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时政 > 热烈祝贺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闭幕 > 要闻快讯 > 正文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加油努力再长征 —— 写在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之际

2021年11月24日 07:59 来源:广西云客户端 编辑:韦幸文

 

奋斗百年,谱写时代华章;牢记嘱托,勇担历史使命。

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在即。回望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刚刚过去的五年,是广西砥砺奋进、极不平凡的五年。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广西工作高度重视、亲切关怀。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广西视察指导,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特别是今年视察广西时发表“4·27”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精准概括了广西的“四个突出特点”,提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总目标、“四个新”总要求和四个方面重要工作要求,对广西饱含深情厚爱,为广西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描绘宏伟蓝图、提供根本遵循。

4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西视察。这是25日下午,习近平在桂林市阳朔县,乘船考察漓江阳朔段。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五年来,自治区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大力推进广西治理现代化,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着力营造“三大生态”、实现“两个建成”,办好了一系列喜事盛事,干成了一系列大事要事,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优异答卷,胜利完成了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

春风浩荡满目新,不负韶光万里程。而今的广西,踏上新的赶考之路,全区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力量,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

90ff1044b70f87f44d04bc8382bed77b.jpg

领袖关怀

为壮乡擘画宏伟发展蓝图

春晖照,万象新。

广西始终是党中央心之所牵、情之所系,不同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光辉足迹,为广西发展倾注大量心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广西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从战略层面指明方向——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防城港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国家综合运输体系重要枢纽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南端出口。张国兴 摄

“如果能够形成这样的一个格局,广西发展这盘棋就走活了。”总书记气魄之大、视野之阔,带给广西发展前所未有之大变局!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广西北海、南宁调研,实地了解基层干部群众对党的十九大的建议和期待,对广西提出“五个扎实”新要求。这是在重要时间节点、就重大主题进行的一次重要视察,是广西政治生活的头等大事。

2018年12月,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欣然题词:“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深情寄托了党中央对广西的殷切期望。

两年后,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向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致贺信,连续向世界宣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擘画中国—东盟关系发展蓝图,进一步凸显广西的独特作用。

千年潮未落,风起再扬帆。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时隔4年再次亲临广西视察。湘江之畔祭英魂,桂北乡村探振兴,漓江之上察生态,柳江之滨看产业,博物馆里话团结……总书记一路走来,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广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担当实干,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

近年来,桂林市大力推进漓江“治乱、治水、治山、治本”,漓江生态环境逐年得到提升。图为游客乘坐游船观赏沿岸风光。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记者 邓 华 摄

一声声亲切问候、一次次深入交流、一句句谆谆嘱托,领袖的关怀激励着八桂儿女。

为了抓好贯彻落实,广西解放思想再出发,在发展目标、工作布局、区域统筹、产业发展、改革攻坚、创新发展、开放合作、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选人用人、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一系列谋划部署,建立健全落实协调机制和工作任务清单,完善重大事项和重点指挥部制度,一项一项推进,一件一件落实。

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到任后,首次主持召开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会议,主题是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履新仅一个月,他已经走遍全区14个设区市,强调要“带头抓落实、善于抓落实、层层抓落实”,“一步一个脚印把习近平总书记为广西擘画的宏伟发展蓝图变为现实”。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自治区党委第一时间组织传达学习、部署贯彻落实,刘宁、蓝天立等自治区领导纷纷深入基层宣讲,带头推动全会精神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全区上下深学细悟,深刻认识党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重大政治意义、历史意义,在思想上充分信赖核心、政治上坚决维护核心、组织上自觉服从核心、情感上深刻认同核心、行动上始终跟随核心,全力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厚爱。

1054838463d85cedec54f05c443dc7aa.jpg

兑现承诺

书写减贫奇迹的八桂华章

历史的年轮里,总有一些刻度,被深深铭记。

“广西这些年发展进步很大,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我说过,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中国人说话、中国共产党说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说话是算数的!”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视察广西的这番话,掷地有声。

由于历史原因,上世纪90年代初,广西贫困人口一度占全国1/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更是居全国末端。

早在6年前,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

自治区党委、政府牢记殷殷嘱托,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用“绣花功夫”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

3cf51b5fd0860b4ac4734d355941b46f.jpg

近年来,东兴市不断发展特色渔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图为东兴京岛海洋渔业(核心)示范区。韦 勇 摄

为把扶贫对象摸清搞准,广西组织25万人进村入户,开展史无前例的精准识贫,彻底解决“扶持谁”的问题,并在全国率先实行贫困人口动态调整。

打攻坚战,要派最能打的人。全区共选派10379名第一书记、60881名工作队员进驻贫困村,安排9112家单位定点帮扶全区所有贫困村,做到不漏一户一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广西共有176名干部倒在扶贫路上,用生命诠释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尽管可用财力有限,广西仍建立起各级财政扶贫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将更多“真金白银”投向脱贫攻坚。2016—2020年,全区共安排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29.65亿元,年均增幅超25%。

近年来,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苗族乡归东村大力发展“架上葡萄+架下茶叶+园内养鸡”立体综合种养产业,同时新建标准冷库和葡萄酒厂。图为侗族姑娘在葡萄园内采摘葡萄。 龚普康 梁秀明 摄

为确保扶贫扶到根上,自治区出台20个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构建精准帮扶到村到户的“1+20”扶贫政策体系,因村因户因人分类精准施策,立足各地实际,大力推广县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全区产业覆盖率达96.8%、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超1万元。

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聚焦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广西全面打响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保障和饮水安全“四大战役”,持续推进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粤桂扶贫协作“五场硬仗”,累计完成7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任务,产业扶持项目覆盖69.29万搬迁群众。

6496699f96fe17254a8d1dc94ffec669.jpg

金秋时节,柳州市鱼峰区白沙镇王眉村迎来了脱贫后的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当地村民将收获的稻谷、辣椒、山楂等晾晒在村寨楼坪、巷道、房顶等处,五颜六色的农作物构成一幅丰收美景。 郑昌昊 摄

在脱贫攻坚战这场战天斗地的伟大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对广西精准识别、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国家组织开展的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广西连续5年获得综合评价“好”的等次,产业扶贫、粤桂协作等经验在全国推广。

最终,全区54个贫困县、5379个贫困村全部摘帽,63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期兑现向党中央立下的军令状和向全区各族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八桂华章。

77f8b5749cbd4c2e482a267814da0cc8.jpg

百色市田阳区五村镇有一个壮族聚居的村寨——巴某村,这是脱贫攻坚战场上依托优美和谐的自然生态潜心打造出来的新农村典范。宾绿涛 摄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三农”工作重心已全面转向乡村振兴,其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决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

今年初,自治区党委、政府专门制定《广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和50多项过渡期配套政策措施,及时出台《广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3年)》,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改善乡村基础条件,增加乡村公共服务资源。

“总书记每句话都说到了我们心里。”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毛竹山村的情景,全州县才湾镇南一村党支部书记王荣军说,“作为最基层干部,一定要振奋精神、再接再厉,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扎实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c66492e3c607f10a0df3715a4e074ab4.jpg

开放带动

构建新格局地位更加凸显

铺开地图,审视广西,区位“得天独厚”。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条件限制,沿海、沿边,通往东盟最便捷的国际大通道,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等区位优势并未完全变现成广西的发展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指出,广西发展的潜力在开放,后劲也在开放,有条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起而行之,奋楫而上。依托“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优势,广西充分释放“海”的潜力,着力激发“江”的活力,努力做足“边”的文章,加快推动“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东盟信息港、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等国家级开放平台获批建设,广西在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29ef93fed2cf56888a5aa784c44c72f0.jpg

南宁市围绕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目标,扎实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壮大。图为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 黄维业 摄

短短几年,北部湾港海铁联运班列已覆盖国内13省(区、市)44市87个站,并与中欧班列有效衔接,开行规模从2017年的178列发展到2020年的4607列,运输货品由30余种增加到500多种,形成了“一带一路”经中国西部地区的完整环线,极大降低了进出口贸易时间和物流成本。

从2017年的223万标箱,到2020年的505万标箱,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实现翻倍增长。作为国际枢纽海港,北部湾港目前已开通60条集装箱航线,实现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通航,形成了内陆腹地走向东南亚、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等地的海上大通道。

北部湾港。记者 何学俏 摄

大开放引领大发展,不仅改写了西部国际贸易传统格局,更加速了区域内产业聚合。如今,北部湾港已成为西南、中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川、滇、湘、黔、渝5个西南中南省市通过广西口岸进出口货物总值,年均增幅在30%左右。

“用足用好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功能,为中国—东盟乃至东亚地区经贸合作全面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7faba78e4efe5a930cf7e2efcfc3a379.jpg

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充分展示中国和东盟在经贸等各领域合作新成果新商机,助推中国—东盟合作提质增效,取得丰硕成果。记者 周军 何学俏 摄

历经18年持续培育发展,作为中国—东盟重要的开放合作平台,中国—东盟博览会从服务“10+1”向服务RCEP和“一带一路”拓展,夯实了高层对话平台,提升了“南宁渠道”影响力。

面临历史机遇的叠加,广西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带动战略,开放发展活力不断释放——

获批建设两年多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完成国家赋予120项中除涉及国家事权外的全部改革试点任务,形成首批44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区复制推广,其中13项为全国首创。截至今年9月,试验区累计入驻企业超过4万家,是设立前的11倍。

f9d889680ad0dcc94dc0f2e5f4ce18a9.jpg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 记者 邹财麟 摄

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形成全国首创可复制可推广经验15项,中国—东盟金融城引进金融机构总数达162家,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累计总量达1.39万亿元,在全国9个边境省(区)、12个西部省区市中排名第一,人民币成为广西与东盟的第一大跨境支付货币。

与此同时,广西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互联互通、产业联动发展等取得显著成效。11月3日至4日,广西党政代表团赴广东学习考察,进一步深化粤桂协作,推进重大战略和规划对接,共同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

fd71d7241becfd48cf973827460e1460.jpg

改革创新

脱虚向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时强调,一个国家一定要有正确的战略选择,我国是个大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不能脱实向虚。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国有企业要做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排头兵、做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做实施国家重大战略的排头兵。

4年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时再次强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么大的国家,不可能搞虚的,也不可能单一化,基础必须扎实。不管我们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不能离开实体经济,不能忽视制造业。

两次亲临广西视察,两次点题“高质量发展”,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寄望之深、关心之切。

越是后发展欠发达,越要在改革创新上下苦功。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先后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及8个配套文件、《科技强桂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等,把创新摆在全区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努力走出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广西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企业是创新的主角,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科技型企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广西千方百计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如今,南南铝加工研发的高端铝合金材料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在我国“追天揽月”的伟大征途中留下精彩一笔;玉柴突破多项被国外垄断的“卡脖子”核心技术,率先推出我国第一台排放达标国六发动机;柳工集团依托智慧数据,打造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领先的装载机智能制造基地……

突破一个点,延伸一条链,打开新格局。广西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成功打造10个千亿级工业产业集群,其中食品、冶金、汽车3个产业产值超过20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3.4倍,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超过30%。此外还形成6个千亿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和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全区生产总值达2万多亿元,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图为东风柳汽满负荷运转的商用车生产线。  记者 谌贻照 摄

广西是富有创新传统的热土,也从来不缺乏改革基因。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自治区把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纳入乡村振兴战略,232.8万名集体经济成员取得股权证,累计分红4.79亿元。截至今年10月底,广西完成4批全国试点和整省(区)试点工作,基本完成改革阶段性任务。

工业重镇柳州,一碗螺蛳粉让众人见证了一个城市的“破圈”路径。从路边摊,到“粉”圈顶流,正是得益于改革创新,小小螺蛳粉风靡全国并撬动百亿元大产业。秉承改革创新精神,柳州正全力将螺蛳粉打造成食品轻工业支柱产业,力争到2025年螺蛳粉全产业链实现销售收入900亿元。

3e6e32b0a27b3dabda4dec1ac7186484.jpg

螺蛳粉现代化生产线。记者 谌贻照 摄

从率先推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登记模式,到打造24小时“不打烊”网上政府,再到深化政务服务“简易办”改革……对标国际国内一流,广西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大行动,提出“一年重点突破、两年全面提升、三年争创一流”的目标。

在广西,开办企业平均时间已由2018年的22.9天压缩至现在的0.5天,不动产登记时间由19天压缩至1天,缴纳税费平均时间由178小时压缩至97.5小时。“整体营商环境大幅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加快形成。”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熊祥忠说。

“要继续深化改革,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优化营商环境。”各级各部门将领袖嘱托转化为具体行动,坚持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全区机构改革、北部湾同城化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一批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的重大改革落地开花结果,农村金融改革“田东模式”获得习近平总书记肯定,成为全国先进典型。

广西正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干劲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向深入,全力以赴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生态保护

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

“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对广西作出这样的评价。

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注广西、关心桂林,多次对科学保护漓江作出重要指示。今年4月重访漓江,他悉心叮嘱“全中国、全世界就这么个宝贝,千万不要破坏”,强调“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保护好广西的山山水水,是我们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

40b18e388e5c52235f3aeb2945102119.jpg

随着漓江生态保护越来越好,经常可见白鹭在江上飞舞。周俊健 摄

这些年,蜿蜒流淌在桂北崇山峻岭间的漓江,经历了从美到乱、由乱到治的过程。如今,漓江生态保护和开放发展并行,自然生态、文化深度融合,被纳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众多外国游客赴中国旅游的首选目的地。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向世人展现着中华大地的壮美奇绝。

广西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环境屏障,推动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历史责任。

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不断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

持续加大投入进行国土绿化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开展漓江流域和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2.5%,排全国第三,红树林总面积9330.34公顷,位居全国第二。

西江流域成为全国首个建成水污染防治联动协作机制的大流域。今年前三季度,全区112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有108个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水质优良比例为96.4%。

开展扬尘污染治理等举措,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逐年攀升,“广西蓝”成为常态。今年前三季度,14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5.1%,优良天数比率连续3年保持在95%以上。

b5f3fdc670e97af4ad34294ab737be82.jpg

南宁市区空气、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蓝天白云下,邕江穿城而过,南宁分外美丽。记者 周军 摄

一根扁担两头挑,一头挑着绿水青山,一头挑着金山银山。广西出台一系列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改革方案,通过绿色GDP考核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将良好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开展“10+3”现代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行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增点扩面提质升级三年行动,积极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及清洁技术,水果、桑蚕、糖料蔗、秋冬菜等产业规模稳居全国第一,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从2016年的0个增加到18个,数量排名全国第一;

持续做强做大林下经济有机产业,打造以森林全域旅游发展新业态为主的健康产业,全区林业产业总产值由2016年的4777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7521亿元,跃居全国第二位;

蓝天白云,碧海银沙,北海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覃坚 摄

推进大健康产业,深入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滨海度假胜地、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建设,打造国际知名的宜居康养胜地和世界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自治区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从2016年的28家增加到87家,贺州姑婆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柳州大龙潭景区、崇左大新“大德天”景区获评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成为响当当的“绿色名片”。

南宁市良庆区那马镇坛板坡,水映乡村景如画。 良庆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广袤的八桂大地,绿色发展理念渐入人心,“生态立市”“生态立县”成为各地发展战略。截至今年10月,广西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授牌命名的市(县、区)分别达到13个和4个,数量位居全国西部地区前列。

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良好生态环境正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广西形象的发力点。

6a23c1f47bbab59c0561768d621eddf6.jpg

疫情防控

只为人民安康山河无恙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深刻改变了2020年的春天。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面对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场气壮山河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迅速打响。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广西闻令而行,迅速行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自治区、市、县三级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指挥部,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第一时间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每日发布疫情动态。全区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切实织密织牢“横到边、纵到底”的防控责任网、基层社区网、入口道口网、医疗救护网、物资保障网“五张网”,严格落实排查、隔离、监测、救治、管控不漏一人“五个不漏”,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五个早”,以及“十个严格”“四个百分百”等措施,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

不惜代价,只为人民安康。不计得失,只为山河无恙。广西与全国同频共振,展现出上下同欲、万众一心的组织动员力和步调一致、令行禁止的执行力,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现实。

越是危难时刻,越要守望相助。自疫情发生以来,广西962名医疗卫生人员驰援湖北,7名专家远赴柬埔寨抗击疫情,12位专家组成中国援科摩罗短期抗疫医疗队,万里驰援科摩罗抗击疫情……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随着最后一名患者治愈出院,广西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在全国较早实现了新冠肺炎本地确诊、疑似病例“双清零”,成为全国率先全面投入复工复产的省区之一。

“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自治区党委、政府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及时出台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经济平稳运行“30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34条”、促进中小企业复工复产“23条”等政策举措,创新推出“复工贷”“稳企贷”等金融惠企政策,打好组合拳,全力以赴化解疫情冲击影响。

同时间赛跑,与疫情较量。随着国产新冠病毒疫苗上市,广西按照统一部署,加快推进疫苗接种进度,今年10月已提前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并启动3—11岁人群接种工作,加快构筑全人群免疫屏障。

fbaba49b0e7234ee931c939f86e92b80.jpg

南宁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有序进行。记者 苏华 摄

当前国际疫情仍处于高位流行态势,外防输入形势依然严峻。广西地处边境,常态化疫情防控依然劲头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

“必须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始终保持如履薄冰、慎终如始的心态,不懈怠、不厌战。”自治区主要领导认真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并前往边境口岸实地检查指导,要求做到科学有序、安全高效、可防可控,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国门防线,不断巩固拓展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在巩固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

f113aabfe1e07129684867b62b0cd079.jpg

心手相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今年5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一组数据,颇为引人注目——

在广西,各民族之间通婚十分普遍,由汉族和少数民族组成的家庭有145.86万户;与2010年相比,汉族和少数民族组成的家庭增长近30%,多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家庭增长近25%。

作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广西自古以来就有各民族“同顶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饮一江水、同建一家园”的优良传统。在这里,“十口之家,情融五族”比比皆是。

民族传统文化有效传承和发展。图为都安各族群众在欢度祝著节。 记者 卿要林 廖庆凌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广泛深入,“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深深扎根于各族干部群众心中,各民族更加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并强调,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各族人民要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广西牢记嘱托,坚持搞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b908d7a5b03e62bf5b1daeb18c0df084.jpg

靖西市壮族、汉族、苗族等11个民族群众代表齐聚该市文化广场,唱山歌、吹芦笙、跳团结舞。 赵福播 黄连丽 摄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也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一年一度的“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柳州螺蛳粉等64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发展“刘三姐”文化……广西加大对各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创造性转化,打造了一批向全国展示广西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品牌,系紧了各民族长期以来心手相牵、亲如一家的精神纽带,加固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四梁八柱”。

全面小康,不让一个少数民族掉队。多年来,广西坚持把巩固发展民族团结贯彻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城市建设全过程,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中,以各民族“插花”方式安置16.39万户71万名建档立卡群众。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2020年全区普通话普及率达85.6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96个百分点,提前5年达到国家规定目标。

c242025d26066610e2aab9c7519d0e01.jpg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城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 黄尚彪 摄

“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使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代代相传。”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广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奋力在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上走前列、作示范,让民族一家亲的似锦繁花在八桂大地常开长盛。

0ed8526e492ba9467005acb16b0b1804.jpg

文化繁荣

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

电影、歌舞剧、彩调剧……不老“刘三姐”,常演常新、常演不衰,成为中华民族文艺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经典符号。

b0a318c44579411e474e110c4b6f079f.jpg

彩调剧《新刘三姐》剧照。记者 邓华 摄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给老艺术家黄婉秋回信指出,电影《刘三姐》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它根植于广西的山山水水,契合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希望黄婉秋继续发挥老艺术家的表率作用,带动更多的文艺工作者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

c7d979b667d5fd3220df5cac69db025d.jpg

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黄婉秋倍感光荣和幸福,非常感恩党的教育培养、感恩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记者  邓华 摄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全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牢记嘱托,扎根大地,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为推动民族文化强区建设,广西组织实施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三年规划,投入资金超1.6亿元扶持69个项目。有8部作品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项目;原创音乐剧《血色湘江》、大型民族歌剧《扶贫路上》、壮剧《百色起义》、彩调剧《新刘三姐》《刘三姐》等5部精品剧作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在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中摘获11个奖项,创历年之最;《驻村笔记》《人间消息》《被风吹过的村庄》等3部作品荣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82件美术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杂技剧《英雄虎胆》、电影《秀美人生》、舞剧《花界人间》、木偶剧《鸡毛信》等唱响英雄赞歌,诠释奋斗之美;“文学桂军”“漓江画派”等文艺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持续增强……

6411eec5e6e01602c64f366c565e5387.jpg

民族舞剧《花界人间》剧照。记者 周军 摄

为让群众乐享“文化食粮”,自治区精心策划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剧目展演、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第一批扶持项目成果展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广西优秀舞台艺术剧目晋京展演、“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歌会、广西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暨第十一届广西剧展等系列活动,成功承办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系列活动、全国杂技展演等国家级文艺盛事,线上线下吸引超2亿人次参与。

一项项文化惠民政策、一座座文化阵地、一场场文化盛宴,让各族人民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全区基层群众文艺会演、“送文艺精品下基层”、“我邀明月颂中华”爱国主义诗词诵读大赛等活动辐射效应不断提升,中国好声音、广西好声音传遍千家万户;建成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1.4万多个,实现全区行政村全覆盖,每年投入3000多万元为1.5万多个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出版物;组织放映农村公益电影69万场,向社会发放5.7万张广西文化惠民卡和23.2万张全民阅读文化惠民卡,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八桂大地,一缕缕文明新风浸润心田,一朵朵文明之花灼灼绽放——

全区共创建2.2万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建138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注册志愿者达1051万余人,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50万多场次,使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李延年荣获“共和国勋章”,黄文秀荣获时代楷模,蒙晓梅、蓝连青、梁小霞等全国道德模范、八桂楷模层出不穷。广大道德模范冲锋在前,凝聚起为国为民、乐于奉献的强大正能量。

3c0b84a97a7cc3e5c5766e958cd1bf8e.jpg

党建统领

铸就忠诚干净担当之魂

习近平总书记既关心自然生态,又关心政治生态。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来桂视察,“政治生态”是关注的议题之一。他强调,各级领导班子都要立好规矩,形成既激发个人又依靠集体、既信任鼓励又批评监督、既包容失误又及时纠错、既团结协作又不违原则的良好政治生态。

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广西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巩固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全区14万党组织、240万名党员干部接受了一次次直抵人心、触及灵魂的思想政治洗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坚强党性铸就忠诚干净担当之魂。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自治区党委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善于作为、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大力选拔重用猛将闯将干将,树立重担当、崇实干、看实绩的用人导向,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自治区党委加快实施基层党建“提质聚力”工程,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出台试行“昏庸懒散拖”干部组织调整办法,严肃查处一批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有效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31397be539a5cb1b70e961d42dd60319.jpg

苍梧县京南镇古榄村以创建“桂江”党建示范带为契机,发挥表率作用、密切党群关系,切实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党建示范点创建初显成效。图为京南镇古榄村一景。廖 伟 摄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既要做好关心关爱的“加法”,也要做好为基层减负的“减法”。自治区党委、政府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坚决守住文件会议“只减不增”红线,改进督查检查考核方式方法,着力提高调查研究实效。

大战大考炼党性,大风大浪显担当。

在不懈奋斗的新征程中,全区各条战线、各个领域涌现出许多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他们当中,既有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护佑生命的医生护士、人民警察,也有在科技教育领域刻苦钻研、辛勤付出的科技工作者、人民教师;既有以身作则带领党员干部创先争优、勇创佳绩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也有扎根农村、倾情帮扶的驻村干部;既有带领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担当实干,推动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的机关党组织,也有带领职工创新管理、提质增效,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企事业单位党组织。

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强烈的责任担当、忘我的奉献精神,在建设壮美广西伟大实践中履职尽责、贡献力量,生动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带领人民群众写下了闯关夺隘的奋斗史、自力更生的创业史、开拓创新的发展史。

学史增信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力量

“信仰、信念、信心是最好的防腐剂。”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视察第一站,就来到位于桂林全州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他指出,广西红色资源丰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做到学史增信。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信仰、信念、信心,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次次涤荡思想、触及灵魂的学习研讨,一场场人气满满、热气腾腾的党史宣讲,一个个致敬先烈、尊崇英雄的红色研学,一件件真情为民、解忧造福的暖心实事……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标要求,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增强行动自觉,党史学习教育全面铺开、扎实推进。

153b4efc22153f7ddd508c775a136b5e.jpg

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青年党员正在认真聆听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赓续红色血脉。 记者 游拥军 摄

群雁高飞头雁带。自治区党委常委班子成员带头学党史悟思想、讲专题党课、参加专题组织生活会,深入分管领域、联点单位、基层一线开展调研,为全区上下作出表率、树立标杆,示范带动广大党员干部,联系实际学,围绕问题学,融会贯通学,促进全区党史学习教育整体推进、同频共振。

自治区先后印发20个指导性文件,分领域召开市县(市、区)、区直机关、区直企业和两新组织、高校等党史学习教育座谈会,进行精准指导。为确保党史学习教育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工作不松,全区抽调90名精干力量组建15个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组,下沉到全区14个设区市、122个区直部门、23家区管企业、45所区管高校,聚焦专题学习,加强政治引领,开展专题培训,围绕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专题组织生活会等重点任务开展督导,及时了解掌握各地各部门进展情况和实际成效,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确保各地各部门不折不扣完成规定动作。

从3月1日起,自治区党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在全区各级主要新闻媒体及所属新媒体平台、“学习强国”广西学习平台等开设专栏,每天推出5道“党史知识大家答”题目,截至目前累计阅读量超1.2亿人次。结合“五一”“七一”“十一”等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策划推出3期线上知识竞赛,超400万人参与答题。

对标中央部署安排,全区各地各部门拓展学习平台、创新学习模式,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起来、活起来、实起来。9月25日至27日,全国党史知识竞赛总决赛在湖北武汉举行。广西“八桂欢歌队”经过激烈竞答,从全国32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挺入全国六强,最终荣获三等奖。

平乐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和学校师生代表、社区群众约5000人齐聚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场,开展“感党恩 跟党走”红色歌曲大家唱、党史故事大家讲活动。苏 桂 摄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截至目前,全区上下精心谋划开展“感党恩 跟党走”主题系列活动,创新工作方法和活动载体,用活红色资源,组织1200多个宣讲团采取理论宣讲、山歌宣讲、“双语”宣讲等方式,开展14万多场次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宣讲,实施2000多项为民办实事项目,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11月1日,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交流会在南宁举行。党史学习教育中央第七指导组充分肯定广西扎实有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各项工作,规定动作落实到位、自选动作创新出彩,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党史学习教育成效显著。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展望未来,大有可为。

5700万壮乡儿女豪情满怀地迎来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这是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大会。让我们牢记领袖嘱托,感恩奋进,接续奋斗,“加油、努力,再长征”,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


特别鸣谢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广西广播电视台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自治区党员教育中心(远程办)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广西演艺集团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

广西柳工集团

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

中共柳州市委宣传部

中共梧州市委组织部

中共钦州市委组织部

中共北海市委组织部

中共玉林市委组织部

贵港市政法委

南宁市广播电视台

南宁市公安局兴宁区分局

南宁市公安局西乡塘分局

钦州市新闻传媒中心

防城港市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

凭祥市融媒体中心

东兴市融媒体中心

兴安县融媒体中心

邕宁区融媒体中心

凌云县融媒体中心

上林县融媒体中心

融安县融媒体中心

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三江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龙胜各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巴马瑶族自治县旅游发展委员会


记者:董文锋 魏恒

美编:梁璐 郑再庆

视频制作:黄虹宁 金凯乐 李林 林亮 陆樱仁  王希 吴婷婷 何兴强 甘容下 阳继乐 杨康

编辑:张安然 洪妦源

责编:梁菊

总值班:黄俪 利雪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