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首页要闻 > 正文 |
专版|牢记嘱托 转型提质闯新路 |
2022年04月28日 09:39 来源: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 编辑:韦幸文 |
新闻眼 2021年4月25—2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要求广西“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为新时代广西高质量发展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殷殷嘱托,切切期望,转化成八桂儿女奋发前行的磅礴力量 。一年来,全区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刻认识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壮美广西建设的最佳路径,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立足我区实际,突出广西特色,以创新引领动力之变、协调激发结构之变、绿色撬动效能之变、开放助推格局之变,努力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深刻认识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原则要求,又要准确把握本地区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的比较优势,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习近平 日月开新元,天地又一春。 一年前的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视察,殷切期望广西“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牢记总书记的深情厚望,一年来,全区各地各部门团结奋进,准确把握发展之机,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向转型升级要活力,向创新创造要动力,向开放发展要潜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蓄势突破,加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笃“实”夯基,为经济发展强筋健骨—— 今年3月,广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强链补链迎来重要突破——上汽集团和青山集团两大巨头在柳州“牵手”,双方合资在柳东新区建设年产20亿瓦时动力电池电芯及系统项目。 这个项目建成后,年产值有望达200亿元。借助龙头项目带动作用,未来还将吸引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奔涌而来。 贵港市覃塘区石卡工业园中强铝业生产车间。周开强 摄 高质量发展,根基在实体,支撑在产业。一年来,我区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产业发展思路,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全面推动产业振兴,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谋定而动,破解产业发展难题。工业振兴三年行动吹响号角,自治区成立重点产业集群专班、建立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机制,“一链一策”“一企一策”,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上千名工业振兴特派员奔赴各市县(区)工业一线,进企业、进车间、到项目现场,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优化提升,促进产业链迈向中高端。2021年,全区实行“千企技改”项目1168个,建成84个智能工厂和50个数字化车间,机器换人、生产换线、设备换芯,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产业新产品风起云涌,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16%,全区数字经济规模预计突破8000亿元。 柳工挖掘机有限公司半消音室正在为一款纯电动装载机检测噪声数据。刘峥 摄 北海惠科智能电视机项目。许振国 摄 延链补链,做大做强产业集群。2021年,共推进补链强链延链项目500多项、“双百双新”产业项目393个。一批特色鲜明、集中度高、关联性强、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得到新构建和新提升。 从“新”出发,重塑发展内生动力—— 不久前,自治区科技厅广发“英雄帖”:2022年第一批揭榜制科技项目榜单共48项面向全国招贤纳才,通过调动社会创新力量加强产业发展的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实现科技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坚持“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我区加大创新支持力度,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梧州中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龟苓膏自动化生产线。何华文 摄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引导创新链跟进产业链。2021年,聚焦重点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破解“卡脖子”难题,突破关键技术50项;各市转化重大科技成果超过1300项,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科技自立自强跑出加速度。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改革大刀阔斧、招招给力。科技强桂三年行动实施,“广西科改33条”“百千万”行动全面启动。重大技术攻关实行“揭榜挂帅”,“包干制”改革范围进一步扩大,让适宜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开花结果。 不断优化的创新生态环境,让创新的源泉持续涌流,也让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悄然改变。2021年,广西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达到74.9%,比2020年增长了近5个百分点。 开放引领,在融入新格局中锻造新优势—— 北部湾畔,万吨巨轮来往穿梭,一列列铁海联运班列有序快进快出。2021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开行6117列,通道红利持续释放。 钦州港大榄坪作业区。(自治区港航发展中心供图) 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商贾往来,帆樯云集。截至2021年,广西与东盟双边协议投资额累计达到169.8亿美元,汽车、机械、制糖等广西优势产业加快“走出去”。 打通开放发展的“任督二脉”,才能加快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贯彻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广西与东盟共挽、与大湾区相融,加快把独特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努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 位于南宁市五象新区的中国—东盟金融城。叶子榕 摄 南深高铁、南玉珠高速公路等一批通粤互联互通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西江航运干线航道等级不断提升,2022年有望实现3000吨级船舶直航粤港澳大湾区。 都巴高速澄江互通。覃辉铜 摄 西江黄金水道。李建平 摄 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产业招商重点,我区投促部门强化“走出去”“引进来”精准对接,仅去年促成项目签约超过270个,总投资超过5600亿元。 自治区商务厅、南宁海关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开展“两国双园”点对点金融创新,探索“原箱出口、一箱到底、海外还箱”全程国际多式联运模式,首创边民互市贸易监管全链条、全领域通关作业模式。 2022年1月6日,RCEP生效后的首趟东盟输华水果班列入境凭祥铁路口岸。庞立坚 摄 聚焦面向东盟、服务陆海新通道、沿边开放三大特色,广西自贸试验区推行差异化改革创新,形成一批具有广西特色的制度创新成果。截至2022年3月31日,累计新设立企业超6万家,是成立前的17倍,开放合作“试验田”走向“丰产田”。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进在高质量发展的春天里,广西将以更昂扬的精神、更务实的作风不断续写新的华章。 数说高质量发展 数据来源:自治区工信厅、商务厅、科技厅 制图:蓝敏 新动能加快成长 2021年,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至16% 全区数字经济规模预计突破8000亿元 产业优化升级实现新突破 10个千亿元产业实现较快增长 冶金产业突破3500亿元 食品产业超过2700亿元 工程机械、内燃机、不锈钢、电解铜等产量居全国前五位 2021年,推进“千企技改”项目1168个 建成84个智能工厂和50个数字化车间 开放发展拓展新空间 2021年,广西与东盟进出口总额2821.2亿元占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47.6% 广西口岸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5.36小时排名全国第一 2021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开行量6117列与2017年相比增长33.4倍 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 2021年,聚焦重点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科技重大项目突破关键技术50项 各市转化重大科技成果超过1300项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 5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入库3207家 RCEP红利持续释放 企业收获实实在在 4月2日,钦州市钦州港金光工业园,广西金桂浆纸有限公司二期生产车间生产线,大卷白卡纸在设备整齐划一的节奏下被分切成小纸卷,源源不断被传输到仓库。 生产车间热火朝天,办公室内亦争分夺秒。产品生产完成后,企业关务主管周菊在办公室登录广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完成出口申报,向钦州海关申请原产地证书并办理通关放行手续,产品即可出口装船出海,整个过程不超过1个小时。 这批货物重约221吨,出口目的地为泰国,货值124.3万元,企业获得钦州海关为其签发的RCEP原产地证书后,可争取关税减让4万元。 点击标题阅读全文 ↓↓↓ 解锁“卡脖子”技术——玉柴研发中国首台商用车燃氢发动机故事 中国首台商用车燃氢发动机2021年12月21日在北京成功点火。燃氢发动机的闪亮登场标志着玉柴在掌握大规模、低成本利用氢能的核心技术上迈出关键步伐。 当前,低碳和零碳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被誉为汽车“心脏”的内燃机行业更是如此。氢能燃料是一种理想零碳燃料,燃氢发动机成为发动机行业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路径。为此,玉柴立足国家战略安排,瞄准燃氢发动机精准发力。 点击标题阅读全文 ↓↓↓ 报纸版面截图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