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焦点 > 《大山的女儿》央视黄金时段燃情热播 > 最新资讯 > 正文

电视剧《大山的女儿》研讨会在京举行

2022年07月15日 07:36 来源:广西日报-广西新闻网 作者:赵娟 编辑:黄静

广西日报-广西新闻网北京电 (记者 赵娟)7月14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联共同主办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主办单位、电视剧主创团队与文艺评论专家深入交流,共同探讨青年楷模形象的新时代表达。

与会专家学者从文本叙事、人物塑造、影像书写、美学特色等方面,高度评价了电视剧《大山的女儿》的思想内涵、艺术特征以及创作价值,认为该剧是一部新时代现实英模题材、青春题材、扶贫题材和励志题材的突围之剧,塑造了熟悉又特别、可敬又可亲的黄文秀形象。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一届名誉主席李准表示,《大山的女儿》最集中、最核心的亮点和成就,是成功塑造了黄文秀自信坦荡的艺术形象,把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和年轻知识分子的个人追求完美结合到一起,其形象的时代性、丰富性、完整性具有独特感染力。

“《大山的女儿》是独树一帜的”,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一届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表示,该剧在创作思维上摒弃过去长期制约我们的二元对立、非此即彼、高大全的创作思路,在众多英模题材或者新农村建设题材当中凸显独特性,受到观众欢迎。

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一川认为,《大山的女儿》以现实主义创作态度,生动再现了黄文秀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伟大事迹,让真实的力量贯穿全剧,其在叙事艺术和人物形象塑造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突破了一般好人好事的宣传模式,艺术地刻画了黄文秀“功德兼备型”青年创业者形象,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评价道:“这部剧通过生活化拉近英模人物和观众的距离,通过典型化提升人物的思想高度和精神境界,通过大众化激发向英模学习的精神,让观众认为黄文秀不仅可信可敬,而且可学可追,成为当代青年的学习楷模。”

青年演员杨蓉在剧中成功塑造了黄文秀的艺术形象,谈到角色塑造过程,她动情地说:“在拍摄的三个月时间里,我学习过养猪、养鸭子、养蜜蜂、种枇杷、种砂糖橘,一边学习一边感受文秀的内心世界。文秀对贫困户的关心和爱,就像她对党的信仰一样,是流淌在血液里的。我不是在塑造角色,而是在感受她、体会她。拍摄过程中,我的精神受到一次深刻洗礼。”

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电视剧《大山的女儿》打开了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文化交流窗口,向全国观众展示了广西壮乡的民俗风情,对青年楷模形象的新时代表达作出了有益探索。

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和在京主要媒体代表参加本次研讨会并进行报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