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兵心永向党】赖彦华: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赖彦华(右二)主刀完成广西第一例在体劈离式肝脏移植,将一个肝脏分给两个病人使用,实现一肝两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供图

赖彦华(右三)带领团队为一名12岁患尿毒症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的患儿完成肾脏移植,患儿出院后合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供图

广西新闻网南宁8月4日讯(记者 樊成甫 实习生 张紫雯)“我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乐于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为健康中国事业添砖加瓦!”近日,记者采访了广西医学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移植科主任赖彦华。

赖彦华,广西荔浦人,中国共产党员。1997年参军入伍,考入第一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系。2017年赖彦华从部队退役,到自治区人民医院工作,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移植科主任。在军队服役20年来,他主要致力于器官移植的研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新型实用专利一项,荣获第一届全军器官移植青年贡献奖,荣立三等功一次。

在军校期间,赖彦华表现优秀,曾多次受到嘉奖、被评为优秀学员。军校毕业后最先在基层连队担任军医,他努力工作、刻苦钻研临床技术,很快成为医院的业务骨干。赖彦华表示,他的军旅生涯最大的收获和财富就是“知足”与“不知足”。“做人知足、生活知足,物质知足,同时在工作在‘不知足’,在学问上‘知不足’。”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赖彦华在2012年前往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攻读博士学位。

2017年10月,自治区人民医院决定设立移植科,邀请赖彦华作为移植科学科带头人牵头筹建移植科。移植科设立以来,赖彦华发挥移植学科带头人作用和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以党建促进学科发展,以自身品行影响和带领团队、在团队的努力下移植科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器官移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复杂的配套设备,而当时科室无论是人、设备、场地,还是相关规章制度等都一片空白。没有办公场地,全科上下14人,挤在1间约15平方米的门诊诊室,科室的医护人员是医院从全院各科室抽调来的组成的全新的移植团队,几乎没有什么移植经验。2020年8月之前,移植科科室在桃源院区还没有固定的病房。为了能顺利开展手术,医院临时从其他科室调配了11张床位用于开展手术,加上邕武院区的20多张床位,意味着移植科14名医护人员要分在2个院区5个楼层开展工作。赖彦华经常在桃源院区查完4个楼层的患者后又驱车到10多公里外的邕武院区再查房。

短短3年内,移植科科室从零到一,经过艰难“创业”、仔细专研、大胆探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医院已获得包括心脏、肺脏、肝脏、肾脏及胰腺等全部大器官移植资质,是自治区可开展器官移植、组织移植项目最多的医疗机构(同时具有全部大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全国仅有17家)。截至2021年6月20日,在院党委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开展器官移植手术234例、移植成功率为97%;成功开展广西首例在体劈离式肝移植,实现“一肝两用”,解决了器官短缺的瓶颈问题,完成79岁患者的高龄肝脏移植、9个月婴儿供肾双肾整体移植等高难度手术,填补医院技术空白,并成功申报董家鸿精准外科与器官移植院士工作站,实现了医院院士工作站零的突破。

最近,赖彦华完成了一台高难度的肾移植手术。12岁女孩小怡(化名)患了尿毒症合并心功能不全,多家医院评估不能手术,自治区人民医院团队也认为手术风险极大。小怡父母因此有了放弃的想法。在赖彦华与患儿父母沟通的时候,小怡偷偷跑到门边,赖彦华从她的眼神中看出她想恢复健康的愿望。在赖彦华的建议下,小怡父母同意让小怡留下来进行一段时间的调整。经过全院专家的努力,小女孩的身体状况逐步改善,在一次匹配到合适肾源后,他们决定给小女孩做肾移植手术。孩子只有这一次机会,赖彦华虽然做了近千例器官移植手术,但是这场手术中依然紧张得汗流浃背,他知道一旦术中心脏出现问题,孩子就没救了。在大家的努力下,手术一切顺利,小怡术后恢复良好,目前身体情况明显改善,已经出院了。

赖彦华形容他的日常为:“除了工作还是工作,除了看病还是看病,除了手术还是手术。”无论是凌晨2点刚下手术,还是周末节假日,他都坚持查看重点患者,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为患者保驾护航。为了能尽快完成任务,他统筹安排科室工作,移植团队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赖彦华都会带领大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带领团队刻苦攻关,他先后获得了“自治区卫健委优秀共产党员”“医院十佳管理者”“科技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