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时政 >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 央媒聚焦 > 正文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一批批实干者以特区精神为动力 砥砺奋进迎难而上 |
2021年09月01日 13:04 来源:央视网 编辑:罗珊珊 |
央视网消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央提出了创办特区的主张,从1980年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到1988年的海南,一个个经济特区相继建立,一代代特区建设者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闯出了一条新路。 1979年7月,深圳湾畔,伴随着建港填海的开山炮响,深圳蛇口工业区横空出世。这是没有被纳入国家计划、没有财政拨款,只靠自主政策支撑起来的全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园区。 为了提高效率,蛇口工业区建设之初,决定对施工队实行每多拉一车土多给4分钱的奖励措施,结果工人们的干劲儿大增,每日工作量提升了四到五倍。这一创新举措得到了中央的大力支持,定额超产奖打破了以往干多干少都一样的“大锅饭”分配制度。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特区人就是这样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冲破重重障碍,一路勇往直前。 从1979年到1984年,蛇口这片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创造了24项全国第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个个响亮的口号,如一声声春雷在沉闷的中国大地上炸响。 1980年8月25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一次次破冰试水,一项项思想上、实践上的探索与创新,这五个经济特区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这尊“拓荒牛”雕塑是深圳特区的一个著名的文化地标,它象征着一代代特区人一步一个脚印“埋头苦干”的精神特质。 深圳国贸大厦,在深圳开发的最初岁月里,它是一个惊世骇俗的地标。在它的建设过程中,建筑工人三天盖一层楼,创下了令人惊叹的“深圳速度”,也诠释了改革开放所激发的活力和效率。 “来了就是深圳人”,特区的包容也吸引了无数追梦的年轻人放开手脚大胆干,为深圳建设挥洒青春汗水。 披荆斩棘、埋头苦干,深圳用40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才走完的历程,这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在珠海、在汕头、在厦门、在海南,在经济特区火热的大地上, 每一位一线的科技者、劳动者、工作者跑出了“加速度”。一批批实干者、创新者以特区精神为动力,砥砺奋进,迎难而上,创造了一个个“中国奇迹”。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