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滚动条2 > 正文

牢记嘱托 向海图强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海五周年发展综述

2022年04月24日 18:00 来源:北海日报 作者:记者 扶建邦 编辑:蒋晓伶

2022-04-19 9:38

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 林启波 摄

前言:

2017年4月19日,是北海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日子。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首站来到北海,先后视察了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铁山港公用码头、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作出了打造向海经济、谱写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等一系列重要指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北海量身定制的规划图、任务书,是赋予北海的一份新时代大考卷。时光流转,初心不改。总书记的嘱托,已深深融入珠城大地奋斗的底色。

牢记嘱托,向海图强。五年来,全市上下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更大决心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更大力度推动改革创新,以更大气魄闯出向海新路,奋力开创新时代发展新境界,北海这座城市越来越令人向往,北海人民自豪感越来越强,品质北海、魅力北海绽放出夺目光彩。

实践充分证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北海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上奋力奔跑,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前景!

时光为鉴,岁月为证,奋进路上,勤劳勇敢的北海人民用拼搏与奋斗谱写了一曲曲嘹亮的向海之歌。


人间四月芳菲时,满园春色最怡人。4月的北海,空气温润,阳光和煦,来自北部湾的海风正徐徐吹拂着这片生机盎然的美丽土地。

五年前的今天——2017年4月19日,185万珠城儿女不会忘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首站来到北海,作出了打造向海经济、谱写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等一系列重要指示。今天,习近平总书记为北海指路领航、把脉定向和战略擘画,已经转化为珠城大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成为北海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成为北海一切工作的精神源泉,更是成为北海把握历史机遇、勇做新时代奋力奔跑者的磅礴伟力!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这五年来,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北海发展把脉定向,殷殷寄语,如催征的战鼓。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优势,多措并举,正全力朝着产业高质量发展、城市高质量发展、文化高质量发展、生态高质量发展的路子孜孜前行,品质北海、魅力北海绽放出夺目光彩。

战略上布局,关键处落子。

这五年来,北海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思路和“三大三新一金融”方向,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一手抓招商和项目建设,一手抓优化营商环境,一手抓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北海已经实现从加速跟跑到跨越领跑。

这五年来,北海以打造向海经济为统领,编制“产业树全景图”,培植“工业树”、打造“产业林”,按图索骥精准招商,初步形成了绿色化工、电子信息、高端玻璃及光伏材料、新材料及高端设备制造、高端造纸、能源等六大工业产业集群基本框架,众多百亿级重大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绿色发展、枢纽建设、全面开放、海洋产业、造福百姓”五大板块核心战略已经成为北海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这五年来,北海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7%,财政收入年均增长6.7%,近五年海洋生产总值均位居全区第一。

从“把北海建设成为创新型开放城市”到“让北海人民为生活在北海而自豪”,北海发展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北海奔跑的步伐越来越矫健,北海崛起的目标越来越接近!

今天的北海,生产总值跃上新的台阶,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高新技术企业、新经济发展成绩骄人,创新发展取得引领性成果;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实质性提升。

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

五年的实践证明,得益于总书记视察北海的东风,激发了北海人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为北海蓄积了向更高境界跃升的深厚力量。

5年、60个月、1826天、43824个小时,我们每一天都在总书记的谆谆教导下刻画精彩瞬间,每一天都在激情澎湃中跋足奔跑。

今天的北海人,勇做新时代的奋力奔跑者,书写了气势恢弘的精彩答卷,向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交上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亮丽成绩单!

这五年,是历史长河里极为短暂的一瞬。

这五年,是北海发展中值得铭记的征程。

这五年,我们这样走来……

2022-04-19 9:42

繁忙的铁山港公用码头。 本报记者 吴杰 摄

高质量写好向海经济新答卷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对人类文明延续和经济发展推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时间在犹记,人们也在犹记。

五年前的今天,雨后的铁山港公用码头,天高水阔,吊车高耸入云。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称赞这里的条件很好,区位很重要,发展前景广阔,将来是北部湾经济区一个重要依托。总书记指出,港口建设很重要。我们常说要想富先修路,在沿海地区要想富也要先建港。

打造好向海经济!是总书记为北海擘画的宏伟蓝图!

牢记嘱托,向海图强。

五年来,北海勇毅前行,奋勇争先,全力发展向海经济,写好海洋文章,向海经济取得了骄人成绩,经济社会各项指标一路高歌猛进。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港口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五年来,北海编制了《北海市向海经济发展规划》,推动广西出台了《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国家海洋局第四海洋研究所建成并深入开展科学研究;铁山港码头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外开放;北海被列为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龙港新区获批设立……北海市围绕推进“三大交通战略工程”,海陆空立体大通道体系已经构建。

五年来,北海港开放泊位从2017年的13个发展至16个,港口吞吐量从2017年的3168.79万吨提升至2021年的4322万吨,增长15.71%;集装箱完成61万标箱,增加22.7%,桂东班列开行400列。北海至香港航线普货集装箱实现常态化运输,“北海—美国”烟花出口海运直航顺利开通。北海建成铁路(含支线、专用线)4条,总里程增长至112.97公里;高铁动车通达区内外66个市、县,单日最多开行动车54对,2021年北海火车站旅客到发量743万人次;北海福成机场站坪扩建工程投入使用,总机位数由2017年的9个增至2021年的22个,旅客吞吐量从2017年的171.11万人次增加到2019年最高的268万人次,成为全国成长性最好的30个机场之一,进入中型机场行列。被视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黄金产业”的北部湾国际邮轮母港已经建成,10万吨级邮轮已经停靠。

条条道路通大海,三区串联潜力足。银滩片区、竹林盐场片区和铁山东港片区将连成一片,西村港跨海大桥已经全线实现合龙,冯家江大桥即将通车,向海大道铁山港跨海大桥即将动工。

五年来,贵合高速、松旺至铁山港东岸高速公路、铁山港进港铁路、向海大道已经建成通车,廉州湾大道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北海全市公路总里程从2017年的2393公里跃升至2021年的3209公里,率先在全区实现100%行政村通硬底化公路。

打通“脉络”,即成前沿。北海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推动国内外要素市场有机对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主动融入“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开放新格局。

五年来,北海立足产业发展基础及港口资源优势,全市上下形成了抓招商、抓产业、抓项目、抓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呈现项目多、投资大、业态新、速度快、后劲足的良好局面。工业总量从全区第五跃居全区第三,工业投资增速年均增长30%以上,百亿级项目全区第一,13个百亿重大工业项目陆续开工、竣工、投产。北海先后获得“2018—2020年度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先进市”“2020年广西扩大有效投资工作先进市”“2021年上半年广西工业投资工作先进市”等多项荣誉,牢牢占据广西工业“领跑”梯队位置。

五年来,北海由三大主导产业发展为六大主导产业,形成了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工业发展新格局,项目建设风生水起。六大主导产业合计完成产值同比增长29.2%,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81.7%,拉动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4.2个百分点。惠科电子北海产业新城、新福兴硅科技产业园、太阳纸业350万吨林浆纸一体化、国能广投北海电厂等百亿级项目加快落地。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7.6%,创五年新高,总量排全区第三,纳入自治区“双百”项目16个,项目数和投资额均排全区第一。

五年来,北海已经逐步打造了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向海工业体系。产业布局和发展载体不断优化,“七大产业园区”已成为产业集聚发展的主要载体,4个国家级园区、3个自治区级园区,成为向海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21年,重点实施自治区层面推进的重大项目111个、落地攻坚项目106个,实现新开工项目107个、竣工项目83个。信义玻璃、太阳纸业、新福兴硅科技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玖龙纸业、长利、德力、乐歌、亚王储能、广燃LNG三期等一批百亿级项目开工建设,一批批重点项目如雨后春笋全面铺开。

由近浅海走向深远海,高唱海洋牧歌。五年来,北海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7%,新增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海域2.9万亩,获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个。创建南珠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基地13个,南珠养殖面积超万亩、年产量1014公斤,南珠产业重新焕发光芒。海洋捕捞从北部湾近海向外海、南海、大洋纵深发展,2家远洋渔业企业、23艘远洋渔船远赴安哥拉、毛里塔尼亚等海域开发生产。海洋生产总值均位居全区第一,海洋产业已成为北海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强劲驱动力。

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新时代的北海人坚定不移将打造向海经济进行到底!

高质量写好新时代“文化北海”新答卷

“向海之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这里围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陈列的文物都是历史、是文化。”“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建设要注重特色。”这是五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对北海历史文化的赞誉和评价。

殷殷嘱托,声声入耳,绵绵厚望,念念于心,向海之路,豁然开朗。

丝路古港,遗泽千年。

北海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始发港,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等物品随着海上丝绸之路传播至世界各地,而来自印度、中东地区的香料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在北海,两千多年前大航海时代背景下发生的大浦与阿班坚守震撼而浪漫的爱情故事,如今成了人们喜爱的历史舞剧《碧海丝路》。

五十里碧波银滩、百年南洋古街、千年珍珠文化、万年风情涠洲岛,汉代与异域风格并存的建筑矗立在廉州湾畔……北海,古老与现代的文化符号和历史文脉,深深地融入北海人民的情感和血液之中。

五年来,北海始终坚持挖掘开放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丝路古港”城市名片,高位推进历史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文化建设政策,引进了一批国内优秀文化人才,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连续三年举行“文化北海”建设活动周,共享文化建设成果,共品“文化大餐”,增强了珠城百姓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文化艺术精品创作成果丰硕,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稳步推进,一批文艺精品相继获得全国、全区大奖,走出了一条具有北海特色的文化建设之路,奋力谱写了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北海”新篇章。

五年来,北海始终紧跟国家海丝申遗步伐,与24个城市建立联盟推动海丝申遗工作,先后举办海丝文化遗产与文旅深度融合研讨会、合浦大浪古城发掘成果专家论证会等学术研讨会,成为2022年海丝保护和联合申遗城市联盟联席会议举办城市。

五年来,北海出台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工作方案,实施千亿元文旅产业发展工程,引进和开工总投资超2000亿元的文旅项目,全面建成银基文旅、海丝首港、高德古镇、白龙珍珠城等一批标志性文旅重大项目;投资26亿元改造提升了新银滩景区;投资18亿元建成工人文化宫、体育馆、博物馆等8个场馆,改造提升10多个旅游特色小镇,总投资120亿元的26个高星级酒店项目建成或在建、拟建,海上丝路文化遗址公园、《印象·1876》等一批历史文化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目前,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15个、各类博物馆30家、文化馆5个,拥有村级公共服务中心341个并实现100%覆盖。

五年来,北海打造建设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13个,文化“双创”孵化示范基地及示范企业3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经营单位66家;2021年,全市规上文化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45亿元,增速为27.7%,收入排全区第一,增速排全区第三。

五年来,北海通过整合海洋文化资源、建立海洋文化创新平台、推进海洋文化“走出去”,打造独具魅力的海洋文化品牌。建成全国首个跨行政区域图书馆联盟共同体——北部湾图书馆联盟,获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2017年4月至今,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累计接待参观学习的群众逾百万人次,开展社会宣教和研学活动200场次,擦亮了“博物馆城市”名片。

五年来,北海大力弘扬丝路精神,先后赴俄罗斯、日本、希腊、韩国、斯里兰卡、英国、比利时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一带一路·北海遇见北海”系列旅游文化宣传交流活动,向世界传播“丝路古港 潮美北海”的城市品牌。

五年来,北海成功举办了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南珠节暨国际珍珠展、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北海赛段、“一带一路”国际帆船赛、丝路古港杯帆船邀请赛、城市围棋联赛以及侨港开海节等一批主题鲜明的区内、国内、国际重大滨海文化节庆活动,海洋文化活力四射。

五年来,北海始终坚持聚焦品牌效应,擦亮文化底色,推进文化惠民活动,打造“文化+”新模式、新业态,促进文化与旅游、体育、商贸、海洋等产业融合发展。如今,在薪火相传的优秀历史文化熏陶中,北海的城市品格已经形成,文化张力、城市活力、城市竞争力越来越强,为北海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2022-04-19 10:27

白鹭在红树林里栖息。 本报记者 许振国 摄

高质量写好生态文明绿色新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生态是北海的生命。

四月的北海银滩,水天一色,红林苍翠,空气清爽,白鹭翩跹……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一片生机盎然。

五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的木栈桥上指出:“保护珍稀植物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要做好珍稀植物的研究和保护,把海洋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区域建设好”“北海有这么好的空气质量,是群众真正的福利”。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言犹在耳。

念好“山海经”,打好“生态牌”。五年来,北海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保护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厚植北海生态优势,高举生态立市大旗,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精心擦亮北海生态优势“金字招牌”,守护碧海银滩生态美,留住天蓝地绿空气清的生态名片。

生态优先一寸不让,绿色发展半分不减。五年来,北海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出现标志性变化。五年前的冯家江滨海国家湿地公园,虾塘遍地,污水横流,水质恶臭,近岸生态安全遭受严重威胁。2018年,投入25亿元资金进行水环境治理。如今,一排排新栽种的椰树随风摇曳,岸堤上草色青青,花红树绿,江水悠悠,鸟儿翩翩,徜徉其中,心旷神怡……华丽转身成为“城市绿肺”,中华鲎、绿海龟等150多种沿岸滩涂底栖生物和海洋珍稀动物已经回归。

守护这片海,便是守护北海的未来。五年来,从制定北海海岸线至内陆300米范围内禁止新建非公用永久性建筑这条“铁规”,到北海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北海市涠洲岛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北海市沿海沙滩保护条例》《北海市红树林保护条例》等五部法律,北海市政协多次通过提案要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有力推动全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北海生态环境筑起更为坚实的保护屏障。

五年来,北海累计投入资金70余亿元,强力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海洋保护区和生态整治修复项目建设,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和“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修复岸线47.65公里。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均处于健康状态,每年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均保持在90%以上,新增红树林127.11公顷、修复红树林267.57公顷,面积居全区首位。

让产业变“绿”,让“绿”变产业,是绿色发展的关键所在。北海坚持将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调结构、优布局、强产业,全链条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新时代把好山好水保护好,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走绿色发展之路。北海从立法守“绿”、招商问“绿”,到管治护“绿”、创城添“绿”,如今,“天蓝、水清、岸绿、滩净、岛靓、湾美”的海洋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北海的独特优势和发展竞争力。

开门见绿、推窗见景,美了百姓的“慢生活”。每天清晨、傍晚,改造和新建的26个城市公园和100多个文化娱乐广场上,市民或游客在这里散步休闲,尽情享受“中国最美十大海滨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佳空气品质城市”带来的绿色福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珠城大地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发展“含绿量”与生态“含金量”同步提升,北海人民为生活在北海感到自豪!

高质量写好以人民为中心新答卷

逐梦新时代,为人民幸福奔跑!

“扎实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深情牵挂。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

五年来,北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更多的资金、更好的资源投入到人民群众最期盼、受益最广泛的民生领域,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关注关切的重点难点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五年来,北海每年将80%的财力投入民生领域,交出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投入28亿元建设6家公立医院;投入37亿元建成32所中小学校、幼儿园,新增5.5万个优质学位,基础教育硬件水平位于广西前列,2021年获评第六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成绩位居全国第十;投资近9亿元完成市区1887条背街小巷改造,直接受益群众8.4万户、32.6万人;改造建成棚户区4287套,建成保障性住房7772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2007户,全部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投入2124万元聘用357名乡村医生,实现村民“小病不出村”。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入脑入心,见行见效,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已覆盖全市100%的城乡社区的“解忧超市”,切实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18.33万件……这样的民生实事件件温暖民心。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所望,施政所向。

五年来,北海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达到全国一流水平,社会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为根本目标,致力于让贫困者富裕起来、让弱者强大起来,千方百计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连续5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孤儿生活保障5项标准全区最高。城镇新增就业9.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控制在2.88%以下,越来越多的城乡劳动者实现了更高质量的就业,开启了新生活的大门。

五年来,北海在成功摘取全国卫生城市的荣誉同时,又吹响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冲锋号。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采取全面铺开和重点推进相结合的办法,集中精力攻重点难点,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升。2021年,以广西排名第一、总分92.66分的成绩进入全国提名城市第一方阵。

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北海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实”字当头,答好“民生答卷”。

历史波澜壮阔,时代海阔天空。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海五周年,这五年也是北海拉开发展大格局、开辟发展新天地,为实现赶超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五年。

今天,我们再出发,将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行!

今天,我们再出发,将坚定不移地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海的重要讲话作为一切工作的源泉动力!

今天,我们再出发,北海这艘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航程中的轮船,正在扬帆竞流,朝着更加辽阔的海洋加速前进。

五年感恩奋进,五年砥砺前行。今天的北海,全市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正在以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为起点,为建设品质北海、魅力北海,为谱写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北海篇章交出更加优秀的答卷!

北海日报4月19日版面截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