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首页要闻 > 正文

梧州构建“一极三城”发展新格局

2021年08月30日 07:34 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编辑:罗珊珊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梧州讯(记者 潘登 实习生 李碧燕 通讯员 黄德平)初秋时节,梧州工业项目推进的滚滚热潮,与奔腾东涌的西江一样催人奋进。

“争取明年初竣工投产。”走进梧州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金海1050毫米不锈钢全连轧绿色生产线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广东金海辉煌集团总裁王文辉介绍,该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将是国内同规格中最先进、最智能的不锈钢连轧线。

来到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一则重磅消息让人振奋,反映出梧州人民对加快“东融”的热切期盼——不久前,位于该试验区的梧州综合保税区(广西的第五个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

放眼西江两岸,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梧州临港经济区等其他园区也是热火朝天,全市上下形成了加快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在自治区“东融”战略中展现梧州担当作为。

构建向东通畅大通道格局为着力点,强力推进基础建设。实现广州南沙港至梧州港货运“穿梭巴士”高效运营,长洲水利枢纽船闸过货量突破1.5亿吨大关,梧州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压缩时间在广西内河口岸排名第一,梧州至广州、佛山、肇庆、云浮等城市也实现高铁“公交化”,每天来往大湾区方向的高铁多达70对,成功融入大湾区两小时交通圈。

大力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与大湾区形成更紧密的产业分工协作关系,全市投资项目、到位资金近60%来自大湾区,建筑陶瓷、不锈钢等东部产业全链条落户,打造一批“东融”示范平台:去年,全市再生资源产业产值超400亿元,建成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冷轧钢带生产基地。截至目前,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区共入驻知名陶瓷企业21家、配套企业17家,建成生产线131条,成为承接大湾区产业链整体转移的典范。

聚力“放管服”改革,全面“东融”更有力。率先在全区推出“一窗通办”,推进“跨省通办”试点改革,分别与广州、佛山、厦门、临沂等9个城市开展战略合作,营商环境综合水平跃居全区第二。承诺制直接落地改革被自治区列为典型经验在全区推广,目前已推动总投资额超253亿元的39个项目快速落地梧州。

去年,梧州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增速排全区第一。今年上半年,该市多项主要经济数据排在全区前列,完成工业投资168亿元,位列全区第一。

“我们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努力跑出东融加速度。”梧州市委书记蒋连生称,未来五年,该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实施“东融”战略,大力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形成“一极三城”发展新格局,即打造广西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性中心城市、广西东融枢纽门户城市和岭南特色文化名城,努力建设富裕梧州、宜居梧州、开放梧州、文明梧州。


“借东风”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梧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为加快形成发展新格局赋能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梁乾胜 通讯员 杨远航

核心提示

八月的梧州,骄阳似火。8月29日,中国共产党梧州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开幕。

过去的5年,梧州市委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党中央、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砥砺奋进,大力实施产业兴市、作风兴市行动,坚定不移实施“东融”战略,全面对接大湾区,深度融入珠三角,推动产业链通、交通联通、文化融通,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生态优势巩固提升、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4%,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增长40%,为开启“十四五”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在新的征程上,梧州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深入落实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毫不动摇实施“东融”战略,大力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力打造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东融枢纽门户城市,加快形成“一极三城”发展新格局,努力建设富裕、宜居、开放、文明梧州。

梧州市正在加快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构建“水公铁空”多式联运体系。潘绍珊 摄

“东融”产业带初具雏形 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8月27日,在梧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现代化的生产车间、忙而有序的产业工人,让记者感受到了梧州工业快速发展的脉搏。

5年来,梧州市大力推进产业兴市,加快食品医药、林产林化、钛白、陶瓷等传统优势产业“二次创业”,推动再生资源、再生不锈钢向精深加工方向和高端产业链延伸;工业集聚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同比增长40%,年产30万吨再生铜、100吨量子电弧炉、年产150万套空调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形成再生材料、建筑陶瓷、不锈钢等重点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千亿级沿江“东融”产业带初具雏形。

在产业带动下,梧州市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4%,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比重提高到48.5%,消费潜力不断释放,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成为新增长点。在农业方面,该市首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首个自治区田园综合体获批创建,六堡茶产业综合产值和税收收入翻一番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增长3.48倍,建立9个国家级创新平台;长洲水利枢纽船闸成为西江黄金水道上首座“亿吨级船闸”。

工业强则梧州强。在梧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开幕式上,梧州市委书记蒋连生提出,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完善工业振兴工作机制,优化提升园区管理体制,健全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大力实施工业振兴,再造一个工业梧州:优化工业发展布局,建设沿江经济带,推动南北两翼协同发展。西江以南,大力发展再生资源、高端金属新材料、建筑材料、船舶修造等产业,发挥岑溪市、藤县资源优势,建设资源深加工示范区。西江以北,大力发展食品医药、不锈钢深加工、电子信息、林产林化等产业,发挥苍梧县、蒙山县生态优势,形成生态绿色发展示范区;做强做优支柱产业,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思路,打造再生资源、高端金属新材料、建筑材料3个千亿元产业,培育食品医药、电子信息2个五百亿元产业;整合园区,优化提升市级园区管理体制,探索一区多园管理新模式,加快培育千亿元、百亿元产业园区;加快培育领航企业新方阵,通过做大做强一批、招商引资一批、激活盘活一批,加快培育不锈钢、再生资源、食品医药等龙头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上市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扩大强企矩阵;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努力实现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双翻番,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保持在全区第一方阵,经济总量提档进位,成为广西工业振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梧州到粤港澳已实现动车公交化。何华文 摄

开放平台升级发展 改革开放成就斐然

“有了项目承诺制直接落地改革,签约后两个星期就能动工建设。”落户梧州高新区产业园的梧州盈田公司负责人刘军说。

“新的营业执照半天就办好了,还是专窗一站式服务,节省了不少时间”“宝宝一出生,就可以在医院办好新生儿入户和医保”……企业家到普通市民一句句的称赞,无不体现出大家对梧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工作的肯定。

过去5年,梧州市改革开放取得了丰硕成果:该市承接和自主谋划的700多项改革任务扎实推进,29项国家级、自治区级试点落地见效,长洲区农村“股改”成为全区典型;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直接落地、办事指南“码”上告知等改革经验在全区推广,营商环境综合排名进入全区第一梯队;形成12条与广东相连的“水公铁空”综合运输通道;吸引986家大湾区企业落户,全市投资项目、到位资金近60%来自大湾区,建筑陶瓷、不锈钢等东部产业全链条落户;开放平台升级发展,梧州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成为广西第五个综合保税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自治区级梧州经济技术开发区、CEPA先行先试示范基地相继落户,梧州口岸通关效率位居全区前列。

该市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整体工作的金钥匙,牢牢把握改革方向。今后5年,梧州将充分发挥毗邻大湾区的优势,以全力“东融”为引领,积极融入和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全面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加快建设梧州综合保税区,打造开放发展新引擎;对标大湾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大力实施靶向招商;全力稳外贸稳外资。

“全面实施‘东融’战略,在自治区‘东融’战略中展现梧州作为。”梧州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王鹏表示,今后5年,该市将大力推动交通联通,完善对接大湾区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构建“水公铁空”多式联运体系,积极对接大湾区重点产业集群配套发展、补缺发展,深度嵌入大湾区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形成“湾企入桂”集聚区,同时进一步深化与大湾区友好城市的战略合作,提升做实珠江—西江经济带,努力推动产业、文化等与大湾区同频共振。

广西碧清源环保投资有限公司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图为该公司生产车间一角。记者 梁乾胜 摄

生态优势巩固提升 绿色发展成效良好

一弯溪水绕城流淌,满眼苍翠天际延展,居民们漫步在湿地公园的栈道上,听着湄江缓缓流淌的声音,感受着习习凉风……“夏日虽有些燥热,但是蒙山县城清新宜人、规整有序的市容景观令人沉醉。”今年40岁的蒙山县居民邱丽娟感慨道。

这是梧州市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缩影。5年来,梧州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不断增强,绿色发展取得明显的成效:梧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荣获全国再生资源优秀园区、国家级绿色产业示范基地,蒙山县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土绿化取得明显成效,累计植树造林112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5.27%,位列全区14个设区市榜首,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梧州蓝”成为常态;国控与省控监测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100%,水环境质量状况在全国333个城市中排名稳居前30名。

今后5年,梧州将持续完善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绿色低碳城市,实施节能减排降碳行动,大力推动能源结构优化,推进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和天然气气源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公园城市建设试点,建设“口袋公园”、广信森林公园、皇冲顶森林公园等城市公园,打造城市绿肺,实现“人在城中走,如在林中游”;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持一体推进西江流域生态保护、生态治理、生态修复,从源头强化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强化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加快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写好山、岛、江、湖4篇文章,从严保护白云山、锦屏山、狮卧山等城市山体自然风貌,加快苍海新区、红岭片区建设步伐,提升西江、玫瑰湖、苍海湖“一江两湖”滨水生态景观和文旅休闲功能,严格依法依规管理长洲岛,打造城市会客厅,提升城市整体品位。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深度挖掘骑楼城、三总府、龙母庙、粤曲粤剧等具有浓厚岭南风情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岭南文化集聚区、大湾区康养目的地。按照“一年打牢基础、两年巩固提升、三年全力冲刺”的目标要求,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公民道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加快建设文脉传承、文化繁荣、文明兴盛的人文梧州。

梧州临港经济区发展迅速。图为辖区赤水码头。欧伟文 摄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现在农村的面貌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藤县和平镇官罗村驻村第一书记李胜华说,以前乡村道路闭塞不通、乡村缺医少药、产业匮乏,如今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农业产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5年来,该市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市25.72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6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为民办实事扎实推进,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建成招生;入选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国家试点城市、国家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宜居指数排全区第五。

今后5年,梧州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融合,促进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实施教育提升工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生态环境品质等,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化平安梧州、法治梧州建设,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同时,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积极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调整优化城市结构,加大卫生、养老、文体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构建社区“15分钟服务圈”“5分钟便民生活圈”,提升城市便捷性和城市品质,打造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性商贸中心、物流中心、航运中心、教育中心和医疗中心,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城市。

抓牢党建“牛鼻子” 引领高质量发展

8月25日,记者走进蒙山县坝头村看到,具有古韵特色的清风亭配着廉洁字词、勤廉小故事等廉洁元素,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一条清风巷、一条阳光巷,连接家家户户。村容村貌更漂亮,村风更和谐,乡村生活美又甜。”坝头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华源说,这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取得的成效。

5年来,该市实施“党的建设创新工程”,梧州市、岑溪市入选“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双报到”“街长制”“书记在现场”等经验做法在全国全区推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织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链条经验做法入选全国优秀创新工作案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成果,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连续14年获评广西平安市;创新打造“一站(组)两网”监督工作品牌并获全区推广,蒙山县坝头村基层监督经验做法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今后5年,梧州要旗帜鲜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固本,确保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在梧州落地生根;全面推进基层党建提质聚力,推动党建与工业振兴、乡村振兴、东融开放等中心工作有机融合、相互促进,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服务、保障发展作用;大力倡导务实工作作风,各级党委(党组)要突出鲜明的用人导向,形成领导干部带头干、党员干部引领干、广大群众参与干,形成齐抓共管、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竞争工作局面;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保持对“腐蚀”的警觉,为高质量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