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水岸同治 生态宜人——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见闻

新华网天津6月25日电(记者于子茹)海河流域,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水系,滋养着全国10%的人口。可长久以来人类生产生活对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让海河流域的不少河道湖泊失去昔日风采。

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治污、引水、造林、补绿……京津冀把海河流域水生态修复摆在重要位置,大力度解决好突出的水污染问题,打造三地共抓河湖保护的典范。

从“先污后治”到“生态优先”,变“人水相争”到“人水相依”。时下,放眼京津冀地区,一块块水生态环境的短板正在被补上,一个个阻碍绿色发展的因子正在消融,绘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

津门河湖展新颜

素有“九河下梢”之称的天津,海河穿城而过,境内河网交错。

天津因水而兴,也一度因水而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量污水排放入河,天津不少河道水质持续恶化,成了黑臭水体。

1992年来津工作的周潮洪,是天津市水务局总工程师,从事水利科研及水生态保护工作20余年。她目睹了这个城市河湖水质由差到好的转变。“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周潮洪回忆,“小河河道水污染严重的时候,住在河边的居民家里都不能开窗户”。

为了守护一汪清水,天津打响“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控源、治污、严管。尤其是近年来,以河湖监管为抓手,“一河一策”动真格,将黑臭水治理、污染源治理、水系周边环境治理等统筹谋划,精准治污,变废为清。

治理农村坑塘1.37万亩、沟渠1178公里,新建扩建27座污水处理厂和40座一般镇污水处理设施……天津市水务局提供的这组数字充分显示出天津的治水决心。

动真格也见到了真效果。天津市西青区王稳庄镇曾是独流减河流域有名的“钉子镇”,生产钉子偷排的污水让河水变红、变褐,村民苦不堪言。2017年以来,当地强力治污,独流减河西青段水波荡漾,水草丰盛,村民掩鼻而行也成为历史。

独流减河西青段是天津河湖由浊变清的缩影。一条条河流蜿蜒流淌,水清河畅;一座座公园依河而立,岸绿水美。经过数年的奋力攻坚,天津国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由2016年的15%提升至2020年的55%、劣V类水质比例由55%降至零。城市建成区完成26条黑臭水治理,涉农区完成567条黑臭水治理,2020年全市域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华北之肾”通新络

大绿野趣,生机盎然。

被誉为“华北之肾”的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这里水面开阔,波光粼粼,芦苇丛生,连绵无际。乘船入淀,不时有水鸟从湖面掠过。

“这里的生态环境和过去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雄安新区安新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臧培军说,一是通过关闭、转移白洋淀上游保定地区的污染企业、管控淀内企业生产建设、取缔燃油船柴油船等举措,严控污染源头,逐步提高白洋淀水质;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带来源源不断的清水,让湖面面积和水深在稳步增长。

据介绍,白洋淀平均水深为7米,水面面积达260多平方公里,2020年水质同比持续好转,湖心区水质稳定为四类,达到近10年最好水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好了,白洋淀也成为淀内村民致富增收的绿色银行。每年夏季,白洋淀内,游客如织。王家寨村望月岛“农家乐”老板娘车建萍就忙得停不住脚。“这周游客又满了,现在预订住宿,至少需要提前一周。”提起农家院经营收入,车建萍喜滋滋地说,“很满意”。

随着游客增多,升级白洋淀污水治理势在必行。不让一滴污水进入白洋淀,是白洋淀环境保护与治理的一项硬指标。雄安新区安新县生态环境局水污染防治股股长韩海东介绍,白洋淀内每个水区村都建有污水处理站,做到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处理后的尾水资源化利用输送至淀外生态公园用于生态补水,还能兼顾周边绿化浇洒、道路冲洗降尘及农业灌溉等。

“目前的要求是处理后的污水要达到地表Ⅲ类才能入淀。但村里小型污水处理站由于技术有限,处理后的污水很难稳定达标。”韩海东告诉记者。

为此,今年安新县开始建设尾水资源利用及生态公园建设项目。现在,安新县57座污水处理站全部连通管道,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尾水输送至白洋淀外10个生态公园。本工程实施后,彻底消除了白洋淀淀区的排污口,每年可资源化利用水量(不含生态补水)约68万m3,相当于每年可压减地下水开采量约68万m3。这对水资源缺乏、地下水超量开采的安新县有着重要意义。

石家庄“母亲河”焕发新生

河北省正定县子龙大桥东侧,滹沱河静静流淌。

“滹沱印记”景区是滹沱河的一处亲水区,从空中俯瞰,它像一条大鱼在欢快畅游。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周边百姓驱车前往于此,戏水、划船,人流量最大时能达几万人次。

很难想象,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干涸的河滩。

滹沱河,石家庄市的母亲河。曾几何时,这条“母亲河”荒沙裸露、垃圾堆积、污水横流,“水量丰沛”也只是县志上对它的记载。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由于上游来水减少等原因,滹沱河市区段河道常年断流,土地沙化严重,对石家庄市和正定古城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改善滹沱河生态环境,2007年,石家庄市启动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修路筑堤、疏浚河道、植树造景、生态补水……“清水绿岸、一碧万顷”的滹沱河美景得以重现,沿河而建的诸多景点成为石家庄人的网红打卡地。

发生如此巨变,来自黄壁庄水库和南水北调中线的水功不可没。

“我们会根据河道需水量发出调水计划。”石家庄市水利局滹沱河生态工程运维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崔京平介绍,南水北调中线和黄壁庄水库每天以平均每秒40立方米的流量向滹沱河补水。今年以来,仅南水已给滹沱河补水1.88亿立方米,占全省同期引江补水量的45.8%。

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共分为三期实施,如今全长85公里的滹沱河生态修复一期、二期工程已于去年建成。崔京平说,“今年三期工程完工后,石家庄市将新增一条百公里的绿色长廊,生态修复成果也将逐步呈现。”

石家庄市水利局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建成后,可实现2680公顷生态水面和10400公顷绿地,将成为石家庄城区北部的天然“净化器”。初步测算,全线工程形成规模后,年吸滞粉尘257万吨,释放氧气149万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