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我最难忘的东博会和峰会故事|风雨二十年,初心未曾改

新闻眼今年是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简称“东博会和峰会”)创办20周年。东博会和峰会常办常新、越办越好,日益成为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务实平台,形成中国和东盟开放合作的“南宁渠道”,为服务国家周边外交战略、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期,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组织记者采访历届东博会和峰会的组织者、志愿者、参展商和场馆建设者、运维者等,倾听他们参与东博会和峰会的感人故事,用一个个精彩瞬间,展示20年来的艰辛和成果,为站在新的起点上,推动东博会和峰会升级发展镶钻成冠营造良好氛围。7月17日起,相关报道将陆续在“我最难忘的东博会和峰会故事”专栏中推出,敬请垂注。

讲述人

张晓雁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识教学部教师

秦婷/文案 韦澍睿/制作

赵诗慧/海报制作

2004年,我结束了国外道路工程项目翻译的工作后回到南宁,恰好遇到中国—东盟博览会组委会面向社会招募联络官和高级翻译,于是就报了名。

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现场。受访者供图

这对于当时的我和这座城市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南宁,这个被称为“中国绿城”的城市,即将迎来历史性的时刻,开启中国与东盟长期、稳定的政治、经贸、文化等各个方面交流合作的新篇章。

在招募过程中,我亲身感受到了电话远程测试、有主题无领导小组讨论、知名高校外语专家面试等新颖独特的选拔环节。

在百里挑一的初选中胜出,已属不易,然而我却面临着更严格的训练和更残酷的挑战。在广西外国专家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与其他脱颖而出的精英一同前往国内外著名的学府进行强化训练。厉兵秣马,只为东博。

我在东博会的工作,主要涉及外宾接待和文稿翻译。2006年正值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十五周年,我还有幸和外交部的老师共同接待了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多年来,由我组织、指导高校翻译专业硕士,将东博会快讯报纸翻译成英文版,供客商取阅。纷至沓来的新闻通讯文稿让人应接不暇,要核对人名地名,要确定专业术语,要适当增删长度,要统筹行文风格,熬夜工作通宵达旦,早已习以为常……

历年东博会工作通行证。受访者供图

时光飞逝,作为为数不多的非职务关系而持续多年服务东博会的志愿者,我从2004年的第一届到2013年的第十届,以组委会抽调方式,参与了有关工作;而从2014年的第十一届到今年即将进行第二十届东博会,我也仍然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东博会的涉外工作中,以一个南宁人的热忱,为当好东博会的东道主,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专题丨我与东博会的故事

↓↓↓

605c4a2c0a8064fff393caafbce67802.jpg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