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眼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跨区域联动、陆海联运、通关提效、港口建设等方面的突破性进展,是我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具体实践。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广西日报组织全媒体记者深入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节点开展调研采访,挖掘广西、重庆、四川、贵州等省区市共同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的精彩故事,展示广西构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取得的成果。
视频剪辑:阳继乐
贵阳国际陆港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物流枢纽。记者 徐天保 摄
9月23日下午,一辆拉着39节车厢,满载1300多吨汽车零配件、铝矾土等货物的列车缓缓从贵阳国际陆港驶出,这些货物被运往广西钦州和广东湛江,其中6节车厢铝矾土9月25日运抵钦州港后随即被转运至东南亚有关国家。贵阳国际陆港货运列车已采用“整列直达”的运输模式,实现了“贵阳都拉营—钦州港—客户商家”物流运输无缝衔接。
本报采访组进入贵阳国际陆港,看到港内设有铁路作业区、储存区、配送区、加工区、办公区及粮油交易市场、钢材交易市场,港内集装箱林立、货物码放整齐,现场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货物信息核实、箱体检查、吊车装箱等工作。
贵州铁投都拉物流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周斌介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广州港、深圳港、北部湾港在贵州设立无水港”的有关精神,贵州确定以贵阳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为基础,进一步拓展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在贵阳综保区旁创新性打造综保型国际陆港,即贵阳国际陆港。贵阳国际陆港于去年8月开港运营,包括广西北部湾港在内的7个沿海港口已相继入驻挂牌运营。
如今,贵阳国际陆港实现了港口、口岸功能内移,到区(贵阳综保区)即抵港。贵州进出口贸易企业在“家门口”就能办理通关手续,并能享受海关、检疫、卫检等机构为企业提供的通关服务。贵阳海关与口岸海关实行监管互认,企业不用再通过口岸实施掏箱查验工作,极大降低了物流成本、时间成本,大幅提升货物通关效能。
交易成本减少,通关效能提高,“黔货出山”“外货入黔”更便捷。今年截至9月30日,贵阳国际陆港开行班列4330车,运载货物8660标箱,货物运输量呈持续增长态势。
“贵阳都拉营—广西钦州港”专列自2021年4月30日正式开行以来,已发送950车,货物类型主要有铝矾土、水泥、棕刚玉等。
西部陆海新通道辐射带动效应不断增强,推动广西与贵州的合作持续深化。广西北部湾港集团旗下北港物流等企业与贵州铁投集团下属都拉物流公司等企业已在物流、港口业务、装卸配送、仓储、贸易等方面开展合作,互相给予枢纽港、场站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北部湾港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贵州已成广西北部湾港重要的货源地之一,贵州经北部湾港运输货物吞吐量2022年接近600万吨,今年的增幅预计有18%—20%。
“我们公司在广西建有冷链基地,通过广西进口东盟国家的巴沙鱼等海产品,西部陆海新通道给我们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贵州商储国际供应链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部长宋小莲在港区对记者说,以前贵州货物出海走高速公路,运输易受天气影响,现在西部陆海新通道让沿线企业有了更多选择,企业坚定拥抱新通道,乐享新通道建设带来的成果。
报纸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