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央媒聚焦第20届东博会和峰会

新闻眼连日来,中外主流媒体浓墨重彩报道第20届东博会和峰会。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社等中央媒体通过报刊、网络、电视、新媒体平台等多种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报道本届盛会。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选取部分重点报道集中转载,以飨读者,敬请垂注。

人民日报9月20日2版刊发文章:《推动中国—东盟全方位合作迈上新台阶》

金秋九月,邕江之滨,绿城南宁喜迎八方宾客。9月16日至19日,第二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这里举办。本届东博会主题是“和合共生建家园,命运与共向未来——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打造经济增长中心”。中国和东盟各国高规格代表团共襄盛会,签订投资合作项目470个,总投资额达人民币4873亿元,项目数量、投资总额均创历届新高。

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也是东博会和投资峰会创办20周年。依托东博会和投资峰会平台,中国与东盟不断增进互信、增加共识,全方位合作走深走实,高水平开放向宽向远,谱写区域经济一体化、共建“一带一路”美丽篇章。

高效务实,搭建经贸合作广阔平台

走进设计感十足的马来西亚国家馆,几个硕大、黄澄澄的菠萝蜜颇为吸引人。“这是第一次来到东博会的马来西亚菠萝蜜!”工作人员热情介绍,这些新鲜的菠萝蜜在东博会开幕前一周,在南宁经严格检疫后顺利通关,标志着东盟国家又一水果品种实现输华。

在本届东博会上首次亮相的还有菲律宾的榴莲。据统计,东博会和投资峰会举办20年间,已有来自越南、泰国、菲律宾、柬埔寨等9个东盟国家的74种水果获准进入中国市场。借助东博会这一平台,越来越多东盟国家特色产品进入中国寻常百姓家,红枣、酥梨等中国温带水果也日益受到东盟民众的青睐。数据显示,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从2004年的1000多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9753.4亿美元,双方已连续3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累计双向投资总额超过了3800亿美元。

本届东博会展览总面积达10.2万平方米,参展中外企业近2000家,其中境外展览面积占30%以上。印度尼西亚燕窝、越南咖啡、缅甸玉石……展区里人头攒动,参展商们期待借此打开更大市场,收获更多合作机遇。马来西亚商人黄国隆已参加过八届东博会,借助这一平台,他的榴莲口味咖啡进入了中国和其他东盟国家市场。“东博会搭建了高效务实的合作平台,我们希望借此推广更多新产品。”黄国隆高兴地说。

东博会和投资峰会期间,东盟各国还线下举办了国家推介会和专业推介会,如泰国投资机遇推介会、柬埔寨商业投资及旅游推介论坛、新加坡之夜等,为双多边务实合作搭建平台、拓宽渠道。70多场经贸活动、19场高层论坛,为各国分享产业政策和发展情况、引导企业深化务实合作提供了丰富渠道。

本届东博会还设置了“广西国际友城进东博”展区,展出了近20个国家30多个友好城市的特色商品和优势产业。此外,东帝汶受邀作为东盟观察员国参展,带来的东帝汶传统手工织布、银饰、椰子油等产品吸引了不少观众。东博会秘书处秘书长韦朝晖表示,东博会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共同发展、共享机遇,推动中国和东盟实现合作共赢。

提质升级,打造创新绿色合作新亮点

本届东博会设置了智能装备、数字技术、先进技术、绿色建材与智能家居展区等,集中展示中国同东盟在科技和绿色产业领域合作的新亮点。

“悟空号”无人潜水器、外骨骼机器人、随时随地可移动的“太空舱”住宅……本届东博会先进技术展区的高科技产品令人目不暇接。据了解,该展区参展单位超过12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50%,集中展示了航空航天、可持续发展、智慧农业等领域先进技术,为各国客商了解中国科技发展、寻求技术合作搭建平台。泰国参展商巴颂对海南省展区的果园植保机器人颇感兴趣:“它能除草、喷药,还能进行数据采集和测绘,极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高新技术合作成果丰硕,为地区经济发展不断创造新增长点。截至目前,中国与9个东盟国家分别建立了政府间双边技术转移工作机制,技术转移协作网络覆盖东盟10国,成员数超过2800家。目前,中国—东盟科技创新提升计划稳步推进,以科技创新合作增加区域发展新动能,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

本届东博会还首次设立数字技术展区,展示数字生活、智慧城市、信息技术、照明科技等数字经济发展最新成果。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展出了其与老挝合作伙伴为老挝政府打造的公务员协同办公平台、跨境贸易综合服务平台“中国—东盟商贸通”等数字产品。据介绍,该公司已在9个东盟国家开展近20项数字经济合作业务。

绿色低碳技术和应用在本届东博会上备受瞩目。从家庭储能设备到光伏储充一体化绿色新产品,中国与东盟加快布局绿色产业。本届东博会集中签约项目中,海上风电、光伏储能、风光储氢等绿色低碳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额占比近四成,体现出中国同东盟共同推进绿色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坚定决心。

共享机遇,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尼泊尔羊绒、伊朗瓷器、俄罗斯巧克力……本届东博会上,“一带一路”国际展区格外热闹。本届东博会对“一带一路”国际展区进行了全面升级,展区规模和参展机构数量均超过上届,巴基斯坦、波兰、匈牙利等3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企业参展。

近年来,立足中国与东盟合作,着眼同世界各国分享合作机遇,东博会面向其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乃至全球开放。2017年,东博会首次设立“一带一路”国际展区。

中国企业承建的文莱淡布隆跨海大桥、柬埔寨首条高速公路金港高速、印尼第一条高铁雅万高铁、老挝南欧江六级水电站……在“一带一路”国际展区,观众可以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了解中国同东盟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丰硕成果,感受共建“一带一路”的澎湃活力。本届东博会和投资峰会还举办了“一带一路”海关食品安全合作研讨会、物流合作论坛等活动,深入推动“一带一路”交流合作。

此外,本届东博会还举办了第三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经贸合作工商高峰论坛、首届“制度型开放: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主题边会,帮助区域企业更好把握经贸新规则,分享RCEP高质量实施带来的红利。

栉风沐雨,春华秋实。以第二十届东博会和投资峰会成功举办为新起点,中国与东盟将继续发扬守望相助、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精神,持续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继续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人民日报记者 邓建胜 庞革平 刘玲玲 赵益普 李纵)


新华社发表文章:《共享开放红利 同绘发展画卷——从东博会看中国东盟合作新机遇》

山海之约,相聚绿城。

9月16日至19日,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今年恰逢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这场新冠疫情后全面恢复线下举行的盛会备受关注。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面临多重挑战。中国和东盟共同维护开放合作环境,增强供应链韧性,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成为区域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东博惠多国 内外引活水

这是一场凝聚中国与东盟共识、结出累累硕果的双向奔赴。

印尼、马来西亚、越南等7个国家恢复包馆,参展国家和地区40多个,近2000家企业参展……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内,中国和东盟高规格代表团共襄盛会,共话战略对接,推动务实合作。

马来西亚客商刘贤盛今年是第8次参加东博会,为了将产品更好地推向中国市场,他提前准备了600多件榴莲果肉雪糕。

“榴莲类食品非常受中国消费者欢迎,我们只担心没带够,不担心卖不完。”刘贤盛说,“这次来的目的就是寻找代理商,分享中国机遇。”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表示,中国一直是马来西亚主要出口目的地,东博会和峰会继续成为马来西亚企业发展的催化剂,促进贸易合作,刺激经济复苏。

2004年,首届盛会成功举办并永久落户南宁。越南总理范明政表示,20年来,东博会和峰会已成为东盟和中国之间引领经贸合作的旗帜,双方贸易取得长足发展。

数据显示,中国与东盟贸易额从2004年的1000多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9753.4亿美元,已连续3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大数据、新能源、电子商务、服务贸易、产业对接等合作内容“多点开花”,各种贸易形式“齐头并进”。

泰国副总理兼商业部长普坦表示,东盟国家与中国合作硕果累累,东博会已成为促进东盟成员国与中国之间贸易往来、文化互通、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

第11届东博会首设特邀合作伙伴,澳大利亚、韩国、哈萨克斯坦等国曾受邀,东博会从服务“10+1”合作向服务更大区域拓展。

本届东博会吸引众多日本企业前来寻觅新商机。在日本秋田市展位不远处,日本欧力士集团展位的屏幕上不断循环播放企业各类业务简介。“往年东博会我们只是观展,但今年就变成参展,看中的就是东博会带来的发展潜力。”欧力士集团大中华区董事长刘国平说,除文化产品外,集团正积极在中国和东盟国家开拓清洁能源、智慧城市建设、大健康等新兴业务。

老挝工贸部副部长玛诺通表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有力推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加强成员国间经济与技术合作,不断缩小相互间的发展差距。

本届东博会共组织签订投资合作项目470个,总投资额4873亿元,其中制造业投资占比超过65%,活动场次、项目数量、投资总额和制造业投资占比均创历届新高。

创新再升级 激发新动力

创新一直是中国—东盟合作永葆活力的“密码”和源源不断的“动力源”。

在东博会D3展区,一架轻型直升机吸引了众多观众排队“试乘”。它采用全球先进的180马力涡轴发动机,重量仅为同排量活塞发动机的三分之二。“除了直升机正进入东盟,集团的光伏产品已应用于印尼新首都建设,为中印尼高质量共建‘区域综合经济走廊’提供新动能。”多弗集团副总裁李振宇说。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说,当前,中国与东盟正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发挥互补优势,合作层次从货物贸易和投资延伸到高科技产业链。

在地卫二空间技术(杭州)有限公司的展台,戴上VR眼镜,即可进入“太空世界”,这家公司一个多月前发射的卫星虚拟成像清晰可见。今年,公司在中越边境城市崇左联合当地大数据局合作开发东盟卫星大数据系统,一期已打造完成林业、农业和环保三个领域应用模块。

东博会秘书处秘书长韦朝晖说,东博会主动适应新形势升级发展,积极推动先进科技合作、贸易投资便利化、跨境园区建设等更多合作,促成中国—东盟信息港、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

在印尼,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与印尼电信运营商启动物联网试点项目,为印尼民众提供包括本地通信、国际漫游、电子支付及物联网相关业务服务。

“目前,中国东信已在9个东盟国家开展近20项数字经济合作业务,将中国互联网应用领域先进技术和成熟商业模式在东盟国家合作推广。”中国东信执行总裁甘秋玲说。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说,伴随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并升级、双方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RCEP全面生效,双方关系逐步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

共筑价值链 共建新家园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大力推进跨境产业链协同发展,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合作布局,加速构建更加稳定、畅通、基于比较优势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

2013年,马中关丹产业园在马来西亚关丹市正式开园,与中马钦州产业园一起,开创了“两国双园”模式。马中关丹产业园重点发展钢铁及有色金属、机械装备制造、可再生能源、加工贸易和物流等产业,引进联合钢铁、新迪轮胎、建晖纸业等多家企业投资建厂。

联合钢铁年产量超过350万吨,是马来西亚最大和最先进的全流程工艺钢铁企业之一,产品从关丹港运出,销往全球各地。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表示,中马“两国双园”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示范项目,除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完善,两个园区还促进了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对东盟进出口3.08万亿元,同比增长5.4%。总部设在泰国曼谷的湄公学院院长素立言·威奇叻坎说,在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当下,双方保持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的重要地位,拥有超过20亿人口巨大市场的两大经济体,依然是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的重要“压舱石”。

在北部湾畔的钦州石化园区内,恒逸集团占地面积2500亩、总投资220亿元的广西恒逸新材料项目建设进展备受关注,其中一期计划2024年底建成投产。

恒逸集团在文莱建设的恒逸(文莱)PMB石油化工项目是中文两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项目一期总投资34.5亿美元、原油加工能力为每年800万吨。

“钦州港建有专用的危化品码头,企业运输很方便。我们将文莱炼化项目的产品作为原料运输回来生产化工产品,将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促进两地石油化工产业的合作。”广西恒逸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铁铭说。

印尼雅万高铁、泰中罗勇工业园、文莱摩拉港……随着一条条公路铁路建成通车、一个个产业园提质增效、一个个港口升级改造,不断增强的聚集效应为区域发展按下快进键。

北部湾港集装箱年吞吐量已突破700万标箱,榴莲、冻虾等东盟产品更多走进中国百姓家;中老铁路截至目前运输旅客总量已超过1900万人次;马中关丹产业园协议投资超460亿元人民币,累计工业总产值超600亿元……

柬埔寨首相洪玛奈表示,未来,东盟与中国需要通过进一步开放市场、加强互联互通、增强供应链韧性、加强产能与供应对接、加强贸易便利化、共同促进相互投资活动等方式,进一步增强合作和相互依存。

(新华社记者 陈国军 潘 强 黄浩铭)


光明日报九月二十日刊发文章:《“牵手”东博会 开放谋未来》

9月19日,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落下帷幕。在4天的时间里,来自46个国家的近2000家企业不以山海为远,从各地奔赴这场合作共赢之约,收获了累累硕果。

签订投资合作项目470个,总投资额4873亿元,比上届增长18%;超过100家企业推出新品首发;文莱签约超20亿美元、30架中国大飞机的采购订单,是东博会史上最大贸易订单……

亮眼的数字,展现出开放合作的精彩,足证“亲诚惠容”理念的魅力。在百年变局风起云涌,国际局势波诡云谲的当下,观察中国与东盟的这场经贸盛会别有一番现实意义。在某种程度上,东博会不仅是中国与东盟的故事,更是关乎世界的故事。正如东盟秘书长高金洪指出,东南亚乃至世界都经历了许多重大挑战,但东盟和中国一直保持着密切合作。考虑到东盟和中国的人口数量及经济总量,这一合作具有世界意义。

“南宁渠道”,合作之道

20年来,中国通过搭建东博会平台畅通了“南宁渠道”,连接了一片山海。这条便利中国与东盟合作、独具特色的“南宁渠道”,今年继续书写着中国与东盟“双向奔赴”的故事,持续迸发出生机与活力。

“南宁渠道”,是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之道。背靠大西南、毗邻粤港澳、通达东南亚,广西正加快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建设面向东盟的国家产业基地,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质效,推进世纪工程平陆运河建设……这让不少外资企业嗅到商机。

“我们在广西投入建设的工厂将成为在中国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泰国天丝集团中国区总裁曾森鸿表示,未来集团将进一步发挥自身在食品饮料行业积累的优势资源和品牌影响力,依靠广西的区位优势及政策优势,助力实现地方经济增长和天丝集团发展的双赢局面。

“南宁渠道”,是互利合作、共同发展之道。20年来,通过东博会构建起的“南宁渠道”建立了40多个领域“10+1”合作机制,发表了《南宁宣言》等近百份重要文件,一批中国企业借此跨越山海走进东盟国家,助力编织起更加紧密的区域共同利益网络,巩固提升地区的整体竞争力。

在本届东博会上,两面针公司携多款口腔新品以及洗化、酒店用品等全系产品亮相。公司市场部部长莫瑞珖告诉记者,今年是两面针与东博会“牵手”的第11年。借助“南宁渠道”,两面针成功与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缅甸等国家达成业务合作,今年将在此基础上加强东南亚市场的自有品牌渠道建设,打造全方位矩阵式的国际营销模式。

以制度型开放推动高水平开放

“共同加强规制衔接,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中国将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高质量的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将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间贸易和投资活动的重要推动力。”

本届东博会上,一场“制度型开放: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主题边会颇受关注,这是东博会20年来首次举办制度型开放边会。与会嘉宾认为,应深化制度型开放成果,打造开放高能级平台,助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推动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和开放型世界经济。

同商品和要素等流动型开放相比,制度型开放显然是更高水平的开放。20年来,东博会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大势,紧扣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时代需求,从服务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到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东盟国家落地生根,再到助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见证着中国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高水平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推动各国共享制度型开放机遇。

正是得益于此,本届东博会的活动场次、项目数量、投资总额和制造业投资占比均创历届新高,充分展现了中国与东盟关系的良好发展势头。在签约活动上,印尼金光集团APP(中国)副总裁翟京丽表示,其在桂投资建设的金桂浆纸三期工程是集团大踏步迈向绿色转型的关键一步,更是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把握RCEP新机遇、深化区域开放合作的重要项目。希望借由东博会平台扩大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开放合作,不断夯实自身产业优势。

“亲诚惠容”向未来

特殊的节点往往具有特殊的意义。今年是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出10周年,东博会走过“黄金10年”“钻石10年”,迎来创办20周年的重要节点。打造东博会“镶钻成冠”的新未来,成为中国和东盟的共同期许。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当前国际形势下,需要更好地践行“亲诚惠容”理念,进一步深化感情交融,夯实信任根基,拉紧利益纽带,拓展开放胸襟。

“经过20年发展,东博会已经成为东盟国家和中国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老挝总理宋赛指出,东盟和中国在贸易、投资、旅游和人文交流等领域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东盟中国关系呈现积极发展态势。老挝将担任2024年东盟轮值主席国,期待继续巩固东盟同中国的互利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区域发展繁荣。

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政务部长刘燕玲表示,期待借助东博会平台,共同开创更繁荣、更美好的未来。中国与东盟之间存在着扩大合作的巨大潜力,希望更多的东盟国家和中国企业一起携手合作,把握开放合作新机遇,利用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进入彼此市场。

“我们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深化中国—东盟交流合作,树立中国和东盟人民心中的友谊丰碑。”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韦朝晖在闭幕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东博会将加快升级发展,打造高能级、高水平开放平台,努力推动建立中国—东盟高层定期会晤新机制,打造中国—东盟制度型开放合作的先行先试公共产品,建立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全方位合作的首要渠道,构建为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创享商机的最佳平台,塑造中国—东盟和合共生建家园的文化符号。

二十而冠,三十而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东博会这一“永不落幕”的交流合作平台将继续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凝心聚力,助力地区内20多亿人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

(光明日报记者 曹元龙 王妤心泓 周仕兴 王瑾雯)


经济日报9月19日刊发文章:《和合共生 再启新程——记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

9月16日至19日,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在广西南宁举办。本届东博会主题为“和合共生建家园,命运与共向未来——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打造经济增长中心”。同期举办的,还有第20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

历经20年的东博会、峰会已成为中国与东盟重要的开放合作平台,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如今,11国携手并肩、共赴未来,加快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双方的合作将为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繁荣注入更多正能量。

服务自贸区建设硕果累累

东博会是服务中国—东盟自贸区(CAFTA)高质量建设的重要载体。数据显示,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从2004年的1000多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9753.4亿美元。中国已连续14年保持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3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截至今年7月,中国同东盟国家累计双向投资额超过3800亿美元,在东盟设立直接投资企业超过6500家,中国与东盟互为重要的投资来源地和目的地。双方依托“两国双园”共建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开辟了东盟国家融入中国地方开放发展的新通道。

“中国—东盟博览会大力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自贸区建设,为区域经贸合作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加速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为地区繁荣与稳定注入强劲动力。”泰王国驻南宁总领事馆总领事彬嘉玛·塔维她雅浓说。

9月14日中午,老挝客商占萍乘坐包机到达南宁,成为首批从南宁口岸入境参加东博会的外国客商。经过一年多的考察与洽谈,她将代表公司与合作方签订光伏新能源合作协议。

在本届东博会上,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携包括农业机械、建筑机械在内的全系列工程机械产品参展,围绕“绿色智慧”主题,展出了更有技术含量的一些新产品。“自从参加了东博会以后,我们在东盟十国都开发了当地的合作伙伴,产品在东盟市场上的年销售收入由20年前的1000余万元增长到现在的20亿元,还参与了中老铁路、中泰铁路、雅万铁路、马东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业务群高级总监李东春说。

与东博会同期举办的峰会自创办以来,先后有多位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及1000多位政府和工商界负责人出席,举办了200多场经贸活动,与会企业代表达1万多人次,已成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经贸盛会。

“东博会和峰会走过了‘黄金十年’‘钻石十年’,正迎来‘镶钻成冠’的新未来,成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务实平台,形成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南宁渠道’,也是壮美广西开放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为服务国家周边外交战略、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眭国华说。

在新兴领域注入新动能

终端手机新品、“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无人无缆水下机器人”……在东博会先进技术展上,参观者可以看到来自不同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应用案例,深入了解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

作为东博会五大专题之一,先进技术展区每年均展示先进技术领域的新成果、中国和东盟各国的科技创新合作成果,不断推出各种“黑科技”“硬核”产品,已成为各方客商了解科技发展、开展合作交流、寻找技术合作、获取新商机的窗口。

本届博览会共有近2000家企业参展,比上届增长18.2%,并设立智能装备、数字技术、先进技术、绿色建材与智能家居展区,集中展示绿色低碳技术和应用,促进区域绿色发展,同东盟国家一道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把握变革新机遇,打造竞争新优势。

东博会还开展RCEP、“一带一路”等专题展览推介,并首次举办“投资中国年—走进广西”专场、央企品牌日、中国—东盟工业设计周等活动,共开展70多场经贸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家共商合作,在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签约一批项目。

在本届东博会上,中央企业展区重点亮相8万吨模锻压力机、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钻爆法隧道施工设备等产品模型,以及数字化通信—新能源综合解决方案、“一站式”物流供应链在线解决方案平台等,突出展现央企在全球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我们从2020年开始参加东博会,借助东博会这个平台,成功打响了企业品牌,进入东南亚市场,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我们希望借助东博会,承接更多来自东盟国家的项目,在推动双方自由贸易、助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作出贡献。”中建五局广西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刘启才说。

本届东博会还围绕电商、环保、蓝色经济等相关热点领域举办19个高层论坛,深化中国同东盟国家在可持续和低碳等领域发展合作,共同推进“五大家园”建设机制创新和成果固化。依托“千企开拓”线上展会平台,继续办好云上东博会,首次实现实体展馆全景数字化可视化呈现,打造“永不落幕的东博会”。

商务部副部长李飞表示,本届东博会聚焦经贸前沿和双方工商界关注的议题,举办的论坛涉及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等很多新兴领域,与中国—东盟自贸区3.0谈判的重点领域高度契合,有利于增进中国与东盟双方在新兴领域的相互理解与认同,倾听工商界诉求和建议,为中国—东盟自贸区3.0建设注入新动能。

形成区域合作发展新格局

RCEP的生效实施为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与投资合作提供了新机遇,中国和东盟致力于提升双方经贸领域开放水平,拓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和供应链互联互通等新兴领域的互利合作。立足中国与东盟合作新起点,东博会全面升级高层对话机制、全面升级经贸实效、全面升级“南宁渠道”及永不落幕合作平台,组织来自地区各国的官产学代表,围绕RCEP实施的重点领域开展讨论。

本届东博会围绕自贸区3.0版、RCEP、“一带一路”等多双边合作机制,继续举办第三届RCEP高峰论坛等机制性活动,发布《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商机前瞻》蓝皮书,帮助区域企业更好把握经贸新规则,更好分享RCEP高质量实施新红利。

此外,东博会还着眼高水平开放合作,首次召开“制度型开放: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主题边会,就稳步扩大区域内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推动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

站在20周年的新起点上,东博会永久举办地广西聚焦制度型开放、高水平开放,推动东博会及峰会升级发展,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参与开放合作的重要保障。“广西税务部门将积极服务中国—东盟开放合作,推出更具特色的税收服务举措。”国家税务总局广西壮族自治区税务局局长刘虎说。

农行广西分行副行长沈卫认为,金融机构要积极适应贸易新业态发展态势,不断发展新业态新模式金融服务,积极助力跨境金融发展,全方位服务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

为更好服务区域开放发展,广西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建设,促进沿线交通、物流、商贸、产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基础设施能级以及北部湾国际门户港现代化水平,同时加快推进中越边境智慧口岸建设,加快形成中国与东盟时间最短、服务最好、效率最高、价格最优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经济日报记者 童政)

报纸版面截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