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撷英】
作者:孟献丽 范尧林(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宁波大学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
红色影视作品是对红色精神的当代赓续。《理想照耀中国》《觉醒年代》《革命者》《我们的新时代》等红色影视作品以真情实感浸入广大青年的心灵,引发广大青年的同频共振,燃起了青年一代的理想担当。
独具匠心,使红色影视作品“火起来”
真情实感引发了广大青年的情感共鸣。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红色影视作品则更需尊重历史,因为只有真实才能打动人心。它不只反映历史事实,更在真情流露中诠释主流价值思想,给予当代年轻人以价值引领。系列红色影视作品不仅着眼于重要历史人物,还反映出其作为普通人的思想情感,与广大青年形成情感共鸣。《觉醒年代》中李大钊和妻子赵纫兰的生活细节与情感展现,《我们的新时代》中基层青年党员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爱,以及《理想照耀中国》中于永胜为了救治孩子的舐犊之情,都能深深地打动广大青年。
独到的细节处理塑造出历史人物的性格特质。系列红色影视作品以其细节化处理真实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历史人物、景观以及生活气息。从人物选择的角度看,对大多数演员进行了年轻化处理,以年轻化表达呈现出青春气息。事实上,《觉醒年代》和《革命者》中的历史人物在那个时代正处于青年时期,《我们的新时代》中青年基层党员也是正值青年,尽管时代不同,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广大青年共同追寻的价值目标。从选景角度来看,从大上海的街巷、码头,到北大的红楼、嘉兴的红船,甚至是鲁迅“后园里的两棵枣树”,都高度还原了那个时代的系列景象,具有深刻的历史代入感。从生活细节来看,《觉醒年代》中人们见面时的鞠躬、冬天拼锅吃涮羊肉、嗑瓜子、吃饺子等生活化表达和烟火气息将群众拉回了那个时代,这些都共同塑造着那个时代人物的性格特质。
多样的叙事手法创新了红色影视作品的表达形式。传统的红色经典表达主要以宏大叙事为主,突出英雄人物的事迹和特点,新的红色影视作品则更加注重宏观与微观的结合。《理想照耀中国》《觉醒年代》《革命者》《我们的新时代》等作品书写了重要历史人物,同时也反映出许多普通百姓的生活事迹,将微观细节融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之中,切实做到了宏观与微观不同叙事角度在革命建设改革主题主线中的串联和转换。这些红色影视作品更加注重“春风化雨”的无声浸润,展现出人民群众的家国情怀和集体主义情感,青年主创者用娴熟的拍摄技巧、优美的画面再现不同时代的历史故事,整体提升了红色经典的质感和可视感,创新了红色故事的表达形式。
启迪深远,让青年一代“燃起来”
作品以精神力量感召广大青年的家国情怀。这些红色影视作品的背后,蕴含着丰厚的精神财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人物刻画中生动流露,一个世纪的非凡历程、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在故事讲述中具体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要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而红色影视作品,正以青年一代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广大青年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努力实干、不断创造。
作品诠释出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在红色影视作品中,无论是《觉醒年代》《革命者》还是《我们的新时代》中的青年一代,都是具有崇高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的一批风华正茂的时代青年。那个时代的青年以探寻救国救民之道路、拯救斯民于水火为己任,从成为一个共产党员时,时时刻刻将振兴中华,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作为终生的奋斗目标,为此抛头颅洒热血;新时代的青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而不断成长,在开阔眼界和放飞梦想的过程中与民族、国家融为一体,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任何青年一代都不会是所谓垮掉的一代,他们同时代同频共振,与国家和人民偕行。
作品深刻展现青年共产党人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这些红色影视作品中,广大青年人多为共产党员或在后来成了共产党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正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岁月的真实写照,也反映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断向前、奋力拼搏,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人故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作品的故事生动展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时期以革命手段建立起一个新中国;在建设时期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巩固了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引领人们进行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大踏步迈进了新时代,谱写新的时代华章。
马克思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红色影视作品《理想照耀中国》《我们的新时代》等影视作品注重平民化表达,凸显出“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的深刻内涵,也只有这样,才能拉近历史人物同广大青年的距离,真切感受平凡人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伟大贡献。希望更多的红色影视作品创作跳出过去塑造英雄人物的固有模式,更多着眼于书写平凡人的贡献,因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千千万万平凡人的奉献。未来可期,愿红色故事在中国大地上永远地讲述下去。
(本期内容支持:牛梦笛 采编团队:彭景晖、龚亮、李丹阳、安胜蓝、李睿宸、杨桐彤)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06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