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多彩民族有多彩 八桂风情引客来 主流媒体探访广西多地民族文化

9月6日至10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党委网信办及光明网共同主办的“多彩民族有多彩”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广西,来自人民网、国际在线、中国网、广西云、广西广播电视台等多家中央及区内主流媒体的记者们共同走进柳州、南宁、崇左等地,探访广西多地的不同民族文化

三江:侗族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

9月6日—7日,采访团来到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实地走访该县布央茶园、侗族博物馆、宜阳风雨桥、程阳八寨等当地特色景区。

三江大力发展茶旅融合,实现人均半亩茶。视频摄制:王香菊

布央茶园。记者 王香菊 摄

记者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的布央茶园看到,茶园里一排排绿意盎然的茶树、古香古色的亭子、身着侗族服饰的采茶人及远处层峦叠嶂的山峰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近年来,该县在大力发展茶产业的同时,也带动了茶园周边民宿、餐饮等旅游产业发展。截至2022年底,全县茶叶面积21.5万亩,实现人均半亩茶。茶叶改变了侗族群众的生活,茶旅融合发展让他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侗族博物馆里展示的侗族风雨桥。记者 王香菊 摄

三江侗族博物馆里完整地展示了上溯到东汉时期的各类出土文物以及侗族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内容,采访团记者们通过参观,直观地了解到世居三江的侗族历史。

宜阳风雨桥。记者 王香菊 摄

三江侗族木结构建筑群闻名于世,目前,全县共有鼓楼230余座,风雨桥200余座。2022年11月28日建成的宜阳风雨桥是县城的第三座风雨桥,建成通车后,不仅有效缓解县城交通压力,也成为百里侗乡的新景观,吸引附近村寨群众及外地游客纷纷前来打卡。

历经百年的程阳风雨桥。记者 王香菊 摄

独特的节庆、服饰、歌舞、饮食文化,造就了程阳八寨丰富的旅游资源。游客到三江,程阳八寨是必去之地。采访团在程阳八寨了解到,2022年该景区总共接待90.93万人次,总收入10335.61万元。目前,程阳八寨景区正在努力创建国家5A级景区。

采访团探访冠洞村。记者 王香菊 摄

离程阳八寨6公里处的冠洞村,是侗族百家宴标准化的发源地。9月7日下午,采访团走进冠洞村,体验了侗族百家宴。近年来,冠洞村巧打“民族文化牌”,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全力打造极具侗族特色的“百家宴”。村民白天采茶晚上参与百家宴,村里将每次宴席获得的收入,依照村民各自参与的项目,按劳分配给大家,参与百家宴成为当地村民增收的一项重要途径。

南宁:探秘广西民族风情

9月8日,“多彩民族有多彩”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壮乡首府南宁,走进广西民族博物馆和广西壮锦博物馆,了解独特的广西民族风情。

采访团走进广西民族博物馆和广西壮锦博物馆。视频摄制:王香菊

采访团探访广西民族博物馆。记者 王香菊 摄

邕江之畔的广西民族博物馆,是展示广西 12个世居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采访团先后参观了壮族文化展示馆和铜鼓文化展等展厅,了解了广西各民族基本情况、居住与环境、生产生活方式、染织与服饰、民间工艺、节日、人生礼仪、歌舞戏剧、宗教信仰等。

广西壮锦博物馆收藏的世界最大壮锦。记者 王香菊 摄

广西壮锦博物馆位于南宁市高新区,是集展示、收藏、研究、教学、娱乐、文化传播、商务活动为一体的高端生活体验空间。目前收藏有世界最大壮锦“美丽壮锦献给党”、广西多个少数民族服饰、饰品、织物、蜡染、刺绣等上百件艺术精品。

崇左:努力传承壮族文化

9月8日下午,“多彩民族有多彩”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崇左市宁明县,近距离感受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穿越千年的神秘色彩。记者在现场看到,宁明县文物管理所副所长、花山检测站监测员周秀珍正在进行每日例行巡查。据她介绍,监测员需对花山岩画进行日常监测和记录,同时还利用监测预警系统进行数据保存和传输。近年来,宁明县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有序开展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开发各项工作,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全方位多形式宣传花山文化,不断提高花山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

探秘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视频摄制:王香菊

采访团近距离探秘花山岩画。记者 王香菊 摄

天琴弹唱表演。记者 王香菊 摄

崇左市龙州是红八军的故乡,该县把红色资源与壮族文化、乡村振兴相融合,打造了红军古道景区。采访团在红军古道景区天琴壮寨看到,悠扬婉转的天琴弹唱表演、壮寨木楼等民族风情与秀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各方游客。

扶绥壮族采茶剧表演。记者 王香菊 摄

扶绥县民间工艺大师卢志辉介绍稻秆画。记者 香菊 摄

9月9日下午,在崇左市扶绥县,记者见到了传承壮族文化的两位民间大师。山圩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姚文,自筹经费购买演出服装、乐器、音响、道具等,组建扶绥县山圩镇文化站业余采茶剧团,推动本地戏曲文化传承发展。扶绥县民间工艺大师卢志辉,用普通的稻秆为载体,将传统壮族文化特色融入其中,创作出一幅幅精美的稻秆画作品。其通过与当地小学合作成立稻秆画实验室公益教学的形式,吸纳了80多位小学生参与稻秆画创作,让学生们了解壮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活动期间,参与媒体的记者们通过图文、微博、AI海报、直播互动、短视频等多种报道形式充分展示广西多地风土人情,讲好民族地区发展的中国故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