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科教 > “八桂文明美 礼赞新时代”专题 > 文明八桂 > 文明礼赞 > 正文

桂林筑牢乡村文明之“魂”

2021年10月13日 13:18 来源:桂林日报 编辑:邓达

筑牢乡村文明之“魂”

古树老宅留住“乡愁记忆”

阳朔县利用稻田作画,打造乡村文化新景观。记者游拥军 摄

灵川县灵川镇甘草村的墙画“幸福号列车”。记者蒋璇 摄

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如今的临桂区六塘镇岚岩村,就是这样一个新型农村。记者蒋璇 摄

修葺一新的农房外墙画上七彩壁画;村里的千年古井被保护起来,作为文化景点;“福寿文化”“状元文化”被巧妙呈现于村景中;斗鸡等民俗文化融入乡村旅游项目……如今,走进桂林的乡村,除了能看到村容村貌大变样,还能感觉到一砖一瓦、一村一景中透出的浓浓文化气息。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和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中,桂林市在注重提升乡村“颜值”的同时,同样注重乡风文明建设,提升村庄的内在气质:不仅深挖各地文化内涵并融入村容改造项目中,还修建了一批文化、娱乐、休闲运动场所,建立了村民理事会,制定了村规民约等,铸牢乡风文明之“魂”,提振乡村建设的精气神。

桂林日报记者 张苑

以人为本,激发乡村建设的“内在动力”

“我们村正在实施乡村风貌改造工作,我是非常支持的,我主动拆除了我家废弃的老屋。刚开始也有些村民不理解,但后来大家看到村子环境越来越好,游客也越来越多,都积极踊跃起来……”近日,在灵川县潭下镇山口村,村民粟玉芳感慨地说:“环境好了,大家都受益。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村容改造,人心更齐了,风气更好了!”

记者了解到,山口村是我市开展乡村风貌提升行动的一个示范村。自行动开展以来,该村充分发动村民的参与积极性,把有公德心、责任心强、创业成功的人士等新乡贤组织起来成立村民理事会,让村民理事会在清拆过程中充当宣传员、执行者和管理者,出谋划策。在农房的拆除和修缮工作中,以户为单位,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根据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尊重当地群众的意愿,不搞大拆大建,不搞“一刀切”,而是注重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同时,村里还制定了村规民约,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统一了村民的思想,组建了微信群,共同规划村庄的未来发展,让群众的思想从“要我拆”到“我要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这样的和谐变化不仅仅发生在山口村。建设生态宜居家园,群众是主体。在乡村风貌提升行动推进过程中,我市各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群众在“三清三拆”环境整治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改变陈规陋习,改出好民风,激发了百姓对更美环境的自发追求和干事热情。

提振乡风,共奏乡村发展的和谐之音

“以前到农村旅游,感觉看的只是原生态的环境。现在走进桂林的农村,感觉无论是礼仪文明,还是服务细节上相比以前都前进了一大步。以后还会来这里旅游!”近日,在灵川县甘棠村,来自上海的一家人如此感慨说。

人改变着环境,环境也在改变人。在此次乡村风貌提升行动中,随着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文明乡风也扑面而来。文明乡风的提振,得益于市委、市政府以及各县(市、区)乡的共同探索和发力。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让农村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市乡村风貌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深入推进乡村风貌提升行动中,我市将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支撑,以移风易俗为突破口,从转变观念、提升素质、规范行为、完善机制等多方面入手,营造文明和谐的乡风氛围。

全州县庙头镇通过将人居环境整治、农房管控风貌提升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主议、自主定、自主建、自主管,还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美丽家园”等创建活动;党员带头深入田间地头、街口村头为农村群众讲政策措施,大力开展“讲文明 树新风”等主题实践活动,致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

灵川县潮田乡结合“学党史 办实事”专项活动,重点抓好村规民约修订、红白理事会组建、殡葬改革等内容,为除陋习、正民风、淳乡风夯实基础。该乡各个村子依托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个农家书屋、一个文化广场、一面文化墙、一个身边好人榜、一批文明示范户、一支志愿服务队等阵地,丰富广大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实现乡风民风正、村容村貌美。

另外,在我市各县区的不少村,原本破旧的房屋墙壁改造成“创意墙绘”或“文化长廊”,融入党的建设、文明礼仪、民风民俗、邻里和谐等题材和内容,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弘扬乡村文明,鞭挞陋习,倡树新风。

“村民们从原来的‘不积极’变成了现在的‘主动干’,这是一个改变过程,也是文明乡风的培育和滋长过程。”临桂区六塘镇一位负责人说,“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在于风景和环境,更在于乡村百姓崇德向善、和谐乐居的幸福心境。这才是乡村发展的内在动力。”

记者从我市有关部门了解到,近年来,全市先后有5个村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1个镇、4个村获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深挖文化,留住一份美丽乡愁

房屋仍保留着桂北老式古韵的木门和青色琉璃瓦、白墙古砖;年代久远的“进士门”修旧如旧;门前的古树和果园相得益彰;新修建的村史馆展示着旧农具、旧粮票等老物件,勾起了人们对旧时乡村生活的点滴回忆……

近日,记者在临桂四塘镇下舍里村看到,不少游客慕名而来,这里的进士门、白虎碑等古建筑、古民居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在开展乡村风貌提升行动中,下舍里村注重挖掘村庄的优秀历史文化,通过召开下舍里村历史文化交流座谈会等形式,一些村里走出来的文化人积极号召村民捐赠有“乡愁记忆”的老物件或承载农耕文化的旧农具,分别放在村史馆、农具展览馆展示。此外,在项目改造过程中,对村里的进士门、白虎碑等古建筑、古民居进行修缮,修旧如旧,保留村庄肌理;收集散落的石块、石板、青砖用于改造巷道、点缀“微花园”、修复古民居,摆设在村史馆展厅,既降低了建设成本又保留了房屋特色和历史价值,让旧村“新颜”和谐过渡,增强了群众对村庄的眷恋,凝聚起建设家园的合力。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优渥,更是精神文化的繁盛。在人们的乡愁中,不仅需要乡村的青山绿水,更需要深厚的文化积淀。近年来,我市结合各地实际,主动挖掘文化内核,凸显自身特色、讲好乡土故事,让村庄留住“形”、守住“魂”、吸引“人”。

全州才湾镇的红色文化,阳朔高田镇的壮族文化、舞狮文化,灵川江头村的廉洁文化,临桂岚岩村的斗鸡文化,永福的福寿文化……我市对这些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并巧妙融入到乡村改造的各个项目中,通过建设文化广场、村级文化陈列馆、体验式的文化交流基地,以及村里随处可见的展示活动等,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将各地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呈现出来。

乡村文化的挖掘和提升,不仅留住了农村的文化底蕴和乡愁记忆,还提升了村庄的内在气质,也凝聚起了建设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