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科教 > 喜迎二十大 科普向未来——2022年全国科普日广西活动暨八桂科普大行动 > 头条报道 > 正文 |
国庆假期“非遗”游 “爱上非遗”科普展丰富活动吸引八方游客 |
2022年10月07日 01:58 来源:广西新闻网 编辑:冼妍杏 |
“爱上非遗”科普展打卡墙。冼妍杏 摄 广西新闻网南宁10月6日讯(记者 冼妍杏)“让我们来看看中国古代建筑中有些基本的屋顶样式?这是歇山顶,这是硬山顶,这是攒尖顶……”10月3日上午,在广西科技馆“爱上非遗”科普展“科普大讲堂”上,南宁古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周涛边展示手中的微缩建筑模型,边向观众们介绍中国古建筑八大类及其代表性著名建筑、南宁古建筑代表作品等知识,场下的观众们一步一步地跟着学习拼装干栏式建筑。 “爱上非遗”科普展入口。冼妍杏 摄 “爱上非遗”科普展近期在广西科技馆开幕。该展由自治区科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共青团广西区委、广西日报传媒集团联合主办,广西云数字媒体集团、广西科技馆承办,以“非遗+科普”为概念,以“非遗生活志”为叙事脉络,呈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之美,展示非遗技艺背后的科学魅力。 “这个科普展很好,还有代表性传承人现场给孩子们上课,既能让那个孩子们了解到古建筑营造技艺这个知识,也在拼装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毅力和专注力,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趁着国庆假期,来宾市的覃女士专门带着两个孩子来广西科技馆参观“非遗科普展”,“我们看到广西科技馆有‘非遗科普展’,就专门从来宾赶过来参观,现场既能看还能动手体验,真是不虚此行啊!” 正在拼装的覃同学感慨:“我现在才知道做房子可以不用一个钉子,这种奇特的木作形式是我们中国古建筑中常用的一种连接方式,真是太神奇了!” 南宁古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周涛向观众介绍中国古建筑八大类及其代表性著名建筑、南宁古建筑代表作品等知识。冼妍杏 摄 周涛介绍:“这次科普大讲堂上,我选取了我们广西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进行讲解,让更多的人了解广西本土古建筑独特的美,爱上古建筑展现出的广西人生活空间与文化风貌,还通过让孩子们现场手工拼接干栏式民居木构微缩模型,零距离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 现场展示的五色糯米饭。冼妍杏 摄 “我最喜欢这里的‘食物里的科学’这个环节,以前我们经常吃到五色糯米饭,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糯米饭会比米饭黏,我刚才看了科普问答才知道,原来米饭的黏性主要来自淀粉的特性。淀粉,是由很多葡萄糖单元‘手拉手’连接起来的高分子化合物。因为大米的‘骨骼’是由很多直链淀粉和少量支链淀粉构成的,所以黏性小。而糯米的‘骨骼’却是由大量支链淀粉组成的,所以黏性非常大。”从桂林来的韦同学开心地向妈妈“炫耀”刚学到的科普小知识。 小观众正在记录展板上的非遗科普内容。网友供图 小观众认真记录非遗科普内容。网友供图 “‘爱上非遗’科普展这种形式很好,承载了很多我们广西非遗的知识。家长们带孩子来参观,孩子做笔记,家长也在做笔记。”南宁陶艺制作代表性传承人胡可可说,“通过这个展,既科普了我们广西很多的非遗技艺,也展示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助力非遗传承。”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谭湘光现场进行壮锦技艺展示。谭湘光供图 南宁陶艺制作代表性传承人胡可可现场传授南宁红陶制作技艺。冼妍杏 摄 南宁剪纸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钟昀睿现场传授剪纸技艺。冼妍杏 摄 在国庆假期期间,“爱上非遗”科普展邀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谭湘光、南宁陶艺制作代表性传承人胡可可、南宁剪纸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钟昀睿、南宁古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周涛等,现场传授壮锦、陶艺、剪纸、古建筑营造等传统技艺,旨在进一步加大广西非遗传播广度,强化非遗保护传承力度,挖掘非遗技艺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共同开辟非遗焕新之路。据统计,10月1号到6号,约22500人到场观展,感受非遗魅力。 观众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谭湘光合影留念。谭湘光供图 据悉,“爱上非遗”科普展将持续展至10月底。展会现场设置了“非遗焕新 有我助力”打卡墙,并“请”来两尊醒狮“上墙”,邀请观众一起合影打卡,助力非遗传承。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