项目。
他欣喜地看到,2022桂林艺术节期间,各剧目演出场地涌入了许多年轻面孔,不少年轻观众慕名“追剧”;闭幕后,不少中小学积极邀请戏剧文化界知名戏曲艺术家走进校园,将桂剧、彩调等项目引进课堂,请名家名角演绎,把戏曲文化传承植入学生心灵。而在各类传统戏剧的比赛中,也有了许多年轻参赛者的身影。
曾定国说,桂林艺术节以节悦人、以节润人、以节化人,为桂林全力打造更高水平的文化强市注入不竭动力,市民在参与一个高品质艺术节的过程中,不断释放出对艺术的热爱、对生活的礼赞、对梦想的执着,这种对美与好的信念不断增强、内化,成为这座城市精神塑造中的重要力量,凝聚起更广泛、更深厚、更持久的文化自信。“我们能清楚地感受到,桂林在努力让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文化生活。”
市文艺演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雷洪:
艺术节为青年演员 打造追梦新舞台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
在雷洪看来,桂林艺术节是一个艺术盛会,让市民们大饱眼福的同时,也让众多本地年轻演员有了更多学习的机会,为他们打造了一个全新的追梦舞台。
参与艺术节后,公司里年轻一代的主创人员和演员更深刻地意识到,文艺作品不是满足于对生活表象的简单描摹,也不仅仅是追踪当下热门主题,而是透过人情世相的书写,体现对历史的反思,对文化的探究,对人性的叩问,为人民画像,为时代画像。
雷洪正在《龙脊有个金牛寨》排练现场进行指导。
为此,主创团队创作了以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丰富的民族文化为背景,讲述在党的领导下,少数民族群众依托文化和旅游,摆脱贫困、振兴乡村,坚守家园、共同致富的现实主义题材歌舞剧《龙脊有个金牛寨》。剧中,他们创新尝试以西方歌舞剧的形式讲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故事,该剧于2023年在桂林大剧院进行首演。
雷洪正在《龙脊有个金牛寨》排练现场进行指导。
“《龙脊有个金牛寨》是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也是本届艺术节上唯一入选的桂林本地剧目。”雷洪说,该剧中,主创团队融合时代性与主旋律表达,突出作品的社会价值,深刻体现了文化自觉和艺术自省。“我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桂林精彩剧目被纳入展演名单。”
雷洪称,一直以来,文艺演出公司不仅致力于出好戏好剧,还希望通过好戏出人才,希望通过精品剧目创作、经典剧目传承,培养一批有社会知名度的青年人才,并在年轻的演员中挑选出佼佼者作为人才储备。
市卓然学校校长张鹏程:
艺术节为校园美育教育 营造良好氛围
“桂林艺术节的举办,给孩子们提供了一次观摩戏剧的机会,让桂林的大小朋友可以与更多戏剧艺术作伴。”卓然学校校长张鹏程认为,在桂林艺术节中,儿童剧和其他精品剧目发挥了感染人、影响人、陶冶人的作用,十分有意义。
他认为,与学生进行艺术沟通时,不应该仅仅是成年人把想法灌输给孩子,而是鼓励孩子能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以独特的方式欣赏艺术、认知世界,用优秀儿童戏剧和其他形式的艺术活动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能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世界、热爱生活。
齐诵《论语》选段、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观看情景剧……为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今年9月28日,卓然学校开展了主题为“承夫子之道,做少年君子”的纪念孔子诞辰活动。活动中,由师生们共同出演情景剧《卓然礼学堂》收获了一片掌声,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大家边看剧边学习礼仪文化。张鹏程表示,今年以来,卓然学校以桂林艺术节为契机,始终秉持“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坚持以文化人,持续做好美育教育的工作,组建了合唱、诗朗诵、舞蹈、鼓乐等社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通过日积月累的训练,学生在各类比赛中也斩获佳绩。在刚刚结束的鼓乐比赛中,卓然学校在七星区荣获特等奖;今年编排的诗朗诵节目荣获桂林市校园文化艺术节诗朗诵比赛全市一等奖、桂林市群舞比赛一等奖、合唱比赛一等奖等好成绩。
自媒体人陈梓:
艺术节让更多的年轻人 参与其中感受魅力
“暖冬,山水正忙着和艺术交融,桂林彩调、渔鼓击响,一台台好戏轮番上演……”伴随着娓娓动人的讲述,视频再现了2022桂林艺术节的点滴精彩画面。这是自媒体人陈梓和朋友们为2022桂林艺术节制作的短视频,目前在抖音、哔哩哔哩(B站)、微信视频号、小红书等平台,有近5万的播放量。
“山水约了艺术,戏剧扎营桂林,而这场艺术盛会我想邀请你。”陈梓告诉记者,这是她的视频推送的文字,也是她参加艺术节后的心声。去年还在读大四的她作为网络达人受邀参加了2022桂林艺术节。虽然自己在桂林读大学,但艺术节让她有机会以另一种方式了解这座城市。
去年艺术节,陈梓中参加艺术节活动与戏曲演员们互动。
独角戏中演员精湛的演技,让人有身临其境的共情碰撞;象山水月边,聆听安妮浪漫的情话诉语,晚风中感受温柔的法国香颂;七星公园里的帐篷旁上演了《城市的颜色——桂林:一起去桂林》;滨江路上,戏曲演员展示桂剧和渔鼓……2022桂林艺术节中的每一幕都让陈梓久久不能忘。清晨漓江边往来的人群和咿咿呀呀唱曲的花旦,人在戏中、戏在城中,那一刻她感受到了桂林这座城市更为鲜活的一面。
大学毕业后,陈梓选择留在桂林与朋友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继续做自媒体工作。“艺术节举办的契机给了我们新的方向和思考。我们对非遗产生了浓厚兴趣,像桂林的团扇、陶艺、彩调等等,我们将会进一步深挖,通过各种平台展示桂林艺术的魅力。”陈梓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年她特别期待开幕大剧《骆驼祥子》,“听说今年还有戏剧大巴、戏剧艺术巡游等等,很期待今年的艺术节,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方式让年轻人参与其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融媒体工作人员黄海姑:
桂林艺术节 以艺术的方式“焕新”非遗传承
热气腾腾的灌阳油茶,惟妙惟肖的糖画和造型别致的剪纸……记者在黄海姑名为“海姑姐姐”的抖音号和视频号里看到了很多关于桂林艺术节的视频。黄海姑是一名融媒体工作人员,平时很喜欢用短视频记录自己的生活。2022桂林艺术节期间,她先后拍了10多条视频,对艺术节进行了宣传和介绍。
去年艺术节设立的非遗集市和地方曲艺展示让黄海姑印象深刻。在黄海姑的视频中,记者看到雕刻大师手持精致的雕刻刀,专注地对着一块原石进行雕琢。展位上的石雕作品,展示着非凡的雕刻技艺和美丽的天然色彩,让人们纷纷驻足观赏。而灌阳油茶展位上,冒着热气的油茶,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得到。
在滨江路的地方曲艺展示中,黄海姑跟着戏曲演员一招一式学习了戏曲中“开门”的动作,这样的体验让她很开心,也很惊讶:“想不到戏曲中光是‘开门’就有这么多的环节,这么多的讲究。”黄海姑说,传统戏曲无论是从服装、头面,还是扮相、身段以及唱腔等都非常美,非常值得欣赏。
2022桂林艺术节上,黄海姑(右二)与戏曲演员学习戏曲动作。记者 陈静 摄
在黄海姑看来,不管是非遗集市、戏曲展示还是她通过短视频的记录和推广,都是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人们心底的文化情感与认同一点点唤醒。“桂林艺术节就像是个窗口,让更多的人了解桂林不仅有山水、有戏剧,还有根植于这片土地的非遗文化。”作为一名非遗爱好者,她觉得非遗的传承涵养了文化自信,对非遗的传承、运用、创新与发展,培育着新时代的城市精神,书写着崭新的城市文化脉络。对于2023桂林艺术节,黄海姑充满期待地说:“桂林艺术节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参与,我也很高兴看到有那么多的人对桂林的非遗有兴趣。希望以桂林艺术节为舞台,鼓励更多的青年激发原创活力,鼓励、扶持更多青年加入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的队伍。”
教师吕明:
戏剧不止在剧场 而是全城都有戏
“80后”的吕明是榕湖小学的老师,也是一名戏剧爱好者。“我可算是一名老演员了。”电话那头,吕明幽默地告诉记者。在吕明发给记者看的照片中,有不少他参与活动与演员及朋友的合影。
吕明一直很关注桂林的文化,平日里也喜欢制作一些短视频展示桂林历史文化。2022桂林艺术节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位于七星公园的实验式剧场演出,观众都可以参与其中,互动性很强。另外还有东西巷的艺术巡游和短剧,让普通民众也能参与到戏剧中,更多人会因此爱上戏剧,这种普及性影响特别大。
吕明(前排右二)参与的沉浸式戏剧表演。(受访者供图)
吕明说,学生时代在桂林看剧的机会不多,现在到外地只要有机会他都会去剧场看看,不管是话剧还是戏曲,感受一下艺术的氛围。2022桂林艺术节的举办,让桂林人的艺术热情空前高涨,他不仅在各个不同的场馆遇到了熟人,还在朋友圈里看到各种“打卡”。
在吕明看来,家门口的艺术节激发了大家的艺术热情。他告诉记者,自己在一个名为“桂林有戏”的群里,这个400多人的群经常分享各种演出信息,他都会积极参与。当他身穿长衫参与演出时,身边出现了各种民国风情的人物和道具,刹那间,他仿佛回到了欧阳予倩的那个年代,“真有点穿越时空的感觉”。
“艺术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感染。前不久,就连阳桥头的小提琴家理宁也回来演奏了。”让吕明感到欣慰的是,2022桂林艺术节以后,走进市民身边的演出也越来越多:观众会到剧场欣赏戏剧艺术,到街头感受音乐魅力,桂林的艺术氛围也越来越好,不少家长还会带着孩子参与其中。“希望桂林也能借着艺术节,形成本地特有的戏剧文化和艺术氛围。”吕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