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焦点 > 广西壮族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 > 各地传真 > 正文

【兵心永向党】于伍生:一片“兵心”为人民

2021年06月08日 19:59 来源:广西新闻网 作者:樊成甫 编辑:潘晓明

开展法制宣传。桂林市公安局七星分局供图

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桂林市公安局七星分局供图

广西新闻网桂林6月8日讯(记者 樊成甫)“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我宣誓: 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从命令,严守纪律……”。这是一名军人庄严的宣誓,也是用一生去兑现的承诺。即便脱下了军装,这誓言依然铭刻在心上。全区模范军队转业干部、桂林市公安局三里店派出所二级警长于伍生便是其中一个。

2004年3月,于伍生从部队转业到桂林市公安局,从三里店派出所社区民警干起,在基层扎根17年。“我是社区民警,社区群众不满意,就是我的失职。”为方便服务群众,快速到位处理警情,他索性把“家”安到了所管的七星社区。

一朝从军一生为兵,赤胆忠心向党为民。17年来,他坚持以兵心践初心,擦亮军徽、警徽,竭尽全力为群众解难帮困,先后被表彰为“全区政法系统100名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全区模范军队转业干部”“全区优秀人民警察”“桂林市劳动模范”“桂林市勤廉榜样先进个人”“桂林市我最喜爱的身边警察”等,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

送上承诺拿出行动

“老百姓的基本要求不高,真心帮他们办事,他们自然喜欢。” 今年51岁的于伍生,1986年11月参军入伍,2004年3月转业参加公安工作,谈及这些年的工作,他觉得非常有意义,因为真正把实事办到了人民需要的地方。

其实,转业之初,刚到社区接触新业务,于伍生还担心自己干不好。毕竟,人生地不熟,业务也生疏。那么,如何尽快与群众建立联系、熟悉环境,让群众有事找于警官呢?他想到了地方很多生意人印的名片,就印了一大沓名片,遇到群众就派发。也正是这一张张小卡片,让于伍生与广大居民建起联系熟络了起来。“有事请打我电话,我一定会尽快赶到。”每送出一张这样的“警民联系卡”,于伍生都做出承诺。

一次凌晨3点,七星社区80多岁的独居老人简家林家中窗户被两名男子撬开,她发现后十分害怕。于警官接到简老太的电话,迅速赶到现场,一边安慰老人,一边在周围寻找犯罪嫌疑人,最后还帮助老人修好了窗户才回家休息。“小于这个人好啊!”说起这件事,简老太热泪盈眶。

单亲家庭周恩群女儿上街时钱包被盗,存折和身份证也丢了。当时,周恩群众正在外面出差,焦急万分。情急之中,她拨通了于警官的电话。于警官赶过去后,先拿自己的钱帮其女儿救急,又帮补办了新的身份证。周恩群说,于警官不知道帮助居民过了多少道这样的沟沟坎坎。

“如果校园有事,来不及打电话,你大喊一声,我听见后会马上赶来。”为了工作方便,于伍生索性在警区的中心地带七星小区租了一套房子,让全家人都搬了过来,并叮嘱只有一墙之隔的龙隐小学时任校长郑明福。

类似的事例在于伍生的工作里,如家常便饭,有些时间一长就淡忘了。但老百姓能记一辈子。居民彭喜春介绍,他们七星社区有近1300户的居民、3400多人的大社区,日常生活中每家每户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出现,但派出所警力就几个人,能做到像于警官这样的非常不容易。

据了解,起初为了尽快熟悉情况,掌握小区最有效的第一手资料,于伍生用了整整一个月走街串巷,与社区干部交流沟通,了解居民生活。在几年时间里,走访了2000多户次居民。于伍生说,“承诺不是靠嘴而是靠腿”。

如今,于伍生已经用掉了60多本工作笔记本,每一本上都密密麻麻记满了社区的各种情况、每天办理的事情和当事人的情况和电话。他说,虽然面对的都是琐碎小事,但在群众眼里都是事关他们切身利益的大事,只有将心比心,细心全心,才能换来老百姓的真心开心。

向险而行筑牢防线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这场人与“疫魔”对战的战斗中,广大一线民警始终奋不顾身,向险而行。于伍生更是主动放弃春节的休假,冲在了第一线。

街道社区是疫情防控的主战场和第一道防线。于伍生告诉记者,自己作为漓东街道毛塘路社区的管段民警和“网格长”,这是必需的。从疫情阻击战打响开始,他一直紧盯严抓防控措施的落实,不断筑牢社区疫情防控网。

疫情的发生,给群众的工作生活造成了极大不便,必须要将四类重点人员的底数排摸清楚。“白天晚上都不停歇,真是全面攻坚。”社区干部回忆,当时于伍生与大家的工作状态:自大年三十开始,从每天早上8点忙到晚上11点连续工作15个小时,通过入户走访、电话排查等,对3215户居民进行了地毯式排查。尤其是安居小区,是桂林市低保户、特困户、残疾人等人员集中的小区,于伍生不仅排查疫情,发动小区居民全面参与排查辖区湖北来桂车辆、湖北武汉的输入人员、离桂返桂人员,第一时间掌握人员信息。同时,还全面掌握了解辖区困难群众在疫情中的生活状况和身体状况,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于伍生的爱人既心疼又支持。她说,疫情战斗更需要他这个“兵”,老百姓也更需要他这个“兵”。防疫初期,于伍生经常晚上11点多还接到小区居民电话,又马上赶到小区协调处理。春节期间,他有一次接到毛塘路社区群众举报,发现万达华府停有多辆武汉牌照的车辆,还有多名湖北籍游客。他第一时间联系街道办领导、值班社区干部,一起深入湖北游客落脚的民宿和公寓排查核实情况。了解情况后,他又耐心地做游客们的思想工作,力所能及提供帮助,成功将他们劝离转移到定点安置的酒店香江饭店。漓东街道领导介绍,为做好小区的严防严控工作,漓东街道下发无物业小区招募令当天,于警官立即组织“红袖章”成员,按照“业委会成员+网格员+红袖章志愿者”的模式,成立了一支抗疫“急先锋队”。对有多个出口的小区实行“单门出入”,每天安排“红袖章”在疫情防控执勤点,对进出人员进行登记、测量体温,对外来人员、车辆进行限制进入,织牢社区防控网,以实际行动守护社区群众生命安全。

“老百姓心中有杆秤。只要你心中装着群众,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哪怕事情再微不足道,群众都会记住你。”于伍生说,只要群众需要,他会一直坚守在社区警务一线,“头顶有警徽,就有这份责任”。

与病魔搏斗仍念群众

2006年“五一”前夕,于伍生发现脖子上起了小痘痘,大家劝他去检查一下,他说等忙过了黄金周再说。黄金周后去医院检查,确诊结果让他大吃一惊:患非何杰氏恶性淋巴瘤,也称淋巴癌。

“抓紧治疗!”消息很快传到所里、局里和社区群众耳朵里。然而,忙惯了的于伍正,治疗期间仍惦念着一个个困难群众。家人们埋怨他,“这都啥时候了,你还惦记着这个、关心着那个。”于伍生不好意思地解释,“我们本来就是为了老百姓而活,我不能说病了就这么一躺啥都不管了呀。”

他所管辖的社区听说于伍生患癌后,居民着急地互相转告,还在七星社区门口贴出了为他募捐治病善款的倡议书,当天就收到2200元爱心款。早已搬出七星社区的失独老人,车老太太专程赶到三里店派出所捐了1000元。她说她唯一的儿子不幸坠山身亡,是于伍生帮忙料理的全部后事。靠捡废旧过日子的83岁老人李秋梅听说后,非要坚持捐5元尽一份心。她说,在社区住了几十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一位处处为百姓着想的警察。据不完全统计,当年三里店派出所共接到社会各界800多名群众为于伍生捐款7万余元,上千市民前往于伍生家中看望他。

“我只不过为群众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一点事,群众就对我都这么关心,我更不能忘记他们啊。”于伍生感恩地说,他得好好活着,报答他们。

2006年、2009年、2014年,于伍生先后经历了3次化疗和放疗。疾病尽管让他身形变得瘦削,可并没能阻击他工作的脚步。除了生病住院,于伍生几乎天天都“泡在”社区,有时候连社区居民都看不过去,要求于伍生多休息一下,可他并不“领情”,笑呵呵地说自己身体扛得住。

边治疗边工作,燃旺希望战胜病魔。经过十几年持续不断的乐观治疗,于伍生的身份渐渐好转,直到战胜病魔。

现在,他又带上了工作“标配”的装具:一个手提袋、一本笔记本、一叠名片、一台执法仪、一支笔,走进了一街一区、一家一户。他说:“生活的困难是暂时的,人的一辈子,最开心的不是赚多少钱,而是获得多少人的信任,因为头顶国徽就是肩负责任”。2020年12月28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自治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暨全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于伍生荣获“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