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眼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
这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自治区党委、政府从战略层面系统谋划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勠力同心推动平陆运河等一批重大项目开竣工,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开放发展“任督二脉”加快打通,绿色发展稳步推进……壮乡儿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厉笃行,书写新时代壮美画卷。
1月5日起,我们推出“字说2022·广西这一年”特别报道,努力用一个汉字为一个领域的发展亮点“画像”,回溯这一年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路上的奋斗印记,倍增前行信心。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让我们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广西力量!
解字——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我们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我区是农业大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也是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最重要的基础。
一路走来,我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暖民心、促振兴,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加快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向前迈进,自治区党委近日明确要求,全区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全面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农村改革,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暖民心,归根到底要靠工作实效。统筹部署、协同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以更高的站位、更硬的作风、更强的执行力,把各项工作抓深、抓细、抓好,让更多工作实效体现在群众过上好日子上,人们的钱包更鼓、心窝更暖,满意度就会更高、前进动力就会更足。
2021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乡村振兴促进法》将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征程上,我们要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推进乡村振兴,奔向共同富裕,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广西力量。(利桑)
山乡情暖 日子红火
记者 王艳群 罗琦 通讯员 邓祖体
“党和政府想得真是周到,我们的心里始终暖暖的,无比感动!”每到傍晚,在隆安县易地扶贫搬迁震东集中安置区的小区广场上,壮、汉、瑶、苗等各族群众载歌载舞。周边,社区服务中心、便利超市、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安置区群众对如今的幸福生活感慨不已:不仅家家户户住上了新楼,而且公共设施越来越完善,搬迁后的新生活多姿多彩,日子越过越红火。
又是一年新年到,最是情暖万家时。回顾2022年,精彩不断,全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交出满意答卷。
这一年,我们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区,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不断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民生福祉大幅增进,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一个“暖”字成为八桂乡村群众心中的主旋律。
2022年,广西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区新增创建两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10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首次启动创建4个自治区级产业集群和10个自治区级产业强镇,累计建成了502个广西特色农业星级示范区,产业发展实现大提速,农业增产又增收。通过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全区37.76万户脱贫户喜获直接产业收益。
2022年12月20日,广西首个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落户龙胜大寨村。曾经是全国旅游扶贫示范村的大寨村,如今正走在人民富裕、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图为大寨村夜色。朱小明 摄
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加快推进。成功创建5个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研制出了世界首台全电驱动甘蔗联合收获机;持续推进11个生产机械化创新示范基地,在77个县区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预计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67.6%。
全区加快新一轮乡村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2年11月底,全区实施乡乡通二级或三级公路建设项目140个4334公里,新增46个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以及2071个自然村(屯)通硬化路,完成43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和2609公里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交通设施大提升,让群众生活更加便捷。
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年新完成2000个行政村约2.5万个自然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完成了39个乡镇(片区)垃圾转运设施、94个村级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建设,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超过95%。
这一年,全区全力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逐步缩小地区、城乡和收入差距,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短板,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乡村群众幸福感持续增强。
聚力控辍保学补短板,全区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保持动态清零;共安排93.9亿元支持新建中小学、幼儿园92所,农村义务教育有保障。
实施脱贫人口参保资助渐退政策、大病专项救治政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继续全覆盖脱贫人口,全区脱贫人口医保参保率达100%、大病救治率达99%;累计筹措16.84亿元支持294个基层公共卫生和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农村医疗条件不断提升。
健全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和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实施农村危房改造5502户、边境老旧住房改造2572户,切实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行动,落实25.25亿元建设农村供水工程项目2076个,提升了277.48万人的供水保障水平,落实2.24亿元维护养护资金,惠及761.54万群众。
强化低收入人口兜底保障,实施“社会救助攻坚战行动”,完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保障机制,规范落实“按户施保“与“按人施保”相结合救助政策以及就业收入成本扣减和低保渐退等政策。截至2022年11月底,全区纳入保障的低保对象266.4万人,其中脱贫人口141.5万人,实施临时救助52.5万人次,共发放农村低保金64.1亿元、特困人员供养金15.8亿元,为符合条件的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9.1亿元,切实守住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这一年,全区4293家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人口就业超过6.1万人,乡村公益性岗位共安置28.66万脱贫人口上岗。仅前11个月,全区脱贫人口外出务工288.87万人,92.32万脱贫劳动力领到了总计3.58亿元跨省就业交通补助。扎扎实实的举措,让群众就业和收入都有了保障,幸福满满的,心里也暖暖的,好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2022年12月12日,在上林县巷贤镇粤桂协作花卉产业示范园,村民正在管护盛开的兰花。近年来,该镇大力打造“花卉+旅游”产业,引进企业培育精品兰花60多个品种超10万盆,带动近百名村民实现就业。蓝洲 摄
2022年12月9日,三江侗族自治县在林溪镇弄团村举办螺蛳粉技术培训班,让村民在家门口轻松提升就业创业技能。龚普康 覃方宇 摄
数读——
数据来源: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整理:王艳群 制图:李云
故事——
教育帮扶托起寒门学子新希望
记者 王艳群 通讯员 梁铁
“我能顺利就读大学,全靠党委政府的大力帮扶!”近日,刚放寒假回家的岑溪市筋竹镇义水村脱贫青年、南京邮电大学大一学生李炳壮,来到筋竹镇党委政府表达自己的谢意,办公室里洋溢着暖暖的气氛。
时间回到2022年8月,李炳壮以高考585分的成绩被南京邮电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录取。对于这个鲜出大学生的小山村来说,能考上个国家重点大学是件大喜事,可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李炳壮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李炳壮缘何发愁?了解他家经济情况的人都不会感到奇怪:李炳壮一家5口人,其中父母和奶奶都身患残疾,全家依靠种植农产品的微薄收入和国家政策补贴,根本无力负担上大学的学杂等费用。
正当他们一筹莫展时,筋竹镇党委政府的领导、村两委及帮扶干部来了。党委政府给他送上了2000元的慰问金,义水村委也送上奖学金300元,并帮助其申请助学金。党委和政府的领导还让李炳壮安心上学,有什么经济困难随时反映,不要有后顾之忧。满满的关怀,让李炳壮至今忆起仍倍感温暖,所以放了寒假回到家就来到镇党委政府道谢。
在岑溪,像李炳壮一样得到教育惠民政策雨露滋润的困难学生不胜枚举。2022年以来,该市单是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就有9.2万多人次获得生活费补助,共发放资助资金4903.99万元;获得雨露计划职业学历教育补助人数4801人,补助金额658.59万元。
截至2022年11月底,广西共下达学生资助资金78.6亿元,资助学生约426万人次,脱贫户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应助尽助。教育惠民政策的帮扶,让许多像李炳壮这样的寒门学子喜圆大学梦。
报纸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