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多彩民族有多彩|穿越千年的花山岩画

沿着曲折的明江,游船在高耸的山峦屏障间穿行,迎面而来的是分布有赭红色图像的天然崖壁。9月8日,“多彩民族有多彩”记者团来到崇左市宁明县西北25公里的明江东岸,感受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的魅力。

明江两岸山峦重叠,绿树成荫,生态环境宜人。见习记者 覃楚欢 摄

顾名思义,花山意为画得花花绿绿的山,山形峰峦起伏,在临水处呈现出断岩形态。这座海拔345米的崖壁上,遗存着大量的古代岩画,即为花山岩画。据专家考证,花山岩画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绘制于战国至东汉时期,是壮族先民骆越人留下的作品。同时,宁明花山岩画也是整个左江流域岩画群中图像最多、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岩画,成为整个左江岩画群的代表。

记者踏着栈道,来到崖壁前的一块平台上,抬头仰望悬崖壁画,感受历史厚重的冲击。岩画分别位于花山西侧和西南侧的崖壁上,崖壁略内凹,层理清晰,高出水面约15至110米。崖壁的高度与花山内凹的形状使得壁画免受河水和雨水的冲刷侵蚀,也显示了骆越先祖的智慧。

花山岩画以人像轮廓为主,多为曲肘上举、屈膝半蹲之态,画面内容丰富。见习记者 覃楚欢 摄

画面大致可分为3处、19组,其图像以人像为主,一般为正面、侧身两种姿势,皆裸体跣足,作举手曲膝的半蹲姿势。目前,尚可清晰辨认的图像总数为1951个,包括了正身人像、侧身人像、铜鼓图像、羊角钮钟图像、细钮钟图像、环首刀图像、渡船图像、犬类图像等。

这些岩画构图与人物造型勾画出一幅幅内容丰富、意境深沉的画面,真实记录了消逝已久的古代骆越社会活动情景,画中人物或弹奏乐器,或执剑击鼓,或举行祭祀活动,生动再现千年前骆越民族的精神文明,充满粗犷、明丽、勇猛的艺术感染力。

花山天然崖壁上刷绘着两千年前的颜料图画。见习记者 覃楚欢 摄

“花山岩画的保护工作很早就开始了,目前主要采用一些仪器和设备对花山岩画进行监测,建立了岩画的监测预警系统,接收微岩体的水平垂直位移数据,一旦超过阈值就会自动报警。”宁明县文物管理所副所长、花山监测站监测员周秀珍介绍,“此外我们还利用无人机对固定画面定时拍摄,对比颜色和形态是否产生变化,再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据悉,1988年,宁明花山岩画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宁明花山岩画为核心的花山风景区被公布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16年7月15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录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