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法庭天天见|“柳啷咧”山歌来普法 “一村一法官”去开庭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地处桂西北山区,生存环境异常恶劣,世代生长于斯的毛南族群众,一度因“受苦受难”而得名“毛难族”。2020年5月,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望天吃水难”“一里挂九梯”的毛南山乡开辟出一条脱贫攻坚的幸福路。

脱贫致富奔小康,司法护航常相伴。近日,记者一行跟随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思恩人民法庭庭长韦立春的脚步,探访“一村一法官”法治山歌宣传和巡回审判工作,并对脱贫摘帽的毛南族群众进行回访,感受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初心,寻访毛南族群众脱贫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家家脱贫奔小康

“我刚去给稻田灌水(溉)回来,天气热,你们快到屋里坐,吹吹电风扇。”记者一行来到环江法院定点帮扶的水源镇含香村广南屯,对脱贫的毛南族群众谭月善进行回访。谭月善今年66岁,从田里劳作归来的她顾不上被汗水打湿的衣背,热情地招呼法院干警,黝黑的脸上展露出淳朴的笑容。曲面屏电视,滚筒洗衣机,双层电冰箱,燃气热水器……在谭月善家的两层楼房里,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还未装修的房子收拾得干净整齐。站在楼顶眺望整个村屯,家家修起新楼房,户户通上水泥路,片片稻田青翠葱茏,美丽宜居的乡村新貌尽收眼底。

半个月后,谭月善家的2亩优质早稻将迎来丰收。当天,谭月善的老伴还收到了和村民结伴外出当建筑工的工钱,“这是剩下的一万元工钱,你数数看对不对?”看到老伴和雇主仔细清点着工钱,谭月善脸上的笑意直达眼底。

2016年以来,谭月善一家在法院的精准帮扶下,享受到了危房改造、医疗补助、产业扶贫等各项扶贫政策,贫困情况逐渐改善,并通过种植优质水稻、外出务工等可持续的增收方式,摘掉了“穷帽”、拔掉了“穷根”,于2019年底顺利脱贫。

“现在生活很幸福,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法院的帮助。”从常年漏风的危房搬到明亮宽敞的砖瓦楼,从没钱看不起病到治病有补助,从家徒四壁、生活维艰到家给人足、生活小康,谈及当前的幸福生活,谭月善泪湿了眼眶。

人人唱响“柳啷咧”

“广西的山歌可不止有‘嘿撩撩啰’,我们毛南族的‘柳啷咧’山歌也是很有名的,今天就带你们去见识见识。”在韦立春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毛南家园社区,穿着蓝色、红色毛南族服饰的“山歌手”坐在台前,唱着《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普法山歌》,台下的群众听得津津有味。“婚姻案件台上聊咧,关系确认有航标;属于撤销或无效,须听法槌与法袍啊咧,柳啷咧、咧啷柳,柳柳啷咧咧啷柳……”法庭干警将民法典以及村规民约等内容,编纂成韵律简单、通俗易懂的法治山歌,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传唱。

“唱山歌在我们这里很受欢迎,用山歌开展法治宣传我们都乐意听。”下南乡堂八村的毛南族群众谭兰英和毛南家园社区的壮族群众玉柳团是“歌友”,俩人相约着参加了此次法治宣传山歌会,遇上精彩片段还不忘举起手机拍摄,并分享到山歌交流微信群里。

山歌唱响民法典,群众学法乐开怀。近年来,思恩法庭积极发挥人民法庭前哨阵地作用,针对辖区内壮族、毛南族、瑶族、布依族等多民族聚居的特点,围绕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通过“一村一法官”普法宣传、巡回审判、法律咨询等方式,不断落实司法便民措施,全面参与乡村社会综合治理,积极服务乡村法治建设。
村村都有法官驻

“被告在颠倒黑白,他认为我们之前因为田埂存在矛盾的话,可以通过合法途径维权,而不是来抢我的秤还殴打我。”“我不是要抢原告的秤,是想让她修复我们家的田埂。当时也是她先动手打我,我是防卫。”在多民族聚居的思恩镇陈双村,韦立春以“一村一法官”巡回法庭的形式,开庭审理了一起因相邻矛盾引起的生命健康权纠纷案件。庭审中,双方当事人情绪激动、互不相让。

去年12月,原告韦某在自家果园旁将采摘来的柑子过秤出售给果贩老板。这时,被告廖某过来说想要借用原告的电子秤称水果,遭到韦某拒绝。双方为此发生纠纷,并产生肢体冲突,导致韦某住院治疗一周。事发后,韦某向廖某索要医药费未果,便向法庭提起诉讼,要求对方赔偿自己医疗费、误工费等损失1.2万余元。

休庭后,韦立春得知双方当事人其实都是为了争一口气,但还是有调解的可能。韦立春随即通过“背靠背”的调解方式,分别抓住各方理亏的心理特点进行调解,最终成功促成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原被告达成协议,被告于10日内赔偿原告4000元,原告对此也表示满意。

“法官将庭审搬到我们群众家门口,对我们产生了很大的教育作用。”参加旁听的陈双村村民谭利欢看着法官耐心地调解好了村民们的矛盾,连连称赞。庭审结束后,法庭干警为壮族、苗族、毛南族等旁听群众送上婚姻家事审判法治宣传单。据悉,思恩法庭还专门开通了涉贫案件绿色通道,为涉贫案件快立快审快结,并为经济贫困的困难当事人申请减免诉讼费,尽可能维护困难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