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广西打造民族法治文化特色品牌 以文化力量滋养群众法治素养

近年来,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进程中,广西以落实“八五”普法规划为抓手,抓紧抓实民族地区的普法工作,推动全民普法规范化、常态化,切实提高民族事务法治化水平,不断深化民族工作法治化建设。

一、突出民族特色开展普法

农历三月三是广西壮乡的民歌节,广西各地积极开展“法治三月三”普法活动,邀请山歌歌王将宪法、民法典、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等内容改编成山歌歌词,通过“云”上短视频普法、开展“法治山歌DOU来唱”抖音视频征集展播等活动,参与群众达150万人次,全区组织力量创作编写200余首“法治山歌”,探索“山歌进调解室”模式,将山歌文化、民间文化运用到普法宣传和矛盾纠纷化解中,使普法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乡村实际。

结合边疆法治建设等工作,崇左市进一步丰富“法律夜讲”、“法律夜诊”、“山歌普法”、“大榕树法律讲堂”、“骑行普法”等特色普法载体内容,充分利用“三月三”、歌坡节、侬垌节、丰收节、圩日等民俗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法律宣传和法律服务,增进民族地区群众对法律体系的认同与信仰。去年全市累计特色普法系列活动1300多场次,接受群众法律咨询6万多人次,实现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

来宾市金秀县围绕“民族团结一家亲 共创法治文明村”主题,组建法治文艺演出队,以瑶族元素为切入点,结合滥伐林木、危险驾驶、电信诈骗、土地山林承包、邻里关系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地方语言编排小品《禁止滥伐林木 保护绿水青山》、三句半《遵守交通法规法律》、快板《防范电信诈骗》等一批具有瑶族特色的普法节目,以法治文艺晚会进乡村的形式开展普法活动,深受群众喜爱。去年演出近100场,普及群众15000余人,现场发放普法资料25000余份。

二、助力乡村振兴开展普法

2022年12月15日,桂林市首家“村级法治宣传点”在龙胜各族自治县金江村正式揭牌。“村级法治宣传点”围绕法治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目标任务,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涉及土地山林承包、环境保护、补偿安置等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得群众喜爱。

玉林市与桂林银行玉林分行合作,创新引入“普法+金融”模式,在村镇的金融网点设置法律“云超市”宣传专栏,村民只需扫一下法律“云超市”二维码,就能在“法律超市”点单所需法律服务,实现法律服务“零距离”,增强群众法律意识。

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创新推出民法典宣传园,集风景观光、休闲娱乐、普法宣传于一体,将法治宣传和法治教育延伸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目前,广西已实现111个县(市、区)法治文化基地全覆盖,建成各级各类法治宣传教育基地952个,打造乡村法治广场1837个,法治文化长廊9272个。

三、创新方式方法开展普法

柳州市柳城县太平中心小学是广西各地重点打造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广西不断探索创新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形式,推动并形成了“送法进校园”“模拟法庭”等新颖化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经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治成效。去年,广西打造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中心)132个,其中,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南方电网创建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南宁海关东兴口岸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获评“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加快法治示范村建设,结合各乡村区位优势、产业特点、民族文化、法治需求,打造出了玉林市新圩镇河村、柳州市城中区环江村、贵港市覃塘区等一批国家级基层依法治理特色示范点,发挥出了引领、示范、带头作用。

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2022年又有30个村(社区)获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典型示范推动全区乡村法治建设形成了一股争优创先的热潮。玉林市在打造“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过程中,指导基层调解组织打出“人民调解+民间调解”“人民调解+司法确认”“人民调解+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普法宣传”等一系列的调解组合拳,达到“调解一个,普法一片”的社会效果。

以送培训课下基层,以及上网课的形式,全区持续深化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培养“法律明白人”21万余名,有力地助推“法律明白人”在协助乡村(社区)宣传法律法规、调解矛盾纠纷、传递社情民意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